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大帝是如何慧眼識才,並啟用年僅十八歲的霍去病北伐匈奴的?

觀後看前 發佈 2022-07-14T13:19:35.654754+00:00

沒人知道他是怎麼長途跋涉的,也沒人知道他是怎麼衝破層層包圍的,更沒人知道糧草兵馬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對一個國家來說,有此等猛將,絕對是國運當頭,國祚綿長之兆。

當大家覺得快完了的時候,霍去病卻以幾乎不可能的形式把敵人一窩端了。

沒人知道他是怎麼長途跋涉的,也沒人知道他是怎麼衝破層層包圍的,更沒人知道糧草兵馬問題是怎麼解決的。但這個人,就是把敵人老窩掀了。

對一個國家來說,有此等猛將,絕對是國運當頭,國祚綿長之兆。

大漢元光六年,漢武帝四路北伐,三路落敗。

而匈奴還是那個強絕東亞的匈奴,來去如風,報復行動來得很快,斬殺遼西太守,擊退漁陽守將,擄掠百姓兩千人北上為奴。

兩千個家庭從此支離破碎。漢軍追之不及。

其後連年征戰,漢軍之士馬死者十餘萬,史稱藏錢經耗,賦稅既竭,猶不足以奉戰士。

除非能短時間內直搗匈奴王庭。

•1

面對強絕東亞、屢次擄掠漢民為奴的匈奴,大漢一時陷入僵局,這些匈奴人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他們以戰養戰,拉扯之下足以拖垮任何國度的百姓。

萬般艱難,要如何譜寫一曲雪恥的強漢之歌?

其實與匈奴開戰初期,劉徹就有過直搗匈奴王庭的想法,但殘酷的現實告訴他,年少時指天畫地的願景終究要坐埋心底。

幾年用兵,就有文臣跳出來反戰,劉徹冷眼望著

他,想他背後還站了多少人。

求和?

白登之圍,高祖皇帝被匈奴圍困七天七夜,皇后還被匈奴單于書信挑逗,讓她過去陪寢。忍辱偷生七十年,匈奴擄掠漢人如趕牛羊,朝廷還要派公主和親。忍氣吞聲,臥薪嘗膽,也不過如此。壓力越來越大,沒錢沒糧沒時間,想完成他的雄圖大略,要解決的事情太多太多,劉徹讓自己冷靜下來,他告訴自己,國內的問題他能找辦法。

而出國廝殺,又有誰來一錘定音?

當初四路北伐,只有一路成功,這路將領正是劉徹力排眾議,親手提拔的龍城飛將衛青,衛青此前的身份是奴僕,因為姐姐被劉徹看中,但來領兵出戰的機會,他第一次出征就是四路北伐那些年免不了有罵聲一片,即使幾百年後,大宋士大夫還是看不起外戚出身的衛青,這也沒關係,這都掩蓋不了他的光芒。

三路皆敗,只有衛青深入敵境,為奴二十年的往事如火、如柴,在他心底燃燒,他拋掉所有暮氣沉沉的兵法,輕騎突入,直搗匈奴祭天聖地龍城,斬首七百,全師而還。

回首向東,三十年沉默寡言的衛青鬚髮皆揚,橫刀大笑。

匈奴人不敢置信,還有漢將敢孤軍沖入自家地盤,漢武帝劉徹本人也一時恍惚起來,開國幾十年,匈奴人予取予奪,勒索錢糧,劫掠百姓,多少仗敗給匈奴,這是第一次大勝!

果然匈奴人不是不可戰勝的。

那天劉徹在官中大笑不止,笑得淚都崩出來,傳旨封衛青為關內侯。

面對如今的困境,劉徹問衛青:「假如錢糧足夠

你能否為朕直搗王庭,六十年大漢之辱加倍奉

還?」

衛青沉默良久,才拱手道:「臣能為陛下勝匈奴

難言能為陛下平匈奴。」

這些年匈奴強絕東亞,絕不是一句虛言。

不止是大漢,西域諸國都被匈奴壓著,控弦之士四十萬,來去如風。

要想追擊,只能踏入瀚海,從茫茫草原或者莽莽狂沙里尋找道路。

即使是衛青,也不敢說自己一定能找到路。

退一步來講,就算能找到路,要想把匈奴打殘,也至少要兩路兵馬。一路狙擊匈奴主力,一路搗毀匈奴王庭,方能吃掉他們的有生力量,燒掉他們未來的糧草,讓匈奴徹底喪失與大漢為敵的力量。

劉徹挑眉,懂了。

他拍拍衛青的肩說:你的意思是,大漢除了你之

外,這群老將全是廢物,沒法配合對吧?

衛青無奈:臣不是這個意思,臣只是覺得幾位將軍的打法還是有些暮氣,要麼是死學兵書里的車騎同戰,被匈奴人放風箏,要麼是跟李將軍一樣跟麼興人拼騎射,他的騎射是比匈奴人更強,但他的麾下……

劉徹擺擺手,他不聽理由,他只聽解決辦法。

劉徹說,給你兩年時間,你能不能找到一個人,培養成你的助手?

衛青的神色古怪起來。

劉徹皺了皺眉,說怎麼?嫌兩年太短?朕只能給你兩年,兩年再沒有獨當一面的將才出現,朕就只能給匈奴當孫子了!

