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京行走好吟詩,秦淮朱雀橋雅集分韻

文化洞見 發佈 2022-07-20T14:38:05.763429+00:00

秦淮朱雀橋雅集分韻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梁 東拈得「舊」韻鷦鷯為報一枝舊,千里鴛行霜月透。鍾阜高擎謝朓肩,大江漫舞東坡袖。欣看天遠紫雲肥,卻道橋頭瑤草瘦。惟願同君物外游,詩中偏得南山壽。金立安拈得「時」韻兩京行走順天時,又見江南葉落枝。座上趣言頻逗笑,樽前分韻巧裁詩。

秦淮朱雀橋雅集分韻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梁 東拈得「舊」韻

鷦鷯為報一枝舊,千里鴛行霜月透。

鍾阜高擎謝朓肩,大江漫舞東坡袖。

欣看天遠紫雲肥,卻道橋頭瑤草瘦。

惟願同君物外游,詩中偏得南山壽。

金立安拈得「時」韻

兩京行走順天時,又見江南葉落枝。

座上趣言頻逗笑,樽前分韻巧裁詩。

客來興致歡聲朗,月轉梢頭移影遲。

夜入蒼茫呈古意,無從覓句問誰知。

邢曼麗拈得「王」韻

翰墨達情比二王,新詞慢品匠心藏。

江湖禊事歸詩筆,風月行人落酒觴。

青眼觀花心自在,白頭對月意清涼,

忘懷山水真豪邁,唱罷笙歌夢亦昌。

袁裕陵拈得「謝」韻

傾心最是宣城謝,八友竟陵獨一介。

山水景佳自去來,彈丸詩好暢流瀉。

兩京行走若相逢,大塊文章互鑒借。

朱雀橋邊迎送公,千秋逸事說王榭!

孫立潭拈得「堂」韻

梁公與友聚華堂,談笑風生話短長。

趣事魯蠅曾共飯,奇聞晉漢竟還湯。

情深在兩京行走,意重於單口激揚。

睿智而心常豁達,大詩人壽樂無疆。

劉 曉拈得「前」韻

槳聲燈影別襟前,紅葉寒秋正亮鮮。

笑語何須逢酒醉,吟詩不在惹人憐。

清霜筆底研清韻,大雅心頭集大全。

把盞東籬銀杏賦,暗香盈袖總依然。

魏艷鳴拈得「燕」韻

我是翩翩雲上燕,等閒即引春風面。

拂晴掠雨自真真,越海穿山猶戀戀。

雙羽剪成柳正新,一聲喚得花開遍。

長空萬里任飛吟 ,著眼幾曾王謝院?

姚正言拈得「飛」韻:

王謝堂前紫燕飛,瓊樓燈火燦金輝。

清香訪桂紅門闊,朱雀橫橋白露肥。

阮氏留痕風浩浩,胡家造境韻依依。

兩京行走春秋筆,大寫丹青卷翠微。

曹福華拈得「入」韻:

九月秦淮秋色入,一江煙水清寒襲。

尋常巷陌憶王孫,別樣津橋酬宴集。

座有鴻儒風雅多,人崇高古情懷立。

忽聞分韻唱良宵,意氣方酣燈火熠。

宋 騫拈得「尋」韻

秋華暮色步千尋,杏葉飄飄滿地金。

綠水舀來研宿墨,真情唱和作高吟。

一江流韻八荒酒,八皖盈懷一顆心。

笑語繞樑香未絕,與君同席勝青衿。

何升榮拈得「常」韻

白下風流尊五常,烏衣巷外再飛觴。

秦淮十里燈光媚,勝地六朝底蘊香。

飯局當年嘲老畢,暢言今日禁翻牆。

仁人志士堪憂國,說罷漢唐說帝王。

曲衛猛拈得「百」韻

莫嘆人生鮮逾百,皆因將老守孤宅。

青山不識眼難明,良友無交心易窄。

嶺上紅楓何懼霜,雲間黃鶴愛棲柏。

且提陳釀八千壇,走馬江天歡見客。

劉建平拈得「姓」韻

朱雀橋邊言百姓,煌煌青史如明鏡。

千秋騷雅樹航標,六代綺羅成宿命。

雛菊芬芳燕雀喧,霜楓璀璨煙霞靜。

無邊風月笑談中,敬迓詩翁行酒令

劉 慧拈得「家」韻

烏衣朱雀伴農家,融洽騷人韻酒茶。

幽默傳聞梁老述,精深典故裕陵加。

正言小品添歡趣,弦月今宵展妙華。

地利天時何解意?名賢集結豈能差。

《梁東詩文選》出版有賀

王改正

《尚書》明天地之常規,皆為記其事理;《詩經》乃文教之初始,可以求其端序。大哉梁東詩文,育詩花以教化,興文藻以通神也。抒帶礪山河之壯氣,寫身臨盛世之歡欣。多超逸絕塵之佳句,見修辭養性之冰魂。塵事紛紜,不移操守之清靜;聲名遠播,常懷詩性之純真。是詩凝秋月之杜子美,真墨潤華星之王右軍也。吾儕拙笨,讀之若漢書下酒;先生風致,沐之如梅雪春霖也。乃率爾成章,聊寄微忱。詩曰:

梁老詩文感我懷,無慚李杜大英才。

詩從安慶江邊起,文自中華夢裡來。

硯海波翻春水綠,心頭血染鬢霜白。

洪聲韻和新時代,依舊飛揚上九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