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遺泉州一周年|那城 那人 那煙火

海峽都市報閩南版 發佈 2022-07-20T00:33:52.599766+00:00

世遺泉州:那城 那人 那煙火。千年輪轉,宋元遺響的回聲,讓東南一隅的泉州再一次超越了地理的界限。2021年7月25日,世界遺產委員會決定,將「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遺泉州:那城 那人 那煙火

——泉州申遺成功一周年特別策劃開欄語

N王芳



千年輪轉,宋元遺響的回聲,

讓東南一隅的泉州再一次超越了地理的界限。


2021年7月25日,世界遺產委員會決定,將「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會議決議認為,此項目所包含的交通、生產和商貿等22個遺產點,共同促成泉州成為東亞和東南亞貿易網絡的海上樞紐。這是歷經20年努力之後的成果,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增至56項,「東方第一大港」泉州正式躋身世界遺產。


光陰飛速,泉州,帶著當時這個千載難逢的契機,與時光的指針一起,即將站在了新的節點上——2022年7月25日,泉州申遺成功一周年。一年來,不僅政府及相關部門付出了極大的努力,每一位市民,也自覺地加入了城市建設的各種細節中,夯力前行。

一串串核心問題始終縈繞在每一個奮進者的腦海中:如何持續擴大世遺泉州效應,全面提升泉州人文優勢和文化影響力?如何做好後申遺時代的遺址保護、傳承利用、聯動激活,打造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範城市?如何擴大「世遺泉州」在多元文化交流中的的朋友圈,拓展多領域的經濟合作?如何將泉州建設成為內陸地區接駁「海絲」航路的重要出海通道,再現宋元時期「東方第一大港」的雄風?


回望前路,古風迴響聲聲亮;展望新路,生機勃發處處春。站在「世遺泉州」的戰略潮頭,有著「宋元遺響」的古城,已經湧現出不少動人的故事,更顯出蛻變新城後的無量前景。泉州人民上上下下的努力,走過來的每一個腳步,都值得被記錄,被書寫,並進一步傳播下去,以推動泉州更好的發展。

為此,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聯合海峽都市報社推出「世遺泉州:那城 那人 那煙火——泉州申遺成功一周年」特別策劃,重點圍繞泉州申遺成功後,這一年來所發生的具體變化展開多維度、多角度、多平台報導。希望這一策劃能「原汁原味」的展現出「世遺泉州」的煙火味,更希望這一個個「走心」的人文故事,真實記錄下每一位泉州人的心願——祝福後申遺時代的泉州——「世界的古城」越來越活,越來越火。


面朝大海,擁抱蔚藍的是古城,乘風破浪的是泉州。

市井長巷,聚攏起來的是煙火,攤開來寫的是人間。


一切恍如昨,一切又都在變

第一站:花巷


夏日晝長,晚上七點的泉州天還沒有完全黑透,中山路花巷口高高掛著的紅燈籠已經亮了起來。紅彤彤的夜燈映著古樸的騎樓,閃過番仔樓外,屋檐下的磚雕,灑在了煥著青光的青石板上。夜燈下,熙熙攘攘的遊人悠閒自在,享受著慢時光里的老巷煙火。



多年的古城改造提升,古街老巷那些曾經的地標名景繡花般地復原了舊日的「妝」容。去年,在百年光陰里蒙塵失色已久的花巷也迎來了改造提升。在修舊如舊的繡花功里,百年花巷再綻芳華,那些錯落在時光里的時代建築,那些消散在歲月間的招牌老鋪,又恢復了本來的模樣。


上周末,我們重走這條帶著滄桑印記,閃耀著風物人文,流淌著繁華煙火的街巷。不免驚嘆,花巷——一切都恍若如昨,一切又都在改變。


拂塵:古巷繁花正重開


在對排水管道、外立面、標誌性建築進行系統性改造、提升、復原後,一度蒙塵垢面的花巷露出了久違的笑臉。

新鋪的青石板上,200米的距離走出了百年的建築史。騎樓、番仔樓、女子學校......不同時期,風格各異的中西營造技藝,在這裡交錯出建築之花。


抬頭剛望見滿是中式傳統的紅磚雕,木雕,滴水獸,轉眼便是西洋風格的窗台、屋頂。最有意思的是,花巷46號一幢二十年代的二層小樓,一層的出磚入石,一眼便看出是最典型的閩南傳統,二樓卻風格突變大膽轉換成了伊斯蘭風情,屋頂戲劇般插入了南洋風格。


