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老韓走遍中國,山東篇之五威海市

劉兵200 發佈 2022-07-20T07:42:07.792652+00:00

威海市位於山東省的東端,山東半島的東北端,東、南、北三面瀕臨黃海,北與遼東半島隔海相望,西與煙臺市相連。

本文為走遍中國的長篇遊記 ,每日更新,希望大家喜歡、關注、點讚並轉發 ,謝謝!

(八) 威海市

威海市位於山東省的東端,山東半島的東北端,東、南、北三面瀕臨黃海,北與遼東半島隔海相望,西與煙臺市相連。威海市為山東省轄地級市,市轄區1個,代管縣級市3個,人口250萬人,面積5436平方千米。

威海市曾有過屈辱的歷史,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析文登縣置威海衛,1895年為日寇侵占,1898年又被英國強租,1930年國民政府收回威海衛,設立威海特別行政區。1938年日寇再次侵占威海,1945年解放後設市,1987年設立地級威海市。

威海市地處膠東丘陵東北部,山嶺崗阜起伏綿延,濱海和河流兩岸為平原,主要山峰為崑嵛山,河流有五渚河等,海岸線曲折,島嶼眾多。威海以海運、公路交通為主,威海港為重要的沿海港口,榮城市石島為北方主要的漁港。鐵路只有桃威線。

威海市是全球人居環境最佳範例城市之一,是中國旅遊熱點城市,擁有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

威海 綠色的宜居城市

威海市政府

市政府對面的廣場和寬闊的街道

威海市行程

2004年9月8日 威海市環翠區→榮城市→文登市→乳山市

2009年3月26日來威海市補戳

威海火車站

威海市遊記

威海市是山東半島東端依山傍海的海濱城市,海藍山青,整潔秀麗,建築風格各異,因此獲得首座國家級衛生城市的桂冠,並於2003年榮獲聯合國人居獎,成為聞名中外的旅遊避暑休閒勝地。

威海市地處軍事要衝,明初曾設衛所,築城以防備倭寇侵擾,與遼東半島的旅順口共扼渤海咽喉,威海其名寓意「威震海上」之意。劉公島橫踞在威海2海里的海上,形成天然屏障,是守衛東部海疆的重要軍港。關於劉公島的來歷也有一段傳說,相傳早年有一商船在海上遇到大風飄到島上,被自稱劉氏的老夫婦搭救,並饋以食物,後不辭而別,船員皆以為有神仙搭救,遂立廟祭祀,稱劉公祠,島亦稱為劉公島。

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清政府成立北洋水師,並設提督署於劉公島,當時北洋海軍實力居亞洲之冠,世界排名第四。1894年甲午海戰,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等將士壯烈殉國,李鴻章為保存自己的實力,命令北洋水師躲藏在劉公島。日本海軍控制了黃海,攻下了旅順,1895年1月20日又到威海衛襲擊北洋水師,水師困守港內,毫無抵抗能力,最終全軍覆滅,丁汝昌、劉步蟾等將領自殺殉國。

這威海市就是中國那段屈辱歷史的見證,當年日本這個國土面積有限,資源極度匱乏的彈丸小國,將中國看成一塊肥肉,窮凶極惡的進行掠奪和侵略。前些年看過一篇文章,說北洋水師的軍艦曾訪問過日本,震驚日本朝野,之後日本國天皇帶著捐款,購買世界先進船艦,以武裝日本海軍。而大清國朝廷卻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為太后祝壽,沒有更多錢買彈藥,官吏們更是貪腐,還勾結外商搗鬼,很多炮彈不能使用。儘管北洋水師官兵殊死拼殺,英勇抗敵,但終歸失敗。

中國戰敗後割讓遼東半島、台灣、賠償日本軍費二萬萬兩白銀,後因各國列強把反對,日本被迫放棄遼東半島,又讓清政府有三千萬兩白銀贖回,甲午海戰日本得到了政府年收入4.5倍的巨款,將日本經濟一下子向前推進了數十年。嘗到侵略甜頭的日本之後還不斷對中國進行掠奪和侵略,日本對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罄竹難書。

威海海濱(2004年)

威海劉公島(2004年)

劉公島

「圓夢行動」前只在1980年9月和愛人從大連乘船來威海遊覽,記得當時到煙臺的船票不好買,而到威海的船票卻沒人買,自然就先到威海啦。那時威海很落後,街道狹窄,房屋破舊,只有一個亮點,就是新建的環翠樓矗立在山崗上,金碧輝煌的十分顯眼,印象很深。後來得知威海市升格為地級市,設立了環翠區,我猜一定和這個環翠樓有關。

那次來威海主要目的就是參觀劉公島,完全是被電影《甲午風雲》所感染,這部電影就是歌頌甲午海戰和鄧世昌的,裡面的很多台詞幾乎可以倒背如流。當時上島只能乘部隊的小艇,只要介紹信不要錢。上島後不能自由活動,只參觀了提督署、鐵碼頭、炮台等。這次遊覽劉公島有很大的收穫,過去對甲午海戰的宣傳多有不實之詞,這次重新認識了丁汝昌、劉步蟾都是崢崢鐵骨,為國捐軀的民族英雄,為長期貶低、醜化他們的言論撥亂反正。參觀劉公島,心情很壓抑,總有窩囊,憋屈的感覺,那次以後再也不想踏上這個小島。

「圓夢行動」來到威海,這裡的變化讓人刮目相看,對威海的歷史有了新發現。甲午戰爭後,1898年起威海又被英國強租,直至1930年才被國民政府收回,後設立了威海特別行政區。還修建了一座「收回威海的紀念碑」。到了2009年來威海補戳,威海更漂亮了,我也用上了數位相機,在海濱匆匆拍了幾張照片。

劉公島(2009年)

收回威海紀念碑

威海海濱數碼照片



文登市街景,縣境內東山是秦始皇東巡召集文人論功頌德之地。

威海市通關文牒

威海市政府

環翠區:威海市轄區,人口63萬人,面積731平方千米,1987年設置環翠區。

榮城市:威海市代管縣級市,人口66萬人,面積1392平方千米,位於威海市東南部。

西漢置不夜縣,北齊置文登縣,清雍正十二年(1735年)置榮城縣,1988年設立榮城市。

乳山市:威海市代管縣級市,人口57萬人,面積1668平方千米,位於威海市西南部。

1941年析置牟海縣,1945年改設乳山縣,1958年撤銷,1961年復設乳山縣,1993年設立乳山市。

文登市:威海市代管縣級市,人口64萬人,面積1645平方千米,位於威海市的南部。

北齊天統四年(568年)置文登縣,因秦始皇東巡召集文人登縣境內東山,論功頌德,後稱此山為文山或文登,故名,1988年設立文登市。


下集青島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