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威耀德丨九大看點超前揭秘《故宮博物院藏清代武備展》

北京旅遊網官方號 發佈 2022-07-20T21:21:52.268828+00:00

2017年底,故宮博物院曾在澳門舉辦「大閱風儀——故宮珍藏皇家武備精品展」,展覽以清代大閱為主題,分威儀、尚武、制度三個單元,首次向觀眾展現清代宮廷武備。

《崇威耀德——故宮博物院藏清代武備展》 是嘉德藝術中心和故宮博物院的第四次攜手合作。150餘件精美絕倫的宮藏武備文物大規模集中展示,以「禮儀中的武備」、「戰爭中的武備」及「藝術中的武備」 三個單元為「經」,用「吉禮」「狩獵」「大閱」「行軍」「藝術」等板塊做「緯」,交織出金戈鐵馬的歷史氣象與銳意進取的精神格局。


本次展覽將於2022年7月22日-10月30日對公眾開放,為便於更好的觀展及了解武備知識,展覽開幕前夕,故宮博物院和嘉德藝術中心的籌展團隊共同整理了展覽的九大看點與大家分享。


2017年底,故宮博物院曾在澳門舉辦「大閱風儀——故宮珍藏皇家武備精品展」,展覽以清代大閱為主題,分威儀、尚武、制度三個單元,首次向觀眾展現清代宮廷武備。但由於受地域、交通等因素影響,很多觀眾無法前去一睹其風采。如今,故宮博物院與嘉德藝術中心聯袂策劃,再次詮釋這一精彩的主題。全新升級的展覽將展出150餘件套武備文物,許多是在澳門展覽中也未曾展示過的。如果你是武備、兵器的愛好者,如果你因為沒有去過澳門武備展而感到遺憾,那麼今年盛夏這場在嘉德的武備盛宴,你一定不能錯過。


本次展覽依照清宮武備的不同功用,分為「禮遇天地」、「神鋒握勝」、「寶冶凝濤」三個單元,分別對應禮儀、戰爭、藝術與武備的關係。嘉德藝術中心秉承著用當代手法展現歷史文物,講好中國故事的理念,特邀知名原創繪本專家熊亮參與展覽現場視覺創意,同時邀請《中國傳統色》系列圖書作者郭浩參與展覽現場色彩創意,旨在為觀眾打造一次身臨其境的觀展體驗。觀眾能夠在不同單元的場景中體會不一樣的觀展氛圍。在以「禮」貫穿始終的「禮遇天地」單元,感受皇家祭祀的隆重、狩獵的緊張、閱兵的威嚴。在以戰爭為主線的「神鋒握勝」單元,體驗戰場上金戈鐵馬、氣吞山河的氣勢。在以藝術為展現內容的「寶冶凝濤」單元,進入一個刀劍如夢的世界,領略宮廷工藝和帝王收藏帶來的獨特魅力。

如果你對刀劍情有獨鍾,一定知道《清宮武備圖典》這本了解清宮武備的重要資料。這一次,書中的很多文物都會在展覽中呈現。不僅如此,一些精美的馬鞍飾件、廓爾喀彎刀、俄羅斯劍、日本太刀以及清宮製作、收藏的匕首等書中或以往展覽中從未展示過的展品,都將在展覽中首次亮相。通常刀劍文物在展出中往往都不會「出鞘」。但此次武備展,它們將首次「亮劍」,你可以在刀光劍影中近距離地欣賞其造型和工藝,看看百年之後的刀身劍刃是否鋒利如初。

乾隆皇帝御用「小神鋒」是乾隆十五年仿照皇帝吉禮隨侍佩刀「神鋒」而特別打造的。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將這把「小神鋒」視為清代吉禮祭祀規定的佩刀。直到有人在法國軍事博物館中見到了真正的「神鋒」刀,這一認識才得到更正。「小神鋒」屬乾隆皇帝的貼身之物,平時放置於寶座旁,出行則有侍衛背負。無論是「神鋒」還是「小神鋒」,它們均仿照金川地區的藏刀裝具風格製造,這與前一年朝廷取得第一次金川之戰的勝利有關,同時也是乾隆皇帝對上天感恩的表現。「小神鋒」作為本次展覽的首件文物,重要性不言而喻。為此,故宮博物院文物醫院的專家們對其進行了精心的保養和維護。乾隆皇帝的「小神鋒」將在修復後第一次走出故宮,以全新的面貌亮相嘉德藝術中心,一定值得期待。


