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名媛:她兩次婚姻皆失敗,66歲死在浴室,人生為何極其圓滿

黎庶文史 發佈 2022-07-12T10:54:24.394427+00:00

她駕駛飛機做演講,為中國抗戰募捐。兩次婚姻皆以失敗而告終,66歲死在浴室,人生卻極圓滿,為何?1904年,一個春寒料峭時節,顏雅清在上海出生了。

她是中華民國外交官。

她是中國最早的女性飛行員。

她駕駛飛機做演講,為中國抗戰募捐。

兩次婚姻皆以失敗而告終,66歲死在浴室,人生卻極圓滿,為何?

01

1904年,一個春寒料峭時節,顏雅清在上海出生了。很幸運,顏雅清出生在一個顯赫且開放的家庭里。

顏雅清的祖父顏永京,是中國最早出國留學的人,比庚款留學還早20年。學成回國後的顏永京在中國創辦了聖約翰大學,他是第一個將心理學介紹到中國的學者。

顏永京很注重家風教育,顏氏家族被認為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家族。出名的有「顏氏三傑」,顏惠慶是一位外交官。顏德慶是一位優秀的工程師,曾擔任詹天佑的助手。顏福慶,也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顏雅清的父親,是湘雅醫學院、上海國立醫學院和上海中山醫院的創辦人。

出生在這樣的書香門第,父母非常注重顏雅清的學習和性格的培養,同時也很注重視野拓展。

20歲之前,顏雅清就出了兩次國。

第一次是在她12歲的時候,因為父親要赴美國哈佛大公共衛生學院進修一年。顏雅清被父親帶著一同前往,並安排她在紐約東北部的一所貴族女子學校讀書。和父親一同遊學一年後,父親帶著她回到了國內。

第二次出國是在她17歲的時候,仍然是父親顏福慶受中華醫學會的資助,要到哈佛大學的醫院進修眼科,父親走的時候仍然帶著她,她被父親安排在胡桃山中學。原本這是一所在當地有名的藝術類高中,顏雅清卻跟這所學校的教學氛圍格格不入。

面對顏雅清的不適應,父親並沒有強制她進入,而是尊重她的意見,將她轉入了史密斯女子學院。史密斯女子學院是一所著名的學府,就連美國里根總統的夫人南希都是畢業於此。

顏雅清非常適應這所學校,原因是這所學校並不將成績作為一個學生好壞的唯一評判標準。這讓擅長演戲、騎馬、游泳、打網球的顏雅清如魚得水。顏雅清的演說和組織能力也在這所學校得到了開發,她還因此獲得了非常高的獎學金。

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有自己的主見,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跟隨父親的遊學經歷,讓顏雅清愛好廣泛,遇事有自己的主意。

1924年,父親顏福慶完成眼科進修後,顏雅清也不得不提前結束在史密斯學校的課程。那時候的回國不像現在這麼方便,而是繞大半個歐洲轉一圈才能回國。但是對於顏雅清來說,那並不是路途顛簸,而是愉快的旅途。

回國之後,顏福慶帶著顏雅清來到了湖南長沙的湘雅醫學院,顏雅清也跟著父親在長沙生活, 同時她在雅禮會創辦的雅禮大學完成了心理學的學習,並拿到了心理學學士的學位。

這一年,對到顏家來說,是變故最大的一年。隨著五卅運動的爆發,湖南革命鬥爭如火如荼。湘雅醫學院也受到衝擊,於是顏福慶帶著全家回到了上海。

回到上海的顏福慶經過短暫的調整以後,仍然致力中國人自己的醫學事業。先後創辦了上海國立醫學院和上海中山醫院。

儘管顏雅清的父母在女兒的教育上比較開放,仍然免不了為女兒的未來擔憂,希望女兒不要奔波勞累,能安定下來好好生活。

就在顏雅清23歲這一年,在父母的物色下,顏雅清與孔祥熙的英文秘書陳炳章結了婚。

她的生活從此沒有那麼豐富多彩,除了生兒育女,就是等丈夫下班回家。

02

婚後短短兩三年的功夫,顏雅清已成為兩個孩子的母親。

原本丈夫有著穩定的工作,她只要在家相夫教子,與富太太們打打麻將。可是這樣日復一日的生活,讓她總有種消磨生命的罪惡感。可是又苦於沒有更好的出路。

直到1935年,顏雅清等到了一個機會。

顏雅清的伯父顏惠慶,作為中國駐蘇聯的外交官,去蘇聯時要帶個女伴過去。原因為方更接待外賓女眷。這位女伴必須要有流利的外語水平。

按理說,顏惠慶的夫人孫寶琮(孫寶琦的妹妹)去,再合適不過了。可2月份的蘇聯,正值氣溫最低的時候,天寒地凍。當時蘇聯正遭受政治和經濟雙重危機,食物短缺,生活用品匱乏。天災人禍,顏惠慶的夫人因為身體不能適應那邊的環境,無法陪同前往。

顏雅清得知後,開心地說:「我陪伯父去。」

當她興奮地說出這句話時,全家人卻向她投來毒刺一樣的眼神。大家都覺得她怎麼能撇下兩個孩子,跟伯父去蘇聯。仿佛家裡誰都可以去,唯有她不行。就連她的伯父顏惠慶都不同意。她的丈夫陳炳章更是嚴辭反對。