衛青吞吞吐吐,終於還是道:「其實不用兩年,臣現在就能找到。」宮殿裡如有電光一閃,衛青見到劉徹眼裡大放光芒,他振奮道:「是誰?帶來給聯見見!」

衛青的臉色更尷尬,他說那人陛下也見過,臣舉薦是霍去病。

•2

當衛青跟漢武帝提起霍去病的時候,霍去病正在打架,固然他比衛青小得多,沒有二十年那麼長的落魄,兩三年的冷眼還是有的。

他爹是個渣男,早早拋棄了他娘,所以沒爹的孩子從小就被欺負,霍去病從長安橫門大街打到洛城門,遍體鱗傷也沒叫過一聲服。

直到他搖身一變,成了皇后的外甥,就變成他打別人,別人還不敢還手。

霍去病忽然覺得這群人一點意思都沒有,原來打他不是挺硬氣嗎,現在怎麼不敢動手了?

那些人笑呵呵地說:要不就算了吧,當初是我們有眼無珠,這會兒霍小爺但有吩咐,我們無有不從啊,你說是不是?

是個屁,秦漢的血性就是恩仇必報,當年你們如何欺辱我,我就一定要打回來。

沒意思也要打。

劉徹見到霍去病的時候,就覺得這小子投脾氣。

當時老成持重的衛青或許就在旁邊,劉徹或許會指著霍去病說:你可不許給我帶歪了他,我就喜歡他這模樣。

衛青面無表情,只說我也沒覺得這樣如何不好。

劉徹哈哈大笑起來。

某次劉徹打獵,帶上了衛青、霍去病。

富貴的這幾年,霍去病也沒閒著,無論是長槍刀

法,還是騎射追擊,都讓劉徹眼前一亮。

回頭劉徹跟霍去病說:「你來當我的侍中吧,我教你兵法。霍去病一怔:「好啊,不過兵法就算了吧,我學兵法幹嘛?』

劉徹笑起來:「孫吳都是萬人敵,我看你騎射刀槍都擅長,就沒想過學通兵法,上陣殺敵?」

霍去病揚眉道:「用兵之道存乎一心,孫吳就一定比我強嗎?」

劉徹的笑聲越來越大,驚起林中飛鳥。

其實當了天子之後,劉徹一直會想如果沒有皇位

自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或許是飛揚跋扈的王爺,閒來跟紈絝動手,偶爾指點江山社稷,總之權貴於我如浮雲,胸中自有萬古,眼底更無一人。

又或者,是躍馬橫槍,報仇雪恥,把匈奴人趕盡殺絕的大漢英雄。想起這茬,劉徹又開始給霍去病講匈奴跟大漢的仇恨。

皇家受辱,百姓被攜,還要跟他們和親,跟他們交易,把錢糧絲綢年年上貢,是可忍熟不可忍?霍去病也熱血上涌,說道:「那我來幫陛下報仇雪恥!」

劉徹只是笑著說:「你什麼時候把兵書啃完,我就讓你上戰場報仇。」

那時劉徹還認為他喜歡霍去病,是喜歡自己沒機會的第一種人生,直到從衛青口中又一次聽到霍去病的名字。

還是推薦給他,獨當一面,去平定匈奴的人員,劉徹又回去找到霍去病.

兩人認真談了一次,霍去病說:「現在這些老將,全是廢物,李廣的意識不錯,我們是該學匈奴人的打法,但不是學騎射,而是學他們的來去如風。只等大規模遭遇戰再用騎射,那騎射就沒有原本的威力了,要找到匈奴人的部落,要趁他們防備不及時騎射殺出,才能造成匈奴人給我們造成的壓力。」

劉徹雙目放光:「地形所限,如何能殺到匈奴人的部落里?」

霍去病雙手一攤:「沙漠草原找不到,河西兩座大山人總不難找吧?多打幾場勝仗,奪下河西,那不就多的是匈奴人帶路?」

劉徹說:「那如何奪下河西?」

霍去病不說話了,他盯著劉徹:「還是那句話,用兵之道存乎一心,沒有戰場臨敵,我永遠不知道我的戰法是什麼。但我知道,只要陛下給機會,我一定能拿下河西!」

劉徹長身而起,他原地走了兩圈,猛地回頭說:

「前幾天有文臣勸我跟匈奴人和親交好,你知道他最後是什麼下場?」

霍去病搖頭:「我沒關心這些。」

劉徹揮手道:「我問他如果換他去邊境,治理一郡,能不能把他的匈奴爺爺哄好,能不能把當地治理得井井有條,他說不能。我接著問他,那治理縣呢,他也說不成,那一座堡壘總沒問題吧?他沒辦法,只能去。兩個月不到,被匈奴人攻破,砍下了他的腦袋!」

「聯此舉一是告訴朝廷里別有用心的人,匈奴,朕打定了!二是要告訴天下人,想在朕這裡求名求功,靠言語是行不通的,你說了大話,就要承擔後果,要是不能踐行你的大話,就只能留下你的性命。

劉徹指著霍去病,目光灼灼,他說:「朕最後再問你一遍,霍去病你要怎麼拿下河西?」

霍去病大聲道:「臣不知,但只要有錢糧兵馬,臣必能拿下河西!」

劉徹放下手,平靜道:「好,朕令你率八百人,擇日隨大將軍出征,戰場刀槍無眼,從此生死自負。」

這一年,霍去病十八歲,劉徹也不過三十三歲。

他們各自領下了重擔。

霍去病不問劉徹如何保證國內的錢糧兵源,劉徹也不再問霍去病將用怎樣的兵法戰術。

十八歲的霍去病,即將第一次出征,他會有怎樣的風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