如果你喜愛拉弓射箭,一定不能錯過這次武備展。本次展覽從故宮收藏的近一萬支箭中,甄選了三十餘支造型、用途各異的箭矢。依照其功能分為吉禮、大閱、狩獵所用,按照箭的類型又分為鈚箭、骲箭、哨箭等等。其中狩獵的箭支包括射熊、射虎、射狼、射鹿、射兔、射鴨、射魚等,五花八門,應有盡有。更難得的是,每種箭的材質、形狀、用途都有文獻記載作為參考依據,觀眾可以近距離地觀看每種箭支的差別,同文字記載進行對比,感受滿族人對於箭支的重視。

2021年在龍泉市博物館舉辦的「故宮博物院藏刀劍展」中,這把地字一號「太阿」腰刀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一直以來,人們對它的關注都在其特殊的材質和獨特工藝上。作為乾隆「天地人」系列刀劍中唯一一把黑漆鞘腰刀,「太阿」原本計劃放在第三單元「寶冶凝濤」與其他「天地人」刀劍一起展示,但在此次策展期間,故宮博物院專家在查閱檔案時,發現乾隆皇帝命內務府造辦處打造「太阿」腰刀時,即打算將其在大閱時佩帶使用。就這樣,這把內府用七年時間打造的地字一號腰刀,將首次同八旗盔甲一起在大閱場景中展示。

作為清宮武備的明星展品,遏必隆腰刀因其自身的故事性被人熟知。該刀以人名命名,是清朝外戚大臣遏必隆所使用的寶刀。康熙初年,遏必隆與鰲拜、索尼、蘇克薩哈同為四大輔政大臣,後被冊封一等公加太師銜,風光無限。康熙十二年,遏必隆病故,其刀入藏內府,乾隆十三年以「尚方寶劍」的身份由大學士傅恆被帶往金川前線。幾個月後,身為遏必隆之孫,軍機大臣、保和殿大學士的訥親,因在之前金川之戰中指揮不當被乾隆皇帝命人用遏必隆刀正法於軍前。而後,咸豐年間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欽差賽尚阿奉命與太平軍交戰,同樣受賜遏必隆刀,具有先斬後奏的權力。這些都是遏必隆刀每次出展時必須要介紹的背景。而在本次展覽中,遏必隆腰刀刀刃上的「奔狼」圖案以及晚清筆記中關於這把刀的傳說,都將為觀眾講述新的故事。


「水斷蛟龍薄析兕,光連星鬥氣如虹。」這是乾隆皇帝在御製《題廓爾喀貢刀六韻》中對廓爾喀進貢之刀的評價。廓爾喀是清代對今天尼泊爾一帶的稱呼。在雍正時期,清廷與廓爾喀保持著封貢關係,其後中斷。乾隆五十八年,經過兩次戰役,廓爾喀向清廷稱臣,成為清朝屬國,雙方建立友好往來的封貢關係。廓爾喀以鑄刀聞名,本次展覽將要展出的6把廓爾喀刀中,有2把腰刀均是首次出展。同時,包括腰刀、左插刀、雲頭刀、手叉刀在內所有清宮收藏的廓爾喀刀型都將集體亮相,讓觀眾一飽眼福。

乾隆皇帝的「天地人」系列刀劍是乾隆十三年始至乾隆六十年止,由內務府造辦處打造的30把寶劍、90餘把腰刀的總稱。因其每把刀劍帶有「天」、「地」「人」的編號,因此得名。一直以來,這些乾隆御用刀劍都是眾多武備愛好者關注的重點。但由於其絕大部分都收藏在故宮博物院,平時只零星展出,所以很多人都只能通過圖錄欣賞。這一次,嘉德武備展的第三單元中將會展出12把「天地人」腰刀、寶劍,為歷屆展覽之最。其中有10把刀劍均為首次走出故宮參展,絕大部分更是從未公開過影像資料。同時,為了更好地讓觀眾理解這些刀劍的歷史背景,這次展覽還特意安排了從未展出過的乾隆御用刀箱。這些刻有製作年份、刀劍名稱的楠木箱是研究「天地人」刀劍的重要資料。


在看完如此多的首次及亮點後,想必一幅刀劍鏗鏘、披堅執銳的歷史圖景已經在大家心中徐徐展開。一起來看展吧,共同感悟鐵骨錚錚、一往無前、無懼起落波折的武備精神,為前行中的我們帶來篤定前行的勇氣與力量。

© 版權聲明:

本文由嘉德藝術中心發布,展品圖片版權歸屬故宮博物院所有,轉載需授權,如需轉載或媒體報導請聯繫:artcenter@cguardian.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