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太極拳傳承表主線腰斬,王征南黃百家練得都是通背拳

陳溝水 發佈 2022-07-16T18:18:06.711248+00:00

黃百家在《內家拳法·六路歌訣》中說:「佑神通臂最為高,斗門深鎖轉英豪;仙人立起朝天勢,撒出抱約不相饒;揚鞭左右人難及,煞錘沖掠兩翅搖。」

《古拳論》「佑神」真義辨


黃百家在《內家拳法·六路歌訣》中說:「佑神通臂最為高,斗門深鎖轉英豪;仙人立起朝天勢,撒出抱約不相饒;揚鞭左右人難及,煞錘沖掠兩翅搖。」在其後文中,只將「通臂、斗門、仙人朝天勢、抱約、揚鞭、煞錘、沖掠、兩翅搖」等招法內容做了詳細的解說,「佑神」兩字卻未做解釋。

在李紫劍先生所述的「竹林看家拳」中,也有「佑神通臂錘」的記載。皆以「佑神」冠名,可知「佑神」二字必有所講究。下面試從多方面考證其所指精義為何!

孟乃昌先生著文《張三丰考》,文中:「佑神」即武當真武大帝,因自宋代封號均有「佑聖」字樣,與「佑神」通。《道藏·武當福地總真集》中有南岩「安奉佑聖銅像」。

李紫劍先生也認為「佑神」二字是指真武大帝而言,並稱手中存有真武大帝印為證。

黃百家將「佑神」冠在《六路歌訣》之首,余以為似不應是指真武大帝。黃百家雖為王征南之徒,更是儒家之後,必承儒門《易經》為「六經」之首的傳授,必然精通儒家一貫之學,故對「佑神」的理解、使用,乃以《易經》中的「佑神」之意解釋才最恰當。

宋·朱熹著《易學啟蒙·明蓍策第三》一文中說:「顯道神德,行是故可酬酢,可與佑神矣。道因辭顯,行以數神。酬酢者,言幽明之相應,如賓主之相交也。佑神者,言有以佑助神化之功也。」

我們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理法,按易理翻譯此文如下:顯示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神明之功德;內勁、外形幽明之相應,外形、內勁匹配合一,猶如賓主之相交也。只有以此修煉與運用,才能保佑自己有助於達到神明的、化境之極的功夫。幽者,內勁,在內不令人知,故曰「幽」。明者,外形,在外可見,故曰「明」。內勁為主,外形為臣,內外相應,才能保佑通達神明之功德。

從此文中可知「佑神」之「佑」,乃保佑之佑;「神」乃神明、神化之神,即妙用神功之神,並非指真武大帝的封號「佑聖」。

黃百家「佑神通臂最為高」一句,是說以內勁為主,以外形為賓,內外合一的通臂拳法,才是功夫藝境最高的,才是達到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神明藝境、化境之極的拳法。

我們綜合其前文《習拳十四忌》《五字訣》仔細分析,就知黃百家已經給我們點出了內家拳法的精髓所在,即內勁、外形合一,必柔外剛中;以內勁為主、外形為賓輔,以柔用剛才能達到神明的藝境,具備神化之功德。綜觀《內家拳法》的全文,其「即精於少林,復從而翻之,是名內家」句,乃文章之首,而能證明是內家拳法者,唯「佑神」二字最切。今以《易經》之言「有以佑助神化之功也」一句解釋「佑神」二字,最能說明「通臂最為高」的精義,乃黃百家《內家拳法》之本意。

我們再從賓主的角度來認識《內家拳法》的宗旨。傳統拳術攻防之道很講究賓主的。李先五著《太極拳》一書,在「三十七式心會論」中說:腰脊為第一主宰,丹田為第一賓輔;喉頭為第二主宰,手指為第二賓輔;心為第三主宰,手掌為第三賓輔。

如果按「顯道神德」的要求而論,只有上文所論的三個賓主關係,肯定不是完善的賓主內容,是達不到「終柔軟以接堅剛,使堅剛化為無有」的神明藝境、化境之功夫的。因為只有幽明之相應,如賓主之相交,才能有以佑助神化之功!只有內勁功夫的神以知來、智以藏往;外形的柔弱無骨順隨之德;內外合一有如幽明之相應,才能有以佑助自己達到神化功夫的藝境。由此可知,「佑神通背」的賓主關係主要是指內勁、外形這一對主賓而說的,這才是最關鍵處。

諺云:「一陰一陽為之道」。傳統拳術中,自身的最大之一陰,外形也;最大之一陽,內勁也。又諺云:「一陰一陽是為拳」,亦是指內勁、外形而說的。前文中所說的三個賓主內容,乃在內勁、外形這一賓主之下而言。

《越女論劍道》指出:「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談出了對幽明之相應的認識,談到「意」幽而深。而現在論「意」者,「氣」也,即內勁的修煉不易得知,不宜掌握,因其藝境層層深入。接著又指出:「開門閉戶,陰衰陽興,凡手戰之道,內實精神,外亦安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布形候氣,與神俱往。」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自身內在功夫,必是內外合一而用。而內氣、外形合一而用的幽明之相應實質內容,則由陳鑫在《陳譜·剛柔第十》一文中論出:「用剛不可無柔,無柔則環繞不速;用柔不可無剛,無剛則催逼不捷。」外形性柔,柔外剛中。防守用剛為主,接對手之拳勢,柔為賓輔,可化解對手攻擊之拳勢;攻擊用柔之外形為主,剛性之內勁為賓輔,可站其位拔其根,迅速敏捷地擊敗對手。

關於「佑神」中所指神化之功的意思,陳鑫在《陳譜·化字》條目中解釋得也相當精細:化者,化乎規矩者也。化之境有二:有造化、有神化。造,言其始;化,言其終;神化者,夫子七十從心所欲不越矩是也。打拳熟而又熟,無形跡可擬,如神龍變化捉摸不住,隨意拳動自成法度,莫可測度,技至此真神品矣!

以上從方方面面論述了「佑神」二字的真義,旨在探明《內家拳法》之精意為何,以證內家拳法之功夫修煉、運用的實質,給習拳者指明一條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平坦大道。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底蘊深厚,中華民族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煉與運用的內容博大精深,從對「佑神」兩字含義的解釋之中就可以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對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理、法、術、功中的疑問無法解釋清楚時,就要依賴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來闡釋,問題才能迎刃而解。因為,中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武學拳門的結晶,離開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底蘊,闡釋中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精髓、真諦,就不能得出圓滿的解答。

我極力主張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驗證、闡明中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精髓、真諦。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更好地證明中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是最科學的。現在的科技手段也許還不能完全驗證,更缺乏既通曉傳統拳術又能全面掌握現代科學技術並專門從事這一課題研究的人才。故此,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還要以傳統的拳學內容為主,指導自己的認識、修煉和運用,這樣可少走彎路,至少可以先將傳統拳術的精華真實地保留下來,以備來日研究之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