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歷史上曾威脅中原王朝的十大遊牧民族

月照松下石 發佈 2022-07-21T05:40:48.059888+00:00

在我們的傳統認知中,中國歷史是以中原王朝為主線的,從夏商周到元明清,相信很多人對這條歷史脈絡都很熟悉。

在我們的傳統認知中,中國歷史是以中原王朝為主線的,從夏商周到元明清,相信很多人對這條歷史脈絡都很熟悉。但在古代,除了這些中原王朝之外,還存在不少遊牧民族,它們在和漢民族交纏碰撞中相互融合,最終都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下面我們就簡要盤點一下歷史上曾威脅過中原王朝的十個遊牧民族。

一、東胡

東胡是起源於我國東北部的一個古老遊牧民族,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以西和燕山以北,自商朝時候就已存在。實際上東胡並不指某一個具體民族,而是一個部落聯盟,包含了東胡、濊貊、肅慎等部落。在春秋戰國時,東胡曾強盛一時,頻頻侵擾燕國和趙國邊境,並經常勒索西邊的匈奴部落。

秦漢時期,冒頓單于統一匈奴,並趁東胡單于輕敵之際,對東胡發起進攻。東胡大敗,部落聯盟就此瓦解,成為了匈奴的奴隸部落,且分裂為烏桓和鮮卑兩部。

二、匈奴

匈奴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遊牧民族,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據傳匈奴和華夏族同源,夏朝滅亡後,夏桀的一支後裔帶領部分族人逃到北方繁衍生存,並與中原逐漸隔絕,發展成之後的匈奴部族。

戰國中後期,匈奴吞併了草原上的其它部落,開始強大起來。並趁中原混戰之時南下,不過被趙國的李牧以少勝多,又趕了回去。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又命蒙恬北擊匈奴,將其逐出了河套地區。

冒頓單于統一之後,匈奴進入了全盛時期,擁有控弦之士三十萬,稱霸草原。漢武帝時期,大將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主力,將匈奴趕出漠南。此後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歸附漢朝,並在八王之亂後的混亂時期建立前趙、北涼和夏等國家,最後慢慢融入中原漢族之中。而北匈奴在東漢時期被擊敗後,餘部被迫西遷至中亞和東歐地區,剩餘小部分後被鮮卑吞併。

三、烏桓

烏桓是遷至烏桓山的東胡一支,漢武帝大破匈奴之後,烏桓開始臣屬於漢朝,被南遷至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塞外駐牧。西漢設置護烏桓校尉,對其進行管轄。東漢光武帝時,又再次南遷到遼東、漁陽及朔方邊緣十郡,即今遼河下游、山西河北北部及內蒙古河套一帶。

初始,烏桓與漢相安無事,並多次協助抵禦北匈奴。東漢末年,烏桓逐漸強盛起來,開始劫掠中原地區。建安年間,曹操遠征烏桓,烏桓大敗,其單于也被大將張遼斬殺。之後,烏桓部分部族遷徙到中原地區,逐漸被漢同化,而剩餘部族後被鮮卑所占。

四、鮮卑

鮮卑是遷至鮮卑山的東胡一支,匈奴分裂後,鮮卑族開始擺脫匈奴的統治。北匈奴遷往中亞之後,鮮卑趁機占據了蒙古草原。儘管中間一度短暫統一,但鮮卑各個部落基本上是各自獨立發展,和中原王朝時和時戰。

八王之亂後,鮮卑和其它少數民族趁機南下,逐鹿中原,並開始了一系列的建國高潮。從337年到420年,共建立前燕、後燕、西燕、南燕、南涼、西秦、北魏等國家。此後,拓跋鮮卑建立的北魏統一北方,後來又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東西兩魏又分別被北齊和北周取代。後來北周滅北齊,而北周又被楊堅建立的隋朝所取代。這兩百餘年裡,鮮卑一直不斷的在漢化,最終成為了北方漢人的一部分。

另外,還有一部分沒有南下的鮮卑族,一直留在東北地區,後來演變為如今的錫伯族。

五、柔然

關於柔然的來源,根據史書不同各有說法。《宋書》、《梁書》中均認為柔然是匈奴的一個別支,而《南齊書》中認為其是塞外雜胡。

最初,柔然是依附於鮮卑,在鮮卑南下中原後,柔然部落迅速崛起。之後經過多次征伐收復整個蒙古草原的勢力,統一了漠北。公元402年,柔然首領郁久閭社侖自稱可汗,建立可汗王庭,柔然自此由部落聯盟發展為奴隸制國家。柔然多次侵犯北魏邊境,迫使北魏不得不修築長城及設置軍事重鎮進行抵禦。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即位後,先後率大軍13次攻打柔然,最終使得柔然倉皇北逃,不敢再戰。

儘管後來柔然有了短暫的復興,但再也回不到鼎盛時期,其統治下的草原各部也都紛紛謀求獨立。公元6世紀,柔然汗國被崛起的突厥滅掉,一部留在漠北逐漸被突厥同化,還有一部西遷至東歐地區,建立了阿瓦爾汗國,之後於8世紀末被法蘭克王國查理大帝征服。

六、突厥

突厥是6世紀中葉興起於阿爾泰山地區的一個遊牧部落,關於突厥的來源,歷史上也是眾說紛紜,有說是匈奴的一支,也有說是平涼雜胡。最初突厥實力很弱小,只是柔然人的煉鐵奴。之後突厥阿史那氏慢慢吞併了鐵勒部落數萬人,開始變的日益強大。

公元552年,突厥首領阿史那土門向柔然大汗求婚,遭到拒絕,於是就聯合高車國,發兵大敗柔然,並迫使柔然可汗阿那瑰自殺。突厥滅掉柔然後,又先後征服西域和中亞地區,最盛時疆域東至遼海(遼河上游), 西瀕裏海, 北至北海(今貝加爾湖), 南臨阿姆河南。

