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打碎中國百萬件古董,靠賣瓷器賺億萬元,至今沒受到懲罰?

神了個覓 發佈 2022-07-14T10:30:13.311546+00:00

正是因為這樣的成長經歷,邁克·哈徹對金錢有著超乎尋常的渴望和狂熱,因為貧窮帶給他的傷害實在是太大了,為了擺脫童年時候的陰影,邁克.哈徹成了一個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人。

親愛的朋友們,如果喜歡本期的文章,可以動動發財的小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你的支持和鼓勵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他是來自英國的「強盜之王」,為了攫取財富,數次到我國南海領域興風作浪。他是誰?又到南海做什麼?

發現明代沉船

1940年,邁克·哈徹出生於英國,童年時候的他生活十分悲慘,因為家庭貧困他被父母遺棄,在孤兒院長大。正是因為這樣的成長經歷,邁克·哈徹對金錢有著超乎尋常的渴望和狂熱,因為貧窮帶給他的傷害實在是太大了,為了擺脫童年時候的陰影,邁克.哈徹成了一個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人。

再加上邁克·哈徹在孤兒院的時候喜歡看一些尋寶類書籍,書中描述的那些無主巨額財富讓他十分心動。在邁克看來,這些財富等於白給。於是到了70年代,邁克·哈徹投入了全部的積蓄在澳大利亞成立了一家公司,專門從事沉船打撈業務。

雖然邁克·哈徹無比渴望能打撈到驚世寶藏,但實際情況並不如意,一開始他只打撈到一些沉船,然後通過倒賣船上的金屬橡膠賺點錢,但這顯然不能滿足邁克.哈徹的求富心理,他渴望更大的寶藏和更多的財富,也許是應了那句話,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接下來一次意外的打撈,讓邁克.哈徹的整個人生軌跡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那是一艘來自明代的沉船,就船體本身來說並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但船艙內卻藏著邁克.哈徹心心念念的寶貝。從這艘沉船中,邁克.哈徹發現了2萬多件精美瓷器,對於哈徹這種土生土長的英國大老粗來說,他一開始根本就不知道這批被打撈起的瓷器到底值不值錢。

但商人的嗅覺告訴他,不能放過任何一絲可能獲得財富的機會。哈徹相信自己看不懂這些瓷器的價值,總有人能看懂,於是他帶著樣品拜訪了當時的古董收藏家們,希望能得到答案。本來只是試探性的出手,結果令哈徹大感意外,這批瓷器讓他賺了個盆滿缽滿,身價一下子上漲了幾百萬。這一次簡易經歷,讓哈徹徹底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他打算專心尋找中國沉船,因為傳說中的寶藏就在那裡。

講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一下「海上絲綢之路」。我國的海上絲綢之路歷史其實非常悠久,商周時代就已經有了雛形,後來經過一代代的發展,最終在唐宋達到了鼎盛時期,明清開始走下坡路。由於當時我國出口海外的主要是瓷器,絲綢香料等一些極具東方特色的物品,因此這條海上通道也被為"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

任何一種運輸工具都是存在危險的,尤其是海運,再加上在過去造船和航海技術都無法和現在相比擬,沉船事故時有發生,因此在海上絲綢之路的航線上,埋葬著大量的財富等待被人們發現。


邁克.哈徹的「惡行」

英國佬在南海興風作浪,如入無人之境,花費300萬美元打撈清朝沉船,發現上百萬件瓷器後,直接砸碎65萬件,最後卻從中獲利500多萬美元,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打撈中國沉船帶來的驚喜,讓邁克.哈徹感覺自己已經抓住了財富的密碼,於是他改變了業務方向,專門打撈中國沉船。為了更加了解海上絲綢之路,找到更多的中國沉船,邁克.哈徹開始收集舊航海圖和海運情報尋找線索,不僅如此,他還將打撈陣地轉移到了我國南海領域。

此後十幾年,在邁克.哈徹的瘋狂搜尋下,陸陸續續又有十幾艘沉船被打撈起,而他也憑藉船上的瓷器聲名大噪,腰包也越來越鼓,這時候的邁克.哈徹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有錢人了,但他還是覺得不夠,那些躺在海底還沒有被發現的寶貝對他來說實在是太有吸引力了。

1986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場嘉士德中國文物專場拍賣會上,出現了超過20萬件來自我國清朝的瓷器文物,幾乎每一件都價值連城。毫無疑問,這又是來自於邁克.哈徹的傑作。