顏雅清看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心如刀絞。她捨不得孩子,可也不想犧牲自我。自從結婚有了孩子以來,她自我的那一部分也快被消磨掉了。她看著熟睡的兒子和女兒,她輕輕地吻了他們的額頭,她想要讓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自己就必須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想到這裡,她輕鬆多了。陪伯父去蘇聯的心意已決,她用了三天時間打理行裝,與孩子告別。期間,父母跑來勸說,怕她吃不了那邊的苦。再加上丟下兩個孩子,家裡又不缺錢。可是無論誰怎樣勸說,顏雅清決定的事都不能改變。丈夫為了挽留她,跟她在家裡大吵了三天,她還是拎著包登上了去蘇聯的船。

久居家中的少奶奶,雖然衣食無憂,但是對於工作有著瘋狂的渴望。尤其是一個有思想,有自我的女性,對自己沒有要求,就是墮落。那顆不甘平庸的心,再次泛起了漣漪。

在蘇聯協助伯父的日子裡,顏雅清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她在職場中重新找回了自信。她幫助伯父做了大量的接待工作,尤其她在外交場合上隨機應變的能力,讓各國使節對她佩服有加。

她原本精通英語,現在又瘋狂補習了俄語。她覺得生活每天都能開出花來。

她曾登上國際講壇,討論世界範圍內的婦女地位和權益問題。在1927年,她在國際講壇上提出保障婦女平等權利、提高婦女地位的倡議。在這次倡議上,她提出「婦女享有半邊天,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她在蘇聯的外交工作僅維持了一年時間,這也是她自我感覺最自信,大放異彩的一段時間。可惜因為伯父的身體原因,她不得不回國。

這一年的外出,不僅是她追求自我的開始,也是對她和丈夫婚姻的考驗。沒想到,回國後,丈夫竟然跟她提出了離婚。

雖然她幾經掙扎,但是鞋如果不合腳,硬穿著也只是徒增傷痛。顏雅清渴望自由、平等、互相成就的婚姻。而不是以她的犧牲,來成就對方。

03

父母覺得顏雅清是雞飛蛋打,工作沒了,婚姻也沒了。無法從自我成就與生活找到一個平衡點的顏雅清,也因此迷茫難過。

人常說,你無法讓一個鷹在海里游,讓一條魚在天上飛。

對於顏雅清而言,她還是無法接受一個人在應該奮鬥的年紀,心安理得地墮落。

這一年的秋天,感情破裂帶來的傷痛剛修復一些後,她在龍華機場看了一場飛行表演。其中她的好友李霞卿就是飛行表演隊中的一員。李霞卿的颯爽英姿也感染著顏雅清。

自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日本在「一·二八」事件中轟炸了上海虹口和閘北,顏雅清的父親顏福慶苦心創辦的上海醫學院校舍,也被侵華日軍的轟炸機炸毀。上海醫學院被迫遷入了租界,租界裡的大小校舍全部變成了傷病醫院,顏雅清的父親擔任了救護總院的院長。

全民抗日,迫在眉睫。顏雅清也萌發了「航空救國」的想法。

而就在這個時候,她又有一個重新進入外交界的機會,因為她之前在蘇聯的優異表現,以及熟練掌握了幾國的語言,她再次被邀請到國聯中國專家顧問團任職。

但是《九國公約》簽訂現場,顏雅清和顧維鈞等外交界的大佬一同見證了這個頂級現場。但是在會上,國聯對於日本侵略中國的罪行,表現出的軟弱和妥協,讓顏雅清非常氣惱。她深切地感受到了「弱國無外交」的痛楚。於是她再也無心外交界,一門心思地投入到了抗戰中。

1937年的12月,已經三十多歲的顏雅清來到了沙菲爾飛行學校,投入了為期11個月的飛行訓練。她的目標是成為一名空軍飛行員或空軍飛行員教練。

那段時間,除了飛行,她還架著飛機奔走在美國各個州,用演講來揭露日本侵略的罪行,為中國的抗戰做募捐。

很多人被她的演講所打動,甚至問她要照片,她索性將自己的照片做成明信片,一張一美元售出,將得來的錢全部匯入中國難民救濟總署。

後來抗戰勝利後,她在聯合國任職,擔任聯絡官。在這期間,她將兒女接到身邊接受教育。同時她認識了一個叫梅爾的紐西蘭籍新聞記者。兩人相愛並結婚。可惜她們的婚姻也僅維持了10年,就以離婚宣告結束了。

她以為中國的男人大男子主義,西方的男人也許更懂得尊重女性。可到最後她發現,只不過從一個極端進入了另一個極端。不過她也想得通透,合適就在一起,不合適也不將就。

對於一個普通的女人而言,她的一生算是活得轟轟烈烈了。雖然在別人看來婚姻不算圓滿,但是人只要心裡活得舒坦,就是一種圓滿。

晚年,她再次進入哥倫比亞大學進修圖書館專業,畢業後成為了一名圖書管理員。她白天上班,晚上在院子裡除草。

她跟侄子說:「因為我們死後會睡很久,所以趁活著,要多很多喜歡的事才對。」

在她的言傳身教下,她的兩個兒子皆成才,兒子陳國偉成了工程博士,女兒陳國鳳成了中西醫結合專家。

她很倔強,晚年也一個人居住,不跟孩子一起住,當時她被發現時,在浴室里去世了,享年66歲。

她的一生,從華麗轉身,到圓滿落幕,就是在不斷的取捨。

禪宗中有這樣一句話:「舍一朝風月,得萬古長空。」

緊握黑暗的人,永遠得不到陽光。能在取捨間做出正確的選擇,也是一種人生智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