黑龍江綏化北林區:數字農業「嶄露頭角」農民種地更省心

食安中國 發佈 2022-07-10T20:26:46.495358+00:00

【中國食品報】訊(蔣寶棟 記者高偉)7月5日,在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興和朝鮮族鄉的2.24萬畝稻田裡,幾名技術人員忙著用無人機進行「航拍」,而這樣的航拍與其它航拍有所不同,他們通過科技手段,將數據採集起來,通過大數據分析,就目前水稻秧苗的噴藥、施肥進行科學「定位」。

【中國食品報】訊(蔣寶棟 記者高偉)7月5日,在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興和朝鮮族鄉的2.24萬畝稻田裡,幾名技術人員忙著用無人機進行「航拍」,而這樣的航拍與其它航拍有所不同,他們通過科技手段,將數據採集起來,通過大數據分析,就目前水稻秧苗的噴藥、施肥進行科學「定位」。

「我們進行航拍的是多光譜成像航拍技術,就像人用醫療器械體檢一樣,精準成像。」30來歲的新型職業農民「農田衛士」朱學坤利用大學學習的課程簡單地介紹這項技術。

朱學坤就職於秋慧豐農服,今年這個託管公司留轉託管了這個鄉鎮1.5萬畝水田,他們今年投入20多萬元,購進了兩架多光譜成像航拍系統,通這個系統對田地進行「管理」

「我們現在通過多光譜可以看到這塊地施肥情況,隨後利用無人機進行航化作業,直接點對點噴灑上去,即省時、又精準」朱學坤介紹說。

多光譜無人機正對地塊進行掃描作業。

今年綏化市北林區興和朝鮮族鄉,與秋慧豐託管服務公司在鄉里建立了農業植保監測站,通過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化、地面監測系統相結合的「天空地」一體化監測手段,實現了災害監測預警、病蟲害監測、精準化種植、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實現了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全程數位化。

在河夾芯子水田種植核心區,大渡漕水稻示範區,北林區農業推廣中心主任李連文正帶領著植保站的工作人員對前不久剛剛放下去的「二化螟性誘捕器」進行查看,李連文告訴我們「二化螟性誘捕器是減少殺蟲劑的最直接辦法。我們通過植保監測站,對監測到的害蟲數據進行匯總分析來研判蟲害發生的可能,及時發布預測預報」。

「一「劑」減少農民忙,閒暇之時乘乘涼,航化作業跑的快,一天省下幾百塊,現在種地就是好,熱天不用地里跑」。這一諺語現在已經成為北林區農民的「家常話」。

北林區秦家鎮國家級水稻示範區二化螟性誘捕器地塊航拍圖。

「節本增效還要看科技運用在農業上,我做為多年種田的老農民,雖然有自己的合作社,但在種地上依然走科技興農的這條路」綏化市北林區米道嘉現代農機合作社的理事長王延平提起這兩年來北林區農業科技的投入,道出了未來農業發展的「真諦」。

今年,北林區將實現1萬畝以上的二化螟性誘劑生物防控技術的推廣與應用,通過新技術的推廣、新設備的運用、大數據分析,農民種地更省心、更省錢。

據農業部門提供的相關資料顯示,在水稻生產全過程中,水稻浸種使用現代化浸種車間、下種使用半自動/全自動撒種覆土機、耙地使用多功能平地耙地機、插秧使用GPS高速定位插秧機、田間管理使用無人機航化作業、秋收使用多功能秸稈粉碎收割機,一系列高科技、現代化機械的投入,北林區已經步入了「高質量、高科技、大數據、綠色防控、機械化生產」的水稻生產的新時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