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遇刺,「非政治原因」當然更好

陶謝 發佈 2022-07-11T03:20:53.232159+00:00

日本雖然不盛產刺客,但是「下克上」也是有傳統的。著名的戰國時代,除了層出不窮的宮斗,刺殺也是保留曲目。等級森嚴的封建制度,國民又具有高度紀律性,這樣的剛性結構會讓人忍無可忍,下克上翻轉一下,會達成微妙的平衡,「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個辦法簡單有效。


日本雖然不盛產刺客,但是「下克上」也是有傳統的。著名的戰國時代,除了層出不窮的宮斗,刺殺也是保留曲目。等級森嚴的封建制度,國民又具有高度紀律性,這樣的剛性結構會讓人忍無可忍,下克上翻轉一下,會達成微妙的平衡,「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個辦法簡單有效。

不光刺自己人,連外國使節也刺。1895年甲午戰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清政府談判代表李鴻章到日本馬關簽訂割地賠款條約。激進分子小山豐太郎向他開槍,擊中李鴻章的左臉頰,這一槍差點斷送了對日本有利的談判局面。李是給日本送厚禮(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島、賠償白銀兩億兩)來了,刺他幹嘛?刺客的行為有時是不可理喻的。到日本訪問的美國喜劇明星卓別林也上過刺殺名單,因為臨時改變行程去看相撲比賽,才躲過一劫,極端分子認為卓別林應該為日本流行的頹廢文化負責。

1960年,日本首相岸信介在一次招待會上被刺傷,這個岸信介不是別人,正是7月8日遇刺身亡的安倍的外公。岸信介擔任過偽滿洲國產業部次長,是二戰甲級戰犯。祖孫被刺都發生在7月份,7月7日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85周年,歷史的巧合是意味深長的。

安倍是日本明治維新以來任期最長的首相,前後長達3188天。現任首相岸田文雄內閣,依然延續安倍設定的路線,在日本政壇上,不在其位的安倍仍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他的遇刺身亡,是震驚世界的一件大事,畢竟日本有通過刺殺政要改變國策的先例。二戰前三年多時間裡,先後有1名現任首相(犬養毅)、2名前任首相遇刺,戰爭狂人東條英機組閣,把日本帶上了毀滅的侵略之路。

安倍是右翼,但還不能說他是極端右翼,2006年第一次出任首相,實行務實外交,多次訪華,至少比他的前任小泉純一郎溫和;2012年第二次出任首相,態度轉強硬,高調參拜靖國神社,提出任內「修憲」、「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安倍左右搖擺,總體上還是想利用中國牽制美國,利用美國牽制中國,以及在國內各種政治勢力中找平衡。

刺客是42歲的前海上自衛隊隊員山上徹也,如果是政治刺殺,有兩種可能,一他是左翼,想改變日本附庸美國的狀況;二他是極端右翼分子,嫌日本做得還不夠。無論哪種情況,都會給日本政局帶來震盪,第一種情況恐將招致極右翼猛烈反撲,第二種情況則更危險。日本右翼分子一直企圖突破和平憲法的約束,對此,被日本軍國主義荼毒蹂躪過的亞洲人民,必須高度警惕。

山上徹也背景信息不明。據日本共同社報導,嫌疑人稱並非因政治立場對安倍產生恨意,他在警局供述:「我對安倍感到不滿,想殺了他」,如果僅僅是泄私憤,經濟或者精神健康原因,事情倒簡單了,就怕不是。


(陶謝 原創 微信公眾號:taoxieshou)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