琿春,也曾經是一個沿海城市

川州一夫 發佈 2022-07-12T00:34:27.706103+00:00

那次去琿春,本想去防川旅遊,由於渾江電廠的工程馬上就要開工,也只好在市區的龍源公園轉轉。碑前聚集了很多人,有的人滿腔憤怒地講:咱們琿春從前也是沿海城市,就是老毛子把咱們的土地侵占了,海岸也侵占了,咱們才沒有了出海口。

二十多年前公司派我到吉林省琿春電廠了解一位從事閥門檢修工作四十年的老工人,他人品好,技術好,口碑更好,退休後來到了我們公司工作。
那次去琿春,本想去防川旅遊,由於渾江電廠的工程馬上就要開工,也只好在市區的龍源公園轉轉。

龍源公園印象最深的是「龍虎石刻」。是清朝琿春邊務督辦大臣吳大徵1880年題「龍虎」二字的石碑,取龍蟠虎踞之意。這塊石碑高1.4米,寬1.38米,立在一個亭子裡,我還拍了一張照片留念。

公園裡還有一塊石碑,「千里圖們江考察紀念碑」。碑前聚集了很多人,有的人滿腔憤怒地講:咱們琿春從前也是沿海城市,就是老毛子把咱們的土地侵占了,海岸也侵占了,咱們才沒有了出海口。
有的人激動地說:防川那旮瘩都能看到海,卻出不了海,憋屈不憋屈。
也有人興高采烈的發布消息:現在國家正在與俄國、朝鮮談判,咱們這旮瘩就要建一個大港口了。

記得那時琿春還沒有通客運火車,從圖們到琿春的公路異常的繁忙,麵包車真是一座難求。城市建設也非常的火熱,一座座大樓拔地而起,到處都在施工。來這裡投資的、打工的、開飯店的、開旅店的蜂擁而至,簡直像琛圳一樣。


去年的10月14日中午我到達琿春後,直接去了龍源公園。古色古香的大門依舊金壁輝煌。「千里圖們江考察紀念碑」與二十年前相比,滄桑了許多,字跡也有些模糊;龍虎石刻的亭子還在,裡面已經沒有那塊石碑。
秋風瑟瑟,公園略顯荒涼,遠遠地看到有六、七個老人在散步,我迎上去打聽龍虎石刻的下落。他們告訴我,很多年前就搬到防川了,到那兒才能看到。


第二天我與十幾位西寧的旅友去了防川,我們一路上歡聲笑語,非常的快樂。他們拿出饢給我吃,拿出乾果叫我品嘗,又一次讓我感受到了西北人民的熱情與豪放。
防川在琿春以南的70公里的圖們江邊,旅遊大巴一直沿著中俄、中朝的邊境線前行。
大巴進入了一段狹長的地段,在「洋館坪路堤」的石碑前停下。這兒被譽為「天下第一堤」,距離市區52.8公里。歷史上的防川猶如一塊懸在海外的「飛地」,這段路在1957年被圖們江沖毀,當地百姓曾長期借走原蘇聯土地出入防川。1992年8月,政府建設了這條長888米,寬8米的江堤公路,一邊是俄國,一邊是朝鮮。


當我們來到「東方第一村」時,頓時感到了這裡濃濃濃的朝鮮族的氣息,家家戶戶都是那樣的整潔,人人都是那樣彬彬有禮。這裡有52戶人家,141口人,都是朝鮮族。
這裡原來叫黑穆吉,滿語是野大麥。1907年居住在這裡的朝鮮族人民改為防川,意為圖們江畔的狹長之地。



大巴開進了龍虎閣景區,這是防川旅遊的最終之地,它以龍虎石刻命名。
龍虎閣的大門左側的一個玻璃罩子,罩著「龍虎石刻」,我感到非常的親切,可是連用手撫摸一下都不可能,這讓我心中很是酸楚,就像見到了老朋友,被人阻止說話、握手一樣。

龍虎閣共13層,總高64.8米,一樓為數字展覽館,二樓為歷史館,三至十二為服務功能區和觀光功能區。
站在龍虎閣上,可以看到東面陸地相連的俄羅斯哈桑鎮,西面是一江之隔的朝鮮豆滿江市,南面有一座朝俄鐵路大橋。這裡距離日本海的直線距離9.8千米,仿佛天水相連的大海就在眼前。

站在龍虎閣上,看那江,看那橋,看那海,心中不禁感嘆:琿春這座東北亞金三角的城市,面朝大海,出不了海;江海相連,過不了江,真是讓人心裡敝屈。哎!


大巴在我們的歡聲笑語中返回了市區,在遊客中心分手時,真是依依不捨,熱情豪放的西寧朋友約我明年去他們那裡,帶我去飽覽青藏高原的美麗風光。

2022.7.1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