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寫在入伏日的話

清荷留香 發佈 2022-07-20T19:13:40.691255+00:00

入夏,多日的炎熱,連續的梅雨,讓人們已經感受到了盛夏的滋味。但是,我在不經意間發現今日才入伏。我恍然覺得,其實,酷夏才剛剛到來,俗話說得好,熱在三伏嗎。


入夏,多日的炎熱,連續的梅雨,讓人們已經感受到了盛夏的滋味。

但是,我在不經意間發現今日才入伏。

我恍然覺得,其實,酷夏才剛剛到來,俗話說得好,熱在三伏嗎。


按說,如我這歲數,歲月里的一些常識,是應該知道的,而事實上並不是,如看到日曆上的「入梅出梅」「小暑大暑」等等,只能知道大概的意思,而深層次的知識面並不懂,實話說,是歲月,讓我知道了自己學有多淺。

好在,如今是無事一身輕的人,年齡雖大,現學又何妨,也應了活到老學到老的那句自勵的話。


大概是與年歲有關吧,過去關心的,現今放下了,而今想學的,恰恰是過去無意的。

日子裡,我慢慢地發現學點知識並不難。有時,有些事,為了加深記憶,我會把學到的東西系統起來,用短文的形式記錄下來,比如,今天入伏,我查閱到的知識點是:

入伏,是指進入「三伏」的意思。

民諺 「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

曆書規定:「夏至三庚便數伏」。

意思是說,「從夏至日」開始往後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了。

這裡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頭的那一天。

所謂「熱在三伏」,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

它的日期是由節氣日期和干支紀日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

三伏天,其氣候特點是:」高溫、高濕」。

因為,三伏天吹東南風,空氣潮濕,風的潮濕造成了三伏天期間濕度大。

「庚日」的日期在公曆上是有變化的,並不固定。

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

但是,入伏日期總是在公曆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間。

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為末伏。

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5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

我用這樣的方式,獲得想學的知識,已經有五年的時間了,我不想用有用無用去衡量,我認為有意義,豐富的是自己的內心世界,也是生活的樂趣。


好了,今日入伏,整個的稍陰天,有一絲絲風,但沒有半點兒清涼。但是,在我寫完這篇文字的時候,心生愜意,亦有舒暢,原來,當一個人用心去感受時光的流逝,已不會有些許的感傷,只有心地透明,和對生活的輕撼。

其實,入伏的話還有很多,因為,這世界如此的婆娑斑斕,而又這般的精彩奇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