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師,本質上是部愛情電影

一蚊西電影院 發佈 2022-07-18T22:38:24.429588+00:00

《一代宗師》表面講功夫,內里是講時代,其實從王家衛的視角,最終還在講人,講人的邂逅與錯身,講人生的缺憾,缺憾的圓滿。


《一代宗師》表面講功夫,內里是講時代,其實從王家衛的視角,最終還在講人,講人的邂逅與錯身,講人生的缺憾,缺憾的圓滿。

影片開始,武林宗師泰斗宮寶森要隱退,他在南方找葉問搭手,便表達了這種態度。老爺子贏了一輩子,武林無敵,但他退出江湖時,要造時勢,需要「輸」一場,輸的這人,老爺子要用自己一輩子積累的地位和名聲,扶上馬送一程,讓他聲名鵲起。

對外人而言,老爺子是送禮,當然也要對方夠格接得住這禮;對宮寶森自己而言,這是圓滿,他要以退為進,做更大的事,用失敗求「全」。所以最後葉問說,大成若缺,有缺憾才有進步,話到這裡,才是真贏了。宮老爺子也說,自己沒輸在武功,輸在了想法。

那時宮二小姐年輕又心高氣傲,她看不透父親的境界,也無法理解葉問,只知道父親一輩子的臉面,宮家不敗的戰績,要靠宮家人自己拿回來。她父親說她是只知有勝負,不通人情世故,小孩子的心性。

所以她又設宴去挑戰葉問,贏了半手。葉問並不以為意,她卻把心都「丟」了。至此,電影裡有了愛情。

宮二約葉問去東北,是非常隱晦又直接的試探。那時葉問已有家室,宮二也在老家訂了婚。兩人都是世家,要講名節和禮法,不大可能逾矩。但強烈的情感又推著兩個人,說是比武切磋,其實是約會,武林人曖昧的小心思。兩人鴻雁飛書,葉問買了裘皮大衣,他夫人也多少看出了端倪,但臨行前,戰爭阻斷了一切。

四十歲後,葉問看到了生活的艱辛與殘酷,家人、老友、街坊、熟悉的生活,一一離他而去,空有一身功夫卻做不得任何事,煙花廠成了埋骨地。他只能賣了大衣,只留下一顆扣子,最後獨自南下香港,開館授徒。這是《一代宗師》的題眼所在,時代變遷,武林人士的顛沛流離與命運浮沉。

宮二的人生更加動盪,東北那時是日占,她深陷時代與政治的洪流中,也顧不得兒女情長了。她有殺父之仇要報,為報仇,她發願,剪髮奉道,不嫁人不收徒不留後,這成為她一生的枷鎖。

兩人再見,已是很多年後,物是人非的香港。傷病和鴉片拖垮了宮二的身體,也澆滅了她的全部熱情。愛是已經沒有力氣愛了,但與眼前故人,說說話敘敘舊也好,談的也都是往事,那時有宮二最好的年華。

但也就僅此而已,那層情感一直沒有說破,兩個人只是保持若遠若近的距離,嘴上說的多的,還是功夫和江湖,沒有愛恨。葉問給了宮二那顆紐扣,意思是當年他的確是要準備去尋宮二的,最後沒去成。其中緣由,宮二沒多問,他也沒細說。

六十四手看起來不過是個藉口,一個念想,一個緣由,兩人靠它牽繫著彼此的人生。紐扣成了信物,宮二也收下了,一切都不用說破,心意是通的。但也只是發乎情止乎禮,多一步都沒有。

最後依然還是宮二點破了,她更勇敢,是不守陳規、敢愛敢恨,有跨時代意識的新女性。說破的原因,是宮二意識到自己的生命之火即將燃盡,她要跟葉問講清楚。

這是最後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對葉問說這些話。沒有雲山霧罩,沒有微言大義,就只是直白的心裡話。

她說,我在最好的時候碰到你,是我的運氣。可惜我沒時間了。想想,說人生無悔,都是賭氣的話。人生若無悔,那該多無趣啊。我心裡有過你,可我也只能到喜歡為止了。

說這些話的時候,她知道,他們的關係已不能再進一步,自己的人生也快到盡頭。這既是表白,也是告別,是抽身後的冷眼旁觀和蓋棺定論。命運可能在她發願復仇時,就已註定,時代、際遇、人的選擇,多少巧合才可得以成全一段姻緣,早一點晚一點,兩人可能都會錯過。

她說的遺憾,其實是沒有遺憾。雖然宮二和葉問沒在一起,六十四手也沒傳承下去,但她也有過最好的時光,她的精神一直寄居在那段記憶里,那時,她還年輕,在漫天大雪中舒展身姿,心心念著意中人來看她。

電影也曾有個鏡頭,是葉問的身影走過東北宮家的門口。那當然只是想像,一層停留在不知葉問還是宮二心裡的念想。

而遺憾,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所謂「大成若缺」,圓滿本身就蘊含著不圓滿。如果兩個人在一起,可能因為亂世中各種各樣的遭遇再分散。而念念不得,反倒讓人在對方心裡揮之不去,一世徘徊。那一刻,她應該也是懂了父親與葉問比武時的淡定和釋然。

說完這些,她退回了紐扣,便是決絕的再見。那不是遺憾的感慨,只是釋然和解脫,掙扎抗爭了一輩子,也只是孑然一身,她只能活在回憶里。走在長夜街巷,可能是人生最後共行的一程,他沉默,她感慨,這滿街的招牌,哪裡不是江湖?

一代宗師,一代江湖兒女,他們曾有過金子般的意氣風發的人生,但最後也只能隨著時代退潮而去,彼此相忘於江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