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渤的育兒觀火了:一流的父母,從不說這三句話

敏姐de娛樂 發佈 2022-07-14T19:18:50.902389+00:00

前段時間,孫儷在微博哭訴:「放假了……孩子們閒下來的時間更多了,叫媽媽的次數可能更頻繁。」都說老母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放暑假。

前段時間,孫儷在微博哭訴:


「放假了……孩子們閒下來的時間更多了,叫媽媽的次數可能更頻繁。」



說出了誰的心聲?


是我!


都說老母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放暑假。


在家還沒幾天,孩子就把我折騰得心力交瘁,懷疑人生。


每天一睜開眼,就在想如何把孩子的一天安排滿。


周末,有幸得到提前觀看《外太空的莫扎特》這部電影的機會。


於是,立馬拉著孩子就去了。


本想著是圖個清靜,結果電影卻出乎意料地好看。



影片講述的,是少年任小天(榮梓杉 飾)和小夥伴,在外星人「莫扎特」的帶領下,開啟的一場夏日奇幻之旅。


他們走在書本化成的橋、石頭組成的雲梯上,乘坐積木做成的船,飛翔在城市上空。



天馬行空的場景,夢幻的畫面,美妙的音樂、萌趣的外星人、逗趣的台詞……


孩子看得津津有味,咯咯直笑,大人也很解壓放鬆,非常適合全家看。


最讓我有代入感的,是任大望(黃渤 飾)和任小天(榮梓杉 飾)這對「冤家父子」。


一個有著天文夢想的兒子,一個希望孩子成為鋼琴家的父親。


父子倆日常鬥智鬥勇,有衝突,也互懟,樂趣十足。



兩人關於夢想的爭論,也給屏幕外的我一個啟示:


如果不想和孩子的關係漸行漸遠,這3句話一定要謹慎說。


「你看看別人,再看看你」


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


別人家孩子。


很多父母習慣拿孩子和他人做比較,為的是激發孩子的進取心。


殊不知,「你看看別人」這句話對孩子而言是內心的一根刺。


刺傷了他們的自信心、自尊心,也刺激出孩子「破罐子破摔」的叛逆心。


影片中的任小天就是如此。


他熱愛宇宙天文,希望探索地外文明,有著成為天文學家的夢想。


但是爸爸任大望,一心一意想把他培養成鋼琴演奏家。


彈來彈去,任小天都只會彈一首《小星星》。



彈琴8年沒結果,任大望盯得更嚴了。


他的目標,是要把兒子培養成下一個郎朗,鋼琴前貼的都是郎朗的海報。


這個「別人家孩子」,投射的是任大望對兒子站上世界舞台的渴望。





因此,每次兒子不想練琴,他就搬出郎朗:


「人家在你這個歲數的時候,已經拿了樂海杯的冠軍了。」「郎朗在你這個歲數,都在音樂廳開個人演奏會了。」「你有人家郎朗自覺嗎?」……



聽得多了,任小天越發反感練習鋼琴。


在一次和爸爸爭執後,他把海報上的郎朗畫成了「惡魔」形象。


任大望以為,給兒子樹立榜樣就能讓孩子進步。


結果沒想到,任小天絲毫沒興趣,還把鋼琴老師氣得退了課。



盲目的對比,表面看是激發孩子的進取心。


實際上,不僅傷害了親子關係,也達不到樹立榜樣的效果。


真正好的教育,不是讓孩子成為別人,而是做好自己。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也都有閃光點。


在《中毒的父母》這本書里寫道:


「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他們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也往往來源於成人的評價。」


與其對比,不如肯定。


父母的支持和接納,永遠是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的力量來源。


「我是你爸,還能害了你嗎?」


有人曾總結中國式「愛的三連擊」:


「我是你爸/媽,我是為你好,我還能害你嗎?」


生活中,不少父母打著「為你好」的旗幟,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規劃發展。


小到穿什麼衣服、上什麼興趣班,大到填什麼志願,找什麼工作。


孩子真正的愛好和夢想,則被干預和剝奪。


影片中,任大望逼兒子學鋼琴,初衷也是為孩子的將來考慮。


他自己年輕的時候,熱衷於唱搖滾,孩子出生後放棄了更好的機會。


迫於現實的壓力,轉行賣保險,每天為生計發愁。


因此,他不想孩子重複自己的老路。


鋼琴這種高雅藝術,是他為學習成績不好的兒子,規劃的最好出路。



所以,他才會苦口婆心勸說兒子:


