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州村莊志

酉陽新聞網 發佈 2022-07-16T08:34:58.313585+00:00

老龍村風光老龍村距酉陽縣城32公里左右,撤區並鄉前隸屬紅井鄉,現位於花田鄉南部,典型的山地立體氣候,平均海拔810米,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因為菖蒲蓋半山腰有一老龍洞,龍洞水冬暖夏涼,富含豐富的礦物質,是地道的天然礦泉水。

老龍村風光

老龍村距酉陽縣城32公里左右,撤區並鄉前隸屬紅井鄉,現位於花田鄉南部,典型的山地立體氣候,平均海拔810米,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因為菖蒲蓋半山腰有一老龍洞,龍洞水冬暖夏涼,富含豐富的礦物質,是地道的天然礦泉水。泉水向東玉帶似地繞寨而過,滋養了淳樸善良的寨民,被稱為老龍河。沿河而建的村莊便得名「老龍村」。

老龍村風光

這裡山清水秀,田地肥沃。綠蔭蓊鬱的青山間流淌著的老龍河,流水不大不急,但清澈透著亮。兩岸草綠花香,鳥鳴不斷。那鳥聲,仿佛是流淌的水發出來的,乾淨得沒有一絲雜塵。樹下的蝴蝶花在微風中盈盈地笑。河岸兩旁樹木的枝丫上,沙灘邊的岩石上,異常乾淨,這和近年來實行的「河長制」密不可分。

匾額

老龍河兩岸,分布著許多田地。土質屬於貓砂面,顆粒均勻,鬆軟不結塊。水田最亮麗,四季如畫。栽秧撻谷的季節自不必說,就說初春時節,田裡密密麻麻生長著的一層層紅浮漂。紅浮漂是一種小型的水生植物,呈三角形,漂浮在水面上,橫臥莖短小纖細,羽狀分布,其下長根,上生小葉,葉片呈褐紅色,所以叫紅浮漂。紅浮漂具有很高價值——能降低水體礦化度,調整水體pH 值,淨化水體和富集鉀元素,是優質綠肥。所以鄉親們說,長紅浮漂的田是最肥沃的,出產的稻米煮到鼎罐里滋滋滋地冒油。在老龍河兩旁,這樣的田隨處可見。走在田埂上,欣賞著長滿紅浮漂的田野,心裡踏實而溫暖。

古宅門

這裡文化底蘊深厚,人才輩出。特別是大井垻,現屬老龍村十組。寨中有一大一小兩口水井,大水井已被修建公路時掩藏地下;小水井依然泉水漣漣、四季不斷,是鄉親們夏季取涼水和冰凍西瓜啤酒的天然「冰庫」。

科技園內蔬菜育苗

小水井旁邊,一座依山而建的土家四合院保存完好。走進四合院,陳舊的木板壁透著古木特有的幽香。據說是由冉氏二十六世祖冉正華設計建造,距今約200多年歷史。正房3間,左右各兩間轉角廂房,前面橫5間一樓一底過廳,過廳有古老的雕花式木欄杆。正房及廂房兩邊原建有封火牆,高聳的馬頭,屋脊上高高翹起的氏鳥吻部隱約可見。門和窗戶上清晰可見精妙絕倫的木雕,特別是前過廳兩邊那別具一格的橢圓形門。門框四周,刻著精美的蝙蝠圖案,蝙蝠身體和翅膀上的紋路清晰可見,栩栩如生。筆走龍蛇間的靈韻雅致,精雕細刻中的百轉千回,讓我們隔著時空依然可以透過木質的紋理感受到當年書香豪門的雅致。

過廳中央大門外是由大塊青條石砌成的多層台階,青條石磨得錚亮,呈「八字朝向」。「封火桶子」中堂之上懸掛著「士林宗仰」的橫匾,行筆遒勁,字跡清晰,赫然醒目,滿院生輝。這是道光戊戌年八月,也就是公元1838年,冉隆翼八十壽辰時,其學生數人赴宴,為表達對恩師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所贈之匾。距今已183年,但仍瀰漫著濃濃的尊師重教的儒家之風。那嚴謹的治學態度,勤耕苦讀的家訓依然縈繞耳際。如今,鄉親們外出者居多,但「士林宗仰」的匾牌仍堅守老宅,高懸中堂,成為了一盞不滅的明燈。

據《酉陽直隸州總志》記載:「冉隆翼,字勵堂,清朝貢生,以黔州籍入學,學識淵博,黔邑三學有本源者多屬門下生。」回憶著這些的文字,仰望「士林宗仰」「一門三鄉長,十女九教員」的說法就不由得在耳邊響起。乾隆年間進士冉廣燏、康熙四十一年舉人冉裕棐、雍正癸丑年拔貢冉裕枤、乾隆戊午年優貢冉廣熙、雍正辛亥年歲貢冉裕棨、乾隆庚辰年歲貢冉廣然、乾隆庚子年歲貢冉廣篤、建議設置酉州考棚的州武生冉正華、清朝貢生著名私塾先生冉隆翼等眾多鄉紳賢士的名字便一一浮現在眼前。

瑞雪兆豐年

鄉親們熱情好客,和善可親。看見有人路過階沿,便會招呼你歇一會兒,從屋裡拿出木板凳,抹了又抹。轉身就要燒開水。有的甚至吩咐家屬,把剩飯炒完起,喊大家一起吃,還會不好意思地問,我們炒剩飯,不要嫌棄,一起吃點嘛。

這裡沐浴鄉村振興的春風,蓬勃向上,未來可期。該村近臨酉陽城區,交通便利,花田鄉魯渝協作現代智慧農業園落戶這裡,以原老龍小學及周邊區域為核心區,與未來重點打造的老龍古寨,水果採摘園互補。走進老龍村,公路正在進一步加寬加固,智慧農業園也初具規模。

智慧農業園總占地面積137畝,總體布局為「一心一帶兩園」。「一心」為科技創新中心,「一帶」為生態觀光帶,「兩園」為科技示範園和農耕體驗園。

科技示範園

科技示範園已經投入使用。示範園頂部及四周覆蓋著鋼化玻璃,裡面遮陰、內保溫、頂開窗、濕簾風機、排水、照明、智能控制系統等現代設備設施一應俱全。有了這些現代化設備,園內就實現了智能化管理。立體柱狀栽培、斜面霧化栽培、旋轉式立體栽培、雙螺旋立體水培、果菜垂蔓式栽培……就得到了有效保障。它們將科技、實用、美學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讓人賞心悅目。

立體柱狀栽培區充分利用垂直空間,按垂直梯度分層栽培。雙螺旋立體栽培區,仿生立體栽培柱,模仿DNA雙螺旋結構,採用無土栽培模式。裡面栽種著的生菜、小白菜、苦苣、羽衣甘藍等不僅節約土地和水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也提高了單位面積產出比。

果菜垂蔓式栽培區,利用果菜栽培槽與吊蔓系統實現果菜高密度、標準化種植。一顆顆或紅或青的西紅柿像一串串寶石,特別惹人喜愛。白嫩的甜瓜點綴在綠葉間像探出的一張張害羞的臉。空中設施栽培區還種植有倒掛金鐘、紫藤、六倍力等觀賞花卉,行走其間,就像行走在一幅幅美畫之中……

最值得期待的是科技創新中心設計的花田覓趣園、花田覓香園等欄目的農業體驗園。不久的將來,走進老龍,將走進一個嶄新的體驗新區,帶給我們的將是別樣的身心愉悅。

文:李小雲

圖:資料圖片

坐標:花田鄉老龍村

編輯:劉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