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曾數次出現「一國二君」,彼得大帝也跟別人分享過皇位

齊觀古今 發佈 2022-07-18T18:11:00.082999+00:00

這裡說的雙王,不是指一個虛位、一個攝政,也不是一個皇上、一個太上皇,更不是各立山頭、分庭抗禮,而都是平起平坐的一國之君,到底是什麼情況呢?

俗話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可是歷史上有些國家曾出現過兩位君主同時在位。這裡說的雙王,不是指一個虛位、一個攝政,也不是一個皇上、一個太上皇,更不是各立山頭、分庭抗禮,而都是平起平坐的一國之君,到底是什麼情況呢?

古希臘著名的君主制城邦斯巴達,從公元前十世紀到公元前三世紀把「雙王」以制度的形式延續下來。斯巴達雙王都來自獨立傳承的兩大貴族:阿基阿德家族和歐里旁提家族。公元前480年,率領斯巴達300勇士抗擊波斯大軍侵略的李奧尼達,就是阿基阿德家族的王。當然斯巴達城邦很難說是一個標準意義上的國家,雙王的權力也被長老議事會、監察官、公民大會分解,更像是兩個軍隊司令兼城邦祭司。但是能逶迤延續600多年,還是讓人產生興趣。

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很奇葩。原本是希臘馬其頓人的托勒密王族,為了確保在埃及的統治穩固,採用法老埃及王室的近親婚制度。在古埃及人的理解中,神就是近親通婚的,而且女神往往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於是從托勒密二世開始入鄉隨俗,踹了髮妻,娶了自己的姐姐。這種情況延續了兩百年,托勒密王族的亂倫五花八門,但很奇怪並沒有大面積的呆傻。近親婚使得托勒密王族血統超級純正,連外戚都沒了。同時王后的地位藉助神的傳說提高了,出現了很多攝政、代政的現象,但是只有托勒密十三世和克利奧佩特拉七世這對夫妻兼姐弟被明確同朝為王。克利奧佩特拉七世就是後世稱的「埃及豔后」,其實人家是國王。

十五世紀後期的西班牙,也出現過一對夫妻國王。女主角伊莎貝爾一世是個顏值和實力兼具的狠角色。1469年,身處西班牙卡斯提爾王國「宮斗」旋渦中的伊莎貝爾主動與阿拉貢王國王子斐迪南二世結合,夫妻二人聯手,不僅在宮斗中勝出,更在1492年一舉統一了整個西班牙。兩人都是國王,也是天主教徒,被稱為「天主教國王」。伊莎貝爾一世還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天使投資人」,她用自己的私房錢資助了哥倫布的船隊。事實證明,這筆投資一本萬利。西班牙利用北美洲的資源和財富,成為煊赫一時的世界霸主。

著名男神彼得大帝也曾經有過一段跟同父異母的哥哥伊凡五世分享皇位的歷史,不過那時年少的彼得還不能操縱自己的命運。1682年,即位才6年的年輕沙皇費奧多爾去世,皇位落到年僅10歲的彼得身上。異母姐姐索菲亞不干,想讓自己一母同胞的弟弟伊凡上位,並發動宮廷政變。結果是16歲的伊凡和彼得同為名義上的沙皇,25歲的索菲亞攝政掌握實權。1689年,彼得推翻索菲亞親政。他把索菲亞趕去修道院當尼姑,但並沒有廢黜胸無大志的伊凡,直到1696年伊凡去世。

就在彼得大帝親政的同一年,英國資產階級的「光榮革命」在確立議會君主制雛形的同時,也造就了一次英國的夫妻雙王。1689年,時任荷蘭奧蘭治親王的威廉和妻子瑪麗在英國資產階級的擁戴下,率領1.4萬軍隊橫渡英吉利海峽,趕走了自己的舅舅兼岳父詹姆斯二世。在接受了限制王權的「權利宣言」條款後,威廉和瑪麗這對表兄妹夫妻共同當上了英國國王,成為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直到1694年瑪麗去世。

除了上面這些例子,諸如東周時期「二王並立」、古羅馬時期「四帝共治」、唐高宗武則天的「二聖共治」等等,都不是真正意義的同朝為君。一國二君的那些時代,除了斯巴達雙王制度,都是一家人同朝為王,或兄弟檔,或夫妻店。權力的分享和爭奪有時就在一念之間,共患難易,共富貴難。如何抑制私慾、管控權力也許將是人類社會永恆的話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