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九恭迎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 觀世音菩薩為何「圈粉」無數

華人佛教 發佈 2022-07-18T20:28:30.746927+00:00

無論淨土、禪、密各宗。觀世音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是繼承阿彌陀佛位的菩薩,具足十方諸佛的所有功德,他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普度眾生,有求必應,因此在亞洲文化圈裡婦孺皆知,深入人心。

亞洲大乘佛教信仰中
觀世音菩薩是最為著名的菩薩


無論淨土、禪、密各宗
都離不開觀世音菩薩
農曆六月十九
恭逢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覺悟號為您詳解觀世音菩薩的「前世今生」
與您一起親近觀音,體驗自在



觀世音菩薩為何「圈粉」無數


觀世音菩薩,云何名為「觀世音」,在世間觀眾生的音聲,尋聲救苦,故名「觀世音」;修持耳根圓通法門而悟道,故名「觀世音」;而在民間則普遍稱為觀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名號全稱比較長,「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大慈」給予一切眾生樂,「大悲」撥除一切眾生苦。


據數種本跡經典記載,觀世音菩薩在久遠世以前就已成佛,名「正法明如來」,為救度眾生,他倒駕慈航以菩薩之身尋聲救苦。


觀世音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是繼承阿彌陀佛位的菩薩,具足十方諸佛的所有功德,他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普度眾生,有求必應,因此在亞洲文化圈裡婦孺皆知,深入人心。




觀世音菩薩成道日的由來


根據民間傳說,觀世音菩薩有幾個化身,其一便是妙善公主。


很早以前,西峪國妙莊王有三個女兒,長女妙因、次女妙緣、三女妙善。據說妙善公主農曆二月十九出生,出生時室內異香天華,空中祥雲環繞。其自幼聰慧,喜愛佛法,不慕榮華,年少時便博覽群經,世人尊稱為「三皇姑」。


待妙因、妙緣長大成人相繼出閣後,唯妙善公主不聽父命,決心出家修行。妙莊王大發雷霆,就將妙善公主貶為庶民,趕出皇宮。於是,妙善公主就在九月十九這一天,到香山白雀寺出家。


後來妙莊王得了重病,只有服用直系親屬的手和眼才能痊癒,妙莊王認為妙因、妙緣最孝順,就傳旨讓她們獻出手眼,可誰知兩人都不願意。後來,妙善公主將自己的手眼剜割下來,給妙莊王服用。


妙莊王病癒後,才發現救他的竟是早已出走的女兒妙善,此時見到自己女兒已無手眼,悲痛萬分,他向佛陀禮拜懺悔,希望女兒恢復手眼。佛陀被妙善公主的孝心感動,就賜她千手千眼。


後妙善公主修行九載於六月十九方成正果。


關於觀音菩薩的來歷,佛教中還有以下幾種說法:


之一 寶藏如來授記


《悲華經》述說,往古南贍部州曾有無諍念王,盡心供養寶藏如來,寶藏佛為其授記,將來成佛號「無量壽佛」。此無諍念王育有千子,亦信佛道。其長子名不朐,次子名尼摩。太子不朐發願說倘若眾生遭受悲苦惱恨,若能念誦其名,為天耳所聽,天眼所見,必來救濟,使眾生脫離苦海,若此願不達,則終不成佛。寶藏佛為不朐授記:「今當字汝為觀世音」。無諍念次子尼摩即為大勢至菩薩。


之二 《吠陀》中的雙馬童神


印度上古《吠陀》經典中,有一對孿生的雙馬童神,是神通廣大、救苦難、重慈悲的善神。雙馬童神象徵慈悲與善良的精神,聽名救助的性質也與觀世音相同,因而,雙馬童神被視為觀音菩薩在古代印度的化現。密宗明王像中的馬頭明王,就是馬頭觀音,為慈悲觀音的化現。


之三 古佛 「正法明如來」


《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記載:觀世音菩薩實乃過去古佛,早在無量劫前已成正覺,號為「正法明如來」。這些佛典認為,觀世音出道之早,是十方世界許多佛所望塵莫及的。




觀音菩薩形象的歷史演變


南北朝時期的觀音作品中有很多持蓮觀音,這種觀音像手中持有一枝蓮花,特徵是彎曲的枝條上有未開敷的蓮蕾。



隋唐時期密宗興起,觀音密典盛譯,特別是武則天稱周前後,一大批密教造像在石窟摩崖與寺廟出現,從此以後,這些密教經像都在觀音信仰中居重要地位,千手觀音經像的流行尤為盛行不衰。


