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的提升要求不斷放寬城市落戶限制 | 時評

羊城派 發佈 2022-07-18T16:10:53.771762+00:00

文/彭澎近幾年,我國的城市落戶政策在不斷地放寬。從嚴控大城市,放開中小城鎮落戶,到逐步放寬大城市落戶,幾乎是一年一個更加寬鬆的政策推出。7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更是把城鎮落戶限制放開放寬到了一個新的程度,即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落戶限制。

文/彭澎

近幾年,我國的城市落戶政策在不斷地放寬。從嚴控大城市,放開中小城鎮落戶,到逐步放寬大城市落戶,幾乎是一年一個更加寬鬆的政策推出。7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更是把城鎮落戶限制放開放寬到了一個新的程度,即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落戶限制。

根據《方案》,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落戶限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在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確保外地與本地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標準一視同仁。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I型大城市落戶條件。完善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占主要比例,鼓勵取消年度落戶名額限制。

從《方案》來看,堅持城鎮化與市民化的銜接非常重要。在城鎮化進程中,專家、政府部門已經提出從「土地城鎮化」轉向「人的城鎮化」。前者經常體現為房地產開發,後者則是要身份城鎮化或者農民市民化。當然,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有個原則是「存量優先、帶動增量」,實際上就是先把「進城務工人員」市民化,畢竟他們已經從農業中轉移出來,甚至從事第二或第三產業,其中很多人生活方式已經城鎮化了。他們的市民化很可能比較容易帶動親戚和鄉親城鎮化、市民化。只有市民化才是真正的城鎮化,才能防止產生「城市貧民」。

其次,《方案》提出,確保外地與本地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標準一視同仁,分梯度放開各類城市落戶限制,也是一種過渡性安排,最終還是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300萬人以下也算較大城市了,但現在在中國算只能算中等城市,「全面取消限制」就是全面放開,這是中小城市落戶政策的放開延伸到新階段。300萬~500萬以下人口,在中國也算是大城市了,「全面放寬條件」說明就是能放盡放,即使還有限制也是「宜松不宜嚴」。500萬以上超大特大城市,在中國一般指一二線城市,雖然還有積分入戶政策,但是也要求「完善精簡」甚至「鼓勵取消」。筆者認為,最終全面放開所有城市落戶是大方向,讓人民自由選擇居住地是世界各國通例。這個「分梯度放開限制」的落戶政策只是一個過渡性安排,而且是前期政策的一個全面放開放寬。

再次,《方案》提出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落戶限制,也是對近年來各地落戶政策不斷放寬的一種認可和統一規範,也反映了城鎮化的新趨勢。尤其是疫情發生以來,各地都在競相放鬆入戶政策。現在全國統一政策,有利於更加規範放開放寬落戶政策。也表明我國城鎮化進程到達一個新的高度,顯示最終取消戶籍限制是一種新的價值取向和路徑選擇。

第四,對《方案》提出的完善超大、特大型城市積分落戶政策,鼓勵取消年度落戶名額限制,也要注意解決其中實行上的難點。目前來看,只有四個一線城市和少數強二線城市,如杭州、成都等還實行比較嚴厲的限制政策。其中很重要的難點就是住房和學位。如果全面放開,則可能要建設大量的保障性住房和更多的優質學位。

第五,《方案》提出,促進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並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權利、履行同等義務。而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目前還有確實存在一些權益未能實現平等。目前就是所謂「市民化待遇」,包括住房、上學、醫療、就業保障、交通補貼、出入境管理以及選舉權等。真正影響大的還是住房和學位。這個還需要二三線城市全面崛起,或者城市群實現一體化通勤,才能最終解決。例如,珠三角有廣州和深圳兩個一線城市,集中了全省大多數優質醫院和學校,現在一方面要加大力度發展其他周邊城市的醫院、學校等基礎設施,另一方面,要儘快實現全省「縣縣通高速、市市通高鐵」基礎上的「軌道上的灣區」建設,讓灣區生活同城化、一體化。(作者是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羊城晚報時評投稿郵箱:wbsp@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圖片 | 視覺中國

責編 | 張齊 孫梓青

校對 | 彭繼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