1752年,當時正值乾隆皇帝年間,一艘名叫「歌德馬爾森」的中國商船從廣州出發,準備前往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船上滿載著精美的瓷器和黃金,然而船隻剛剛啟航不久,就在我國南海海域發生了觸礁故,於是「歌德馬爾森」和船上的寶藏一起被塵封在了海底,直到200年後。

1985年,邁克.哈徹在南海打撈出了「哥德馬爾森號」,經過清理後發現了23多萬件青花瓷器和125塊金錠,這些金錠重達45公斤。事後邁克.哈徹利用國際公約的漏洞將這批文物據為己有,然後就有了拍賣會上的一幕。

面對邁克.哈徹這種強盜行為,我國進行了嚴厲的譴責,並採取了制止行為。但一是邁克.哈徹並不買帳,二是當時的國際海洋公約並沒有能約束邁克的條款,於是只能眼睜睜看著邁克.哈徹將我國的文物拍賣。那一次為了挽回損失,我國也曾籌集了資金前往拍賣場,打算買回一些文物,但價格實在是太高了最後只能無功而返,而這件事情也帶給了我們極大的屈辱。

然而事情還沒有完,1999年,邁克.哈徹得到了一本荷蘭人撰寫的《東印度航行指南》上,憑藉敏銳的直覺和多年打撈經驗,他又發現了一艘我國古代沉船。據說是一艘名為泰興號的巨型帆船,船上有100多萬件瓷器,在中沙群島沉沒。

邁克.哈徹心動了。同年4月,他帶領自己的打撈隊,秘密潛入我國南海領域,開始對泰興號進行秘密打撈。然而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開始的一個月,打撈隊一無所獲,但哈徹不願意放棄,繼續打撈。直到5月2號,打撈隊才有了重大發現,泰興號找到了。

經過專家鑑定,泰興號上打撈上來的這些瓷器,均為康熙年間官窯所制,件件價值不菲。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接下來邁克.哈徹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下令將65萬件瓷器通通銷毀,碎片沉入大海,之後帶著剩下的36.5萬件瓷器逃之夭夭。

這一消息讓我國心痛不已,為何邁克.哈徹要這樣做呢?因為作為一個商人,他深知物以稀為貴,多了就是白菜價。之後,邁克.哈徹將手中剩餘的瓷器全部賣出,賺了800多萬美金,對比我國雖然憤怒無比,但也無可奈何。


最後結果如何

65萬件文化瑰寶碎落海底,幕後黑手卻至今逍遙法外,享受著無邊的財富。為何兇手沒有受到懲罰呢?

邁克.哈徹為何會如此猖狂呢?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落後就要挨打。邁克.哈徹也知道當時的我國並不能把他怎樣,就我國當時的社會現狀來看,經濟還處在發展狀態很落後,國際影響也很弱,所以就算有心也無力。

首先,我國當時還沒有形成保護文物的意識。相較於其他方面而言,比起精神文化上的溫飽,更傾向於物質生活上的溫飽,著力發展經濟、努力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正是因為沒有意識,所以才給了邁克.哈徹可乘之機,而他又看到了這些文物能帶來的巨額財富,所以才出現了擺在家門口的東西還能被別人偷了的原因之一。

其次,所擁有的技術與裝備並不支持水下考古。邁克.哈徹為什麼能夠找到這批文物?因為他有錢。有錢就能請得起專業的考古專家,也能組織起數量龐大的打撈隊,還能僱傭當地華人一同尋找。而當時的我國顯然是做不到這一步的,沒有明確的組織,也沒有巨額的資金支持,想要保護文物無異於痴人說夢。

最後,國家之間的複雜關係,早在邁克.哈徹對泰興號出手之前,我國就曾多次與其進行談判,根據最新的國際海洋公約,這批瓷器理應屬於我國。但是邁克.哈徹非但沒有打消這個念頭還很快付諸了行動。

其背後的英國當局選擇了一而再再而三地沉默。沉默代表什麼?代表對我國的合理訴求恍若未聞,代表對邁克.哈徹無恥行為的默許。邁克.哈徹背後有英國支持,而當時我國在國際上人輕言微,就算反對譴責也不會有人支持,所以才會讓邁克.哈徹逍遙法外。

不管是邁克.哈徹的強盜行徑,還是更遠一些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的行徑,我國都不是不想懲罰,而是沒有實力去懲罰。但現在已經不一樣了,中國已不是百年前的工作,任何一個想打我國主意的人,都應該要做好被懲罰的覺悟。好了,今天的視頻就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