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兄弟三部曲》「美國夢棺材板上的最後一顆釘子」

南方人物週刊 發佈 2022-07-20T07:11:59.356994+00:00

這部戲劇上演時,川普已登台,美國政府築起圍牆,將許多亨利·雷曼這樣的移民擋在外面。當這部戲劇從歐洲走向美國時,疫情讓原本緊密連接的各大陸四分五裂,逆全球化趨勢已不可擋。

這部戲劇上演時,川普已登台,美國政府築起圍牆,將許多亨利·雷曼這樣的移民擋在外面。當這部戲劇從歐洲走向美國時,疫情讓原本緊密連接的各大陸四分五裂,逆全球化趨勢已不可擋。作為觀眾,我感受到了劇里劇外雙重幻滅,也是一種悲哀的巧合。

本文首發於南方人物周刊

文 / DLL

編輯 / 楊靜茹 rwzkhouchuang@126.com

1844年9月的寒冷早晨,一個巴伐利亞的年輕人站在紐約港,夢想他的新生活。簽證官聽不懂德國口音,給了他個名字,亨利·雷曼。這是《雷曼兄弟三部曲》的開篇。

亨利·雷曼定居阿拉巴馬州,開小型雜貨店,完成財富原始積累。接著,他的兩個弟弟伊曼紐爾和梅耶也來到美國。他們賣面料、西裝,轉向棉花原料交易,從阿拉巴馬到紐約,這個德國猶太人家族通過聯姻、開銀行,在美國站穩腳跟。內戰、一戰、大蕭條……時間一晃而過,亨利·雷曼到美國164年後,「雷曼兄弟」終於倒在了歷史上最大的金融危機浪潮里。

《雷曼兄弟三部曲》原是義大利劇作家斯特凡諾·馬西尼創作的三幕劇,時長約五小時,自2015年在義大利米蘭首演後,被譯成多種語言在歐洲各地上演。近兩年由NT Live引進中國的版本經英國劇作家本·鮑爾改編、薩姆·門德斯執導,濃縮成三個半小時。2020年3月此劇登陸百老匯,但演出很快因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而停擺,直到2021年秋季才恢復。今年,《雷曼兄弟三部曲》獲得了戲劇界最權威的托尼獎八項提名,並於6月收攬了最佳戲劇獎、最佳戲劇執導獎等多個獎項。

戲劇界公認,門德斯的這一版本「既保留了原劇的精髓、詩意的語言,又使其更加簡潔」,「不只是一個德國猶太移民的家族歷史,也是一面稜鏡……用他的家庭傳奇來製作一個寓言,可以說是美國夢棺材上的最後一顆釘子。」

門德斯版的《三部曲》每部以一代掌舵者為核心,不同時期的決策者帶領雷曼走向不同的命運,鏈條清晰,沒有廢筆:

第一部,他們在種植園與需求方之間作為掮客發家,利用災難生財,渡過南北內戰危機,建立了雷曼兄弟銀行的雛形。

第二部,老一輩雷曼被架空,出生在紐約的菲利普得意洋洋地說,「我們要用錢賺更多錢。」雷曼兄弟關注鐵路債券,開挖巴拿馬運河,從貿易公司轉向投資銀行。

第三部,新一代掌舵人羅伯特擁有藤校學歷,奉行享樂主義,他死後,「雷曼兄弟」也死了。

門德斯安排了兩次中場休息,像是大歷史里的休止符,為家族故事增添了史詩厚度:一次是南北戰爭,南方的種植園主們沒法交出足量的棉花,逼得亨利他們另找出路;一次是股市崩盤,股票經紀人吞槍自殺,讓雷曼兄弟轉型成更冷血、更大型的金融機構,看著比他們更弱的同行死去。

更驚艷的是,這部史詩從頭至尾只由三位演員撐起:西蒙·拉塞爾·比爾,亞當·戈德利,本·邁爾斯。他們穿西裝三件套,19世紀男性肖像畫裡最標準的那種。

演員分飾數角、不時跳出人物以他者視角審視自己,這一招在戲劇舞台上並不新鮮,但此劇只三個人、不換裝,靠演技和走位,就讓觀眾適應並記住了那麼多角色,並不感到單調冗長,可見主創功力。

出場時,他們是亨利、伊曼紐爾、梅耶。隨著劇情展開,他們也扮演他們的子孫,包括菲利普(伊曼紐爾的兒子,絕頂聰明、計算一切的第二代掌權人)、赫伯特·雷曼(梅耶的兒子,喜歡質疑、最終從政)、羅伯特·雷曼(菲利普的兒子,終年沉浸在藝術、娛樂和消費主義中)。他們還在各種次要角色中來去自如,僅靠聲調和肢體語言變化,輕鬆地從一個人物進入另一個——雷曼兄弟各個階段的商業夥伴、富商家的女僕、阿拉巴馬州長和秘書、棉花大亨、咿呀的嬰兒、羅伯特驕矜的妻子、雷曼家族退出公司後冷酷的職業經理人。尤為出色的是矮胖、白髮的西蒙·拉塞爾·比爾,他扮演行屈膝禮的少女,出身名門的新娘,竟然惟妙惟肖,氣質迷人。他也獲評了托尼獎戲劇類最佳男演員。