公元583年,在隋朝的軍事打擊和挑撥分化下,突厥分裂為東突厥和西突厥兩部。公元630年,唐太宗派李靖領十萬大軍大破東突厥,東突厥滅亡。公元657年,唐高宗又派大將蘇定方征討西域,滅掉了西突厥。後來歸附唐朝的部分突厥人再度反叛,被唐朝和回鶻聯合絞殺,從此突厥就淡出了歷史舞台。

七、吐蕃

吐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權,吐蕃族最早是由部分遷至西藏的羌族部落與當地土著居民相互融合形成的。公元6世紀時,位於雅魯藏布江流域東部的雅隆部逐漸強大起來,等7世紀初,松贊干布繼位後,統一了西藏各個部落,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

安史之亂之前,吐蕃和唐朝關係一直很密切,唐朝先後以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吐蕃也多次派遣貴族子弟前往長安學習漢文化。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抽調了大批防守吐蕃的軍隊去平叛,吐蕃便趁機擴張地盤,侵占了西域及河西走廊地區,甚至幾次攻進長安城。

只是好景不長,8世紀末期之後,吐蕃王朝的王室、將領及各部落等為爭奪權力開始混戰。而青藏高原氣候也變的惡劣起來,糧食產量銳減,無法支撐大量人口。再加上中間爆發了幾次奴隸平民起義,盛極一時的吐蕃王朝很快就分崩離析,最終形成了4個小的政權。北宋建立後,這些藏族政權開始向宋朝稱臣納貢,等元朝時,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的版圖之中。

八、契丹

契丹發源於我國東北地區,現代史學家認為,契丹族可能出自於鮮卑部落。唐朝初期,契丹族開始形成了統一的部落聯盟,初期依附於後突厥汗國,後突厥被回鶻滅掉之後,又歸附於回鶻統治。唐朝末年,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並於公元916年稱帝,國號契丹。耶律阿保機之子耶律德光繼位後,從石敬瑭手上侵占了幽雲十六州,並在公元947年滅掉後晉後,改國號為遼。

北宋建立後,曾多次北伐意圖收復幽雲十六州,然皆無功而返。公元1004年,遼國蕭太后和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進攻北宋。宋真宗在宰相寇準力勸下,前往澶州(今河南濮陽)督戰。宋軍士氣大振,擊退了遼軍進攻,於是遼國和北宋就簽訂了和約,此即澶淵之盟。此後一百二十年裡,宋遼之間再無大規模戰事。

公元1031年,遼興宗即位後,遼國開始走向衰落。公元1114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並建立金國。公元1125年,金將完顏婁室在應州俘獲遼天祚帝,遼國滅亡。公元1132年,契丹貴族耶律大石帶領殘部在中亞建立西遼,後被西征的蒙古大軍所滅。

九、女真

女真源自3000多年前的肅慎,主要生活在我國東北地區,南北朝時期稱為勿吉,唐朝時稱黑水靺鞨,主要以漁獵為生。契丹強大之後,對女真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強宗大姓被遷至遼東半島地區,直接編入契丹籍,直接統治,這些稱為熟女真。而依然留在現今黑龍江地區的女真部落稱為生女真。

公元1113年,女真完顏部首領完顏阿骨打繼位,統一女真各部,建立金國,並起兵反遼。公元1120年,金國和北宋訂立海上之盟,聯合滅遼。遼國滅亡後,金宋之間的聯盟破裂,金國開始大舉攻宋,並於1126年攻入汴京,俘獲徽欽二帝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朝臣等共三千餘人。

公元1234年,金國被崛起的蒙古滅掉,女真人仍散居於關東,分為建州、海西、野人等部,相繼被元朝和明朝統治。公元1616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並在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老城村)稱汗,建立後金。公元1635年,繼位的皇太極將族名改為滿洲,並在次年稱帝,並改國號為清。公元1644年,滿洲清軍入關,定都北京,正式開啟了長達近三百年的清王朝統治。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政府被推翻,此後滿洲族改為滿族,成為中國現今56個民族之一。

十、蒙古

現代史學家認為,蒙古是起源於東胡部落。公元四世紀,遊牧於興安嶺以西的一支鮮卑人,被稱為「室韋」。而文字記載蒙古的稱謂,最早見於《舊唐書》,稱作「蒙兀室韋」,是屬於龐大的室韋諸部的一員。起初蒙兀室韋主要分布在額爾古納河附近的森林裡,後來隨著人口增長,開始向外遷移,並逐漸遍布於蒙古高原。

公元1206年,鐵木真統一了蒙兀室韋各部落,這時,統一的蒙古族才真正形成。蒙古部落統一後,開始不斷向外征討,最終建立西起萊茵河,南控西亞,北至西伯利亞,東起庫頁島的超級大帝國。忽必烈繼位後,建立了元朝,並於1279年滅掉南宋,統一華夏。

公元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蒙古殘餘力量退居草原,後來分裂為瓦剌和韃靼兩部。清朝建立後,蒙古各部被清軍征服,清朝為了加強對蒙古族的統治,參照滿族的八旗制度,在蒙古族地區建立了盟旗制度。

清朝後期,沙俄勢力開始染指蒙古地區,並攛掇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於1911年宣布外蒙古獨立。1945年,美英蘇三國簽訂《雅爾達協定》,規定「外蒙古的現狀須予維持」。1946年,中華民國宣布公告,承認外蒙古獨立。

1947年5月1日,中國蒙古族烏蘭夫領導下建立內蒙古自治區,成為中國建立最早的一個自治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