宋代的觀音菩薩逐漸呈現民間世俗化的特點,其鮮明的標誌就是作為觀音傳記的妙善公主傳說的產生。河南汝州香山寺,是妙善公主顯化大悲成道事跡的地方。


西夏時期佛教異軍突起,党項人從漢、藏兩地學習接納了大藏經與佛教藝術元素,形成獨具風格的西夏佛教藝術。西夏觀音典籍豐富,觀音畫精緻絕美。


遼代時期,觀音造型從整體風格看,基本上是繼承盛唐時期的觀音造型:頭戴寶冠、面相豐滿適中、眉毛彎長、頸掛瓔珞、體態婀娜、神態自然、比例適度、儼然是淑女化身,肌體和服飾都具有其應有的重量感。


到了金代,從整體造型上看,它也承襲了宋代以及遼代的風格,但是金代觀音造型與宋遼兩代有不同點,如金代觀音造型,一般多顯得造型繁瑣,並表現出一種頹萎氣息,雖然在形象上,仍保持有傳統的寫實風格,但對於服飾衣褶的處理略顯得繁複。


元代中國疆域空前,民族多元,元代的觀音信仰以藏傳佛教為主導,漢地也出現度母造像信仰。


明代民間佛教與三教合一觀的發展,促使「善書、寶卷」大為發展。從唐代佛教變文經宋代下層信眾演進的寶卷,擇合三教、佛教故事加入民間傳說,在社會上廣泛流行。


清代滿族對藏傳佛教十分推崇,觀音造型也比明代更接近世俗,清代觀音造型主要特徵:頰豐額滿、額部平板有一種被繃緊的感覺,雙眉細長、鼻高且直、寬肩細腰、服飾多為當時的裝飾,在技法處理上,衣紋表現極為真實,服飾貼體,顯得較為輕柔,衣紋隨著動態自然流暢,真實感很強。


近現代寺廟殿堂中的觀音像仍接續明清傳統,但出現多種小型玩賞性雕塑,包括如黃楊木雕、金漆木雕、象牙、玉石、壽山石、陶瓷等各種材質,塑造的白衣觀音、慈航觀音、水月觀音、送子觀音也是多姿多彩。


可化身千百億的觀世音菩薩,他的形象當然是數說不盡千變萬化的,佛教早期觀音菩薩造像帶有明顯的犍陀羅風格,隨著與中國本土文化的融合,觀音形象逐漸中國化,女性觀音形象的出現是中國化觀音的特徵。


修持觀音信仰的方法


觀世音菩薩對於我們悲心增長具有非常強大的促進力量,而佛門中,觀音修行法門有顯、密多種,以觀世音菩薩為核心或相關的修行方法有持名、持咒及誦經等。


誦經


漢譯佛經之中最為短小而廣為流行的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心經》為大般若經之精髓,諸佛之心要。觀世音菩薩在修行甚深般若時,照見「色受想行識」這五蘊皆空,由此智光顯現,人法雙忘,超脫一切如幻的世間苦厄。


持名


出自《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在此品中,佛陀說凡是有苦惱的眾生都可以念菩薩的名號,從而獲得解脫。


持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法門,也被認為是最平易近人,人人可修,時時可修,處處可修。


虛雲老和尚也囑咐普通佛弟子,應多多誦讀《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可以幫助我們樹立修學的信心,還能在現實生活中得到祈福消災等方面的實際利益。


持咒


在宗教信仰中有大量不能以言語說明的特殊靈力之秘密語,這便是「咒」。「咒」原是向神明祈禱除厄難、得利益時所用的密語。咒語自古即行於印度,較早即為佛教所採用。至大乘經出現後,所載真言漸多。密教典籍盛行後,密咒更成為修行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內涵。


此外,觀世音咒語還有《六字大明咒》《消伏毒害咒》《十一面神咒》等。




當我們禮拜觀世音菩薩的時候,不妨觀想一下,為何觀世音菩薩要發如此大願,誦持觀世音菩薩聖號時,也要生起發願學習他的信心。


念觀音、求觀音、學觀音、做觀音,每個人都能成為菩薩的一手一眼,都能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觀音菩薩,成就他人的同時就是成就自身。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圖片來源 | 十願百科

攝影 | 慧海、上海蕭涇古寺、李國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