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被刺,「安倍經濟學」徹底宣告破產,對中國來說意味著什麼?

華商韜略 發佈 2022-07-11T17:30:44.172924+00:00

7月8日上午,日本前首相在奈良市演講時,遭遇槍手刺殺,連中兩槍,一槍命中左胸,截至發稿時已失去生命體徵,現年67歲。對於中國人來說,安倍晉三是一位令人熟悉的日本政客。

  文 | 華商韜略 那日蘇

  7月8日上午,日本前首相在奈良市演講時,遭遇槍手刺殺,連中兩槍,一槍命中左胸,截至發稿時已失去生命體徵,現年67歲。

  對於中國人來說,安倍晉三是一位令人熟悉的日本政客。在波雲詭譎的日本政壇,政客如同走馬燈一般來來往往,極少有人能真正坐穩位置。比如之前呼聲極高的野田佳彥、再比如安倍的繼任者菅義偉,長則一年,短則不到三個月。

  而安倍晉三則是日本少有的「政壇常青樹」,兩次執政經歷加起來,共計當了9年的日本首相。

  安倍能在日本政界長期屹立不倒,除了仰賴他祖父安倍寬、外祖父岸信介帶來的政治遺產,他本人所提出的「安倍經濟學」,也為他的仕途提供了不少政治資本。

  所謂「安倍經濟學」聽起來複雜,實際上就是以貨幣貶值、維持出口為主體,再加上三支箭:大規模量化寬鬆、擴大財政支出、喚起民間投資。

  從效果來看,安倍的經濟政策是有效的。經歷了「失去的二十年」之後,日本失業率升到頂峰,經濟落到低谷,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

  自安倍第二次執政開始,寬鬆貨幣政策讓日元加速貶值,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經濟。「貨幣寬鬆→日元貶值→股價上漲」再加上出口的優勢,讓日本經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回暖。

  但全球經濟的天平,並不向日本這邊傾斜。

  依靠汽車、電子元器件、鋼鐵、機械製造的底子,日本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占到了全球分工的頂尖位置,分到了一塊大大的蛋糕。但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卻讓日本錯過了,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的大發展,正好在日本簽訂《廣場協議》後泡沫破裂的時期。

  銀行體系僵化、大公司交叉持股的「日本特色經濟體制」,也讓日本在開拓創新、尋找增量這道路上幾乎被鎖死。

  隨著亞洲範圍中韓的崛起,世界範圍美歐的強勢,日本在白色家電、半導體、數碼產品的陣地已經漸漸失守,僅存的那點東西,也面臨著嚴重的風險。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汽車工業作為日本的經濟支柱也將面臨嚴重的打擊,在這個背景之下,儘管眼前是櫻花雪山、歲月靜好,但國民對經濟的預期,對未來的信心,都非常不樂觀。

  2014年11月的一份民調顯示,支持「安倍經濟學」的日本國民僅占27%。儘管菅義偉上台之後稱,要堅持走安倍的經濟道路,但誰都看得出來,日本所面臨的情況,是非常難破局的。

  如今安倍已死,徹底宣告了「安倍經濟學」的破產。

  安倍所代表的日本政治力量保守中間派,他的死直接獲益者是日本的極右翼,包括其在自民黨的幕僚,日本左翼只能在議會作為一個反對派的符號存在。

  據警察廳統計,日本大約有1000多家右翼團體,三菱、三井、川崎、富士這些大財團,是日本右翼的「財神爺」。因此日本在經濟上的右傾、保守化趨勢,將會難以阻擋。

  短期來看,自由主義經濟風向會對日本中小企業更加不利,讓日本財團進一步壯大,也讓日本經濟體制更加僵化。而長遠來看,則會讓日本陷入海外市場萎縮、經濟進一步倒退,內部日趨極端化等不利影響當中。

  作為中國人,對於日本退休政客之死無非是看個熱鬧。而我們國家真正應該做的,是修煉內功,繼續完善工業門類,突破尖端技術,爭取攀上產業鏈上游,取代日本在亞洲經濟發展中「領頭雁」的作用。並且吸取教訓,鼓勵中小企業發展,制定自己的行業規範,讓受西方資本鉗制的領域,越來越小。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