「沒有一技之長,你將來只能擠公交車,住回遷房。我是你爸爸呀,我是為你好啊,我還會害你嗎?」



但是愛錯了方式,就是害。


他忘記了聽孩子真正的想法,忽視了孩子自身的意願。


不僅如此,還對孩子真正的愛好潑冷水。


任小天曾在爸爸面前,興奮地描繪著對宇宙的嚮往和興趣,卻被反駁「地球都裝不下你了」。



我們總想當然以為,孩子的夢想不切實際,是在玩物喪志。


父母有責任,為孩子規劃一條正確的道路,確保孩子不摔跟頭。


我理解,父母之愛子,則為計深遠。


但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需要他自己去經歷、體驗、成長。


父母能做的只有:


在孩子還沒有選擇的能力時,幫助孩子挖掘特長。


在孩子找到興趣愛好時,盡己所能,幫助孩子實現夢想。


真正為孩子好,是給孩子選擇的自由和成長的空間。


父母越尊重,孩子也越會向我們敞開心扉。


「逼你都學成這樣

不逼你指不定成什麼樣」


這幾年,特別流行一句話:教育路上,別指望孩子自覺。


孩子要想成才,父母就必須在後面推一把。


必要的時候,甚至需要「逼迫」。


任大望也遵循這樣的教育準則,彈不好,就繼續加練。


一旦兒子反抗,他就會說:


「我逼你都學成這樣,如果不逼你還不知道學成什麼樣。」



天才,真的是逼出來的嗎?


任大望覺得是。


畢竟,郎朗從小接受的也是「虎爸教育」,每分每秒都在練琴。


但是他忽略了一個事實,郎朗的鋼琴天賦在3歲時就顯露了,老師都誇他是「難得一見的天才」。


如果孩子不具備某種天賦,父母一味逼迫,反而浪費了孩子其他才能。


任小天對天文的興趣、探索的欲望,就被任大望忽視了。


逼迫教育,未來不一定會多一位郎朗,但一定會失去一個天文學家。


因此,外星人「莫扎特」才來到地球上,守護任小天的夢想。



長期的逼迫之下,還會影響孩子身心健康。


曾經看到一個新聞。


一名12歲的男孩,因為學習壓力大,休息時間不夠。


精神緊張之下,他開始瘋狂脫髮,小小年紀就確診為斑禿。


逼迫式的學習,短時間可能有效,長遠來看,則得不償失。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不是逼迫,還是激發孩子的熱愛。


一直抗拒鋼琴的任小天,在外星夥伴「莫扎特」的幫助下,感受到了音樂的美妙。


他意識到:「真正的藝術,是從心底流露出來的聲音。」



激發出興趣後,他不僅順利進入樂海杯決賽,還拿到了冠軍。


所以說,優秀從來不是逼出來的。


逼迫,更不是控制、強迫,而是適當的引導,持續地鼓勵。



影片中,任大望對兒子的教育,是為人父母經常會走的彎路:


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作比較,忽略了他們自身的閃光點;以「為你好」的名義,掌控孩子的人生,澆滅了他們真正的夢想;逼迫孩子去努力,卻忽略了每個孩子的天賦差異。


但育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場修行。


養的是孩子,修的是自己。


影片的最後,任小天拒絕去中央音樂學院,父子倆又爭執起來。


直到任小天爺爺的一句話,才讓任大望幡然醒悟。


有些糊塗的爺爺,指責大望唱搖滾是不務正業,應該進文工團。


任大望不滿:「我被你安排,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話一出口,他瞬間明白自己一直也在安排著兒子的人生。


他也終於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都在否定孩子真正的愛好。


於是,他不再逼孩子練琴。


從此,他全力支持小天的天文夢,還和兒子一起去上海天文館參觀。


他曾經被斬斷的夢想,不能再在兒子身上繼續。


父子之間達成了真正的和解,彼此之間的愛和聯繫也更加緊密。



父母終其一生,不就是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麼?


這部影片,大概是這個夏天送給父母和孩子最好的一份禮物。


小孩能從影片中感受到童趣,包容了他們的各種奇思妙想。


也提醒著我們大人:


不要去安排孩子的人生,他們有自己要走的路。


難得有這麼一部合家歡電影,大人和小孩都能從中得到放鬆。


奇幻歡樂,童趣滿滿,還能圍觀外星特工在地球上一系列爆笑的神操作。


還可以跟隨任小天一起登上那艘積木船,俯瞰彩霞映照下的北京城景色。



觀影結束後,就如同進行了一次心靈療愈,身心舒暢。


好的電影,既能帶來快樂,也有溫暖人心的力量。


7月15日,記得帶著孩子一起去感受這樣一場夢幻的夏日之旅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