此劇還獲得了托尼獎戲劇類最佳場景設計獎、最佳燈光設計獎。舞美和演員一樣極簡。偌大的舞台上只有一個透明的立方體盒子,裡頭有一張會議桌、一圈椅子,若干包裝紙箱。盒子把主角們和觀眾區隔開,時常旋轉,玻璃有時是輪船的舷窗,有時是雷曼雜貨店的櫥窗,也充當雷曼金融帝國的巨大落地窗。主角們一次次用螢光筆在立方體上塗塗抹抹,站到紙箱上爭吵、決策、調轉方向,將雷曼兄弟的歷史一點點累就。到2008年,他們扮演的失業者抱著紙箱走出透明盒子,象徵這一傳奇公司的倒閉。

舞台上變化最多的可能是透明盒子背後的天幕投屏。隨著雷曼兄弟業務發展,背景變成紐約港、阿拉巴馬的棉花田、美國南部的戰場、曼哈頓恢弘的天際線、雷曼兄弟做的噩夢、次貸危機下的華爾街——但也以黑白色調為基準。

玻璃盒子右下方有一男士演奏鋼琴,這是三個半小時片長話劇的唯一配樂。音樂旋律不複雜,沒有煽情的華彩段,很多時候是對同一簡單旋律進行微調變奏,像旁觀者重複的輕嘆。

重複,也是《雷曼兄弟三部曲》喜歡使用的敘事技巧。該劇用幾個重複的橋段來表現三代人的不同。葬禮——亨利去世,兩位兄弟按猶太教義為他守喪七日;第二部,守喪期變為三天;第三部,羅伯特死,只耽誤了路人三分鐘。擇偶——伊曼紐爾靠本能與執著,追逐商業大鱷之女;菲利普靠精密的計算,給所有女性評分,作出最優選;羅伯特有紈絝子弟習氣,娶了馬場上認識的寡婦。

劇里,旁白告訴我們,雷曼兄弟大樓外數年如一日有一個走鋼絲的人,他和華爾街一樣,「是街上的奇蹟,人們每天都在空中行走。」在雷曼兄弟鼎盛時期,他每天走在雲端,從未失敗。直到經濟危機的某一天,他摔了下來。旁白告訴我們,菲利普從小喜歡看賭場上牌局變幻,他夠聰明,永遠能抓出那張得勝的牌(此時,另一位演員雙手不停交疊、洗牌)。他的半生都是這樣過來,直到有一天,他發現,自己看不清那張穩贏的牌在哪裡了(另一位演員換牌的動作變慢、停滯)。也是旁白說,羅伯特喜歡看賽馬,裁判發出槍聲,馬拼命往前沖,音效是「砰」的一聲。金融危機到來,羅伯特依然看賽馬,裁判發槍,「砰」的一聲,這也是股票經紀人自殺的槍聲。

這些反覆出現的線索不讓人厭煩,反倒讓觀者悵惘。

雷曼兄弟家族的最後一個掌舵者是這樣倒下的:旁白說,羅伯特喜歡跳搖擺舞。這印證了他張揚的性格。演員本·邁爾斯站在會議桌上,旁白說,50歲,他還在跳舞;60歲,他還在跳舞;90歲,他還在跳舞。邁爾斯一直扭動身體,扭動身體,直到躺在長桌上,羅伯特的扭動變成了臨死的抽搐。透明的盒子不停旋轉,像是脫軌的美國金融市場。

我們已知這段歷史、這個故事的結局,2008年,這家華爾街金融機構申請破產,成為全球標誌性事件。但主創用巧思撐起了這部戲。它優點太多,以至無從入手評價,好像從什麼角度說都是對其完整性的損傷。每個人物都超越了個體的人性,雷曼兄弟的破產像是美國資本主義幻夢破滅的寓言,而大段文學性的、抒情的旁白,讓觀眾看到伴隨著凱歌高奏成功的精神上的淪喪。

這部戲劇上演時,川普已登台,美國政府築起圍牆,將許多亨利·雷曼這樣的移民擋在外面。當這部戲劇從歐洲走向美國時,疫情讓原本緊密連接的各大陸四分五裂,逆全球化趨勢已不可擋。作為觀眾,我感受到了劇里劇外雙重幻滅,也是一種悲哀的巧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