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的楚人與「中國人」不同,季文子說:非吾族類;僅僅如此嗎

老王頭談歷史 發佈 2022-07-20T20:46:42.533604+00:00

同時,他惱怒地表示:「這樣傲慢無禮的國家及君主,不值得我們與之交往。今後,我們可以與南方的楚國發展關係。」

公元前587年(魯成公四年)的夏季,魯國的國君姬黑肱(成公)前往北方的晉國,拜見晉景公姬獳。

到了晉國後,魯成公發現,晉國上下並不重視他的到訪。晉景公接見他時,隨隨便便,不太拿他當回事。

當年秋天,魯成公由晉國返回魯國後,向主持國政的正卿季文子述說了自己晉國之行的遭遇。

同時,他惱怒地表示:「這樣傲慢無禮的國家及君主,不值得我們與之交往。今後,我們可以與南方的楚國發展關係。

季文子聽了,趕忙勸解道:「對於晉國的無禮、褻瀆行為,您不必太在意。晉景公這樣對待您,早晚會自食其果。

季文子(畫作)

不過,我們不能與晉國絕交。一則,晉國臨近我國,是個在諸侯之中威信尚存的大國;二則,晉國是我們的同族。楚國呢?則不然。』非吾族類,其心必異。』」

季文子的意思很明確,魯國人與楚國人不是一路人,他們是不會真心對待魯國的。魯國還得耐著性子,繼續交往同族的晉國。

魯成公聽後,沉思片刻,隨之斷絕了與楚國結盟的打算。

季文子對楚國與魯國不同,「非吾族類」的這種看法,代表了春秋時期的周王室及其所屬的諸侯各國,也就是「中國人」的觀點。

根據有關史料來看,春秋時期的楚國人確實與「中國人」有著一定的區別。

早在公元前887年的周夷王時期,楚國當時的最高領導人熊渠,就有個明智的自我定位:「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

楚武王(畫作)

熊渠認為,我是蠻荒之地的人,沒必要遵從你們「中國人」的規矩。你能稱「王」,我也可以稱「王」。於是,熊渠成了第一位「楚王」。

也就是說,中華大地上早就是南(楚)、北(周)二王對峙了。

後來,可能是迫於來自周王室及其諸侯國的某種壓力,為免於不必要的政治或者軍事衝突,熊渠自覺地取消了王號。

到了公元前740年,楚國的掌舵人熊通,又把老祖宗製作的「王旗」高高地舉了起來,再次稱王,即楚武王。

從此以後,楚王朝與周王朝一直並立於世,繼續演繹著與「中國人」的不同。下面,我們就再通過楚文王的故事,一窺端倪。

公元前690年,楚武王病逝於征戰途中。次年,其子熊貲登上了王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楚文王。

楚文王(劇照)

中年執掌楚國的楚文王,早年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堪稱學識豐富、雄才大略。

在十五年(公元前689年至675)的當政期間,楚文王把漢水東邊的息國、申國、鄧國、夔國等國家都納入了楚國的版圖,控制了漢水流域。

不久,他又使楚國的勢力影響到了淮河上游地區,令中原各國受了不同程度的威脅。

就是這樣的一位功績卓著的君王,卻遭到過臣子葆申的鞭打,還曾被人關在都城大門外。這是怎麼回事呢?

葆申(劇照)

《呂氏春秋•直諫》中說:「先王卜以臣為葆,吉。 今王得茹黃之狗,宛路之矰 ,三月不反 ; 得丹之姬,淫 ,期年不聽朝。王之罪當笞。 」

意思是說,先王(楚武王)在世時,通過占卜,任命我(葆申)為「葆」,輔佐你、督察你。

如今,你帶著獵犬、弓箭,到雲夢澤打獵遊玩,去了三個月還不想回來。身邊有了個漂亮女人後,就一味享樂,不理朝政。按照您的所作所為,應該被鞭打。

這時,堂堂的一國之君,面對臣子的申飭,不但沒有龍顏大怒,而是老老實實地趴下,接受了「鞭刑」。

不管真打還是假打,楚文王被「鞭刑」是真的。怎麼會這樣?其中有什麼玄機?姑且存疑,繼續看下面的故事。

公元前675年,楚文王親自率領大軍,迎擊巴人

當楚文王不敵巴人,率軍返回都城時,掌管城門的將官鬻拳卻不允許楚文王進城(「楚子御之,大敗於津,還,鬻拳弗納」)。

鬻拳(畫作)

究其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因為楚文王打了敗仗。

無奈之下,楚文王只得統帥大軍,轉而進攻黃國(「遂伐黃,敗黃師於踖陵」)。

不幸的是,獲勝回國的途中,楚文王病逝。那個拒絕君王進入都城的城門官鬻拳得知後,自殺殉葬。

通過上面的兩則故事可知,春秋時期的楚國,君王的權力不是至高無上的,受到了某種權勢的制約。

不管葆申、還是鬻拳,他們都忠於君王,但更尊奉某種權勢。在這種權勢面前,他們與楚王是平等的,不必要卑躬屈膝於楚王。

他們,包括楚王在內,都不敢擅自違逆這種權勢。

那麼,春秋時期的楚人信奉的這種至高無上的權勢是什麼呢?是上天的意志,是神靈的力量!

楚人崇信神靈,敬奉神靈。「楚帛書」里有這樣的說法:如果否定上天的意志,就會遭災受難。因而,不要去蔑視上天之神靈(「非九天則大逼,則無敢蔑天靈。」)。

冥冥之中的「神靈」(圖景)

「九天」(上天)維護正義的行為,懲治邪惡、褒獎良善「九天」是高於君王的,「天靈」是高於君王的意志的。不論是誰,都不得違逆上天,都必須無條件地遵從其意志。

對此,《國語•楚語》中說,「民神同位」。其中的內涵就是,在「天靈」面前眾生平等,上天的意志賦予每個人。

「中國人」雖然也是信神的、膜拜上天的,但是,其中有著明顯的等級要求

《說苑》中說:「是故天子祠上帝,公侯祠百神,自卿以下不過其族。」

意思是說,只有天子才有資格祭祀「上帝」(上天),其他人只能祭一祭「百神」或者自己家族的人,無權拜祭「上帝」。也就是說,天命只歸於天子,別人無緣接受。

如此一來,「中國人」的君主們就高於上天以外的一切,臣子、民眾只能絕對服從於君王。

因而,君王被鞭打、被拒之城外,這種情況,對於周王室及其所分封的諸侯國來說,是不可想像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這樣說,春秋時期的楚人與「中國人」不僅有著地域的區別,更有著精神特質上的不同。

主要參考文獻:《左傳》、《呂氏春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