與遊客們時常表露的驚喜不同,老巷民們開心的則是,煥然一新的古巷讓他們居住條件變得更好,但那些熟悉的生活場景依然是曾經的樣子,照相館、滷麵店、扎花鋪,甚至是巷子裡那家不起眼的裁縫店,一處都沒有變。



印記:斑駁光影留記憶


其實,老巷民口中的這些老店,都曾鐫刻著老泉州人一段段深刻的記憶。巷口那處掛滿許多老照片的照相館就藏著許多珍貴往事。


這家叫羅新的照相館主人陳培新,爺爺輩開始,就是泉州知名的照相師。1914年,爺爺陳春木在承天寺內開設的藝軒照相館稱得上頂流之店。1934年,父親陳建基在中山路花巷口開辦,後來公私合營的羅克照相館,那可真的算得上泉州真正意義的老字號。時至今日,仍然有許多泉州家庭保留有那個時代在羅克留下的珍貴留影。


因為照相,陳建基還和弘一大師結下了一段忘年之交,並曾陪著大師上紫帽山拓碑文。弘一大師在韓偓大學士墓前的留影、彌留之際的側臥像、盤腿圓寂的法相皆由他拍下。


‍‍‍‍‍‍‍‍‍‍‍‍‍‍‍1991年,陳培新在花巷自家的老房子裡,承襲了羅克照相館裡父親留下的衣缽,便有了這家老一輩人口中「風格和羅克很像」的照相館。

中山路管委會一位負責人說,過不了多久,已經復原了的羅克照相館又要恢復營業,許多人期待著來這裡留下一張光影的記憶。



新生:人文煙火共繁華


一年多的時間裡,一條百年老巷拂塵復貌,宛如一位蒙塵的女子梳洗後露出了笑盈盈的臉。那些年復一年積澱的煙火,那些一代一代傳承的人文,浮光現影,看得見,摸得著。


繡花針般的修舊如舊,讓每一處牆頭每一方古築,都那麼地恰到好處。巷內開花,綻放了百年芳華,也引來了古味濃濃的老字號。幾乎與花巷提升同步,頗具傳奇的老范志神粬第八代傳人陳建國,就把他創始的中華名小吃、中華老字號重要形象店選在了這裡。


生長在晉江安海的陳建國最拿手的是芋泥、土筍凍,還有一杯滿口爆汁的芒果爽。在許多遊客的眼裡,這些「豪呷」(好吃)又古味的泉州小吃才是讓他們流連忘返的理由。

禁不住美食的誘惑和陳建國的熱情招呼,許多遊客總會把店裡的招牌小吃一一品嘗個遍,直到嘴角流出深深的滿足。



告白:在這裡等你故地重遊


美食和小吃滿足了味蕾,人文風物叫醒了有趣的靈魂。老巷懷攬遊人,遊人豐盈了古巷。


「你看夜燈下的花巷像不像你笑起來的樣子。」

「嗯,好看,留張影吧!」

巷口處,一對相識於此的年輕情侶故地重遊,驚呼花巷裡藏著許多以前不曾發現的美好。兩個人還是老規矩——去一趟花巷深處的史志書店,吃一碗老牌滷麵,又去老相館拍一張懷舊照。


對於他們來說,此刻的花巷藏著彼此最可愛的溫柔。再多的告白都不及一句:「嘿!我在花巷口等你!」


花巷名片:


花巷不長,一頭連著中山中路,一頭通往新華路。花巷並不是這條巷子最初的名字,元代時蒙古人在這裡囤兵安營,得名「蒙古巷」。

直到清末民初,許多以賣熟花為生的扎花手藝人在這裡聚集,很長一段時間,這裡便成了古城居民婚喪民俗用花採購集中地。當時,萬盛、萬源、金鳳等扎花店十分有名,高峰期,巷子裡扎花店多達40多家,花巷因此得名。


隨著時代的變遷,目前只剩下兩三家老牌扎花店還開在花巷口。

END


海都記者 | 吳日錦 林良標 李梓召

值班編輯 | 陳曉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