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寧漭水:稻田養魚成為群眾增收「新引擎」

昌寧新聞網 發佈 2022-07-19T06:05:56.395553+00:00

近年來,昌寧縣漭水鎮依託良好地理氣候條件和生態資源,大力探索產業振興新路子,在共裕社區、河尾社區推廣稻田養魚,實現穩糧增魚,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近年來,昌寧縣漭水鎮依託良好地理氣候條件和生態資源,大力探索產業振興新路子,在共裕社區、河尾社區推廣稻田養魚,實現穩糧增魚,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走進漭水鎮共裕社區、河尾社區,綠油油的秧苗長勢喜人,裝滿魚苗的貨車停放在稻田邊,村民們提著水桶領取魚苗後投放進自家農田裡,小魚兒搖著尾巴在田間游來游去,村民們滿心歡喜,期待著稻穀成熟,實現糧魚雙豐收。

「我們社區去年養殖了150畝稻田魚,每畝稻田魚收入2500元左右,群眾去年嘗到了甜頭,今年養殖的信心更足了。」漭水鎮共裕社區黨總支書記王金玲高興地說,「今年的魚苗品質非常好,我們將更加注重田間管理,把魚兒養得更肥美,預計今年每畝稻田魚收入可達3500元左右。」

漭水鎮距離縣城15公里,當地村民歷來有養殖稻田魚的習慣。共裕社區實行「村委會+農戶」共養模式,每公斤魚苗22元,村委會與農戶各出一半錢,共同養殖稻田魚,實現產業創收。2022年,共裕社區共有4個村民小組79戶農戶養殖稻田魚168畝,每畝投放魚苗10公斤,共投放魚苗1680公斤。河尾社區實行「公司+農戶」合作模式,小灣公司租用農戶稻田合作種植有機稻,然後由公司提供魚苗,與農戶共同養殖。2022年,河尾社區共種植有機稻300畝,放入稻花魚苗3000公斤,同時,公司僱傭部分村民負責田間管理,為村民提供長期就業崗位20餘個,農忙時期還能夠帶動200餘人次就業。

稻田養魚將種植業與養殖業有機結合,實現糧魚雙收,魚兒們既能在田間除草除蟲、保肥造肥,又能改善生態環境使水稻增產,獲得一定的魚產量,通過稻魚共生種養模式,實現一田雙收。漭水鎮將在每年金秋十月舉辦稻田魚文化節,通過「稻田魚+旅遊」的活動,吸引外界遊客參與,帶動鄉村旅遊業發展,小小稻田魚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產業支撐,漭水「稻」路未來可期。

通訊員:李溶(漭水鎮)/編輯:楊雪

責編:杞艷芹/審核:施應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