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縣:「酵素農法」探路有機農業

河南日報 發佈 2022-07-21T11:26:31.986414+00:00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巨成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楊晶晶 通訊員 餘江7月20日一早,在位於信陽息縣路口鄉彎柳樹村的遠古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酵素農業水稻種植田裡,總經理王春玲正在和工人們一起將一桶環保酵素搬到田間,用大勺澆灌到地里,為水稻施肥。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巨成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楊晶晶 通訊員 餘江

7月20日一早,在位於信陽息縣路口鄉彎柳樹村的遠古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酵素農業水稻種植田裡,總經理王春玲正在和工人們一起將一桶環保酵素搬到田間,用大勺澆灌到地里,為水稻施肥。

在酵素製作場裡,擺放著一個個碩大的塑料桶,桶里是正在發酵的酵素材料。王春玲說,左邊這一排擺放的環保酵素桶里裝的是由紅糖、植物鮮垃圾和水,按照1:3:10的比例混合,經過3個月時間發酵製成的。

駐村第一書記宋瑞說,該村之所以發展酵素農業,看中的是社會效益,這要遠遠大於酵素農業本身的利潤。該村通過酵素農業這一渠道,讓廚餘垃圾變廢為寶,實現循環再利用,也打出了彎柳樹村「酵素農法」這一品牌。

近年來,酵素農業在息縣進行了積極試點,為大力推進鄉村振興落地見效,息縣路口鄉探索「酵素農法」綠色低碳農業產業鏈,出實招、謀新招、亮硬招助力農業產業發展、鄉村振興。該鄉以彎柳樹村為試點,培育息縣遠古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推廣「酵素農法」,2017年流轉土地260畝,嘗試用酵素來代替化肥農藥,經過5年的探索、實踐、總結,年畝產從100多斤到700多斤,實現了畝產的翻番。

彎柳樹村把深入推進「一村一品」與「酵素農法」有力結合。註冊商標申請綠色食品標識,把彎柳樹村打造為綠色低碳有機農產品的代名詞,將「酵素農法」從小麥、水稻的種植廣泛運用到蔬菜、火龍果、西瓜等經濟作物上。通過資源整合把全村5175畝土地進行流轉,著力將彎柳樹打造「酵素農法」的示範區。

該村還開通了直播間,駐村第一書記宋瑞定期直播,為彎柳樹生態有機農產品代言代貨,大力推廣彎柳樹村農產品品牌,把該村火龍果、西瓜、酵素大米等農產品的故事講給觀眾聽,拓寬農產業的銷售渠道。

新招、實招、硬招、妙招,招招為「酵素農法」發展推廣落地見效,路口鄉將以提高群眾的收入、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農業產業為標準,全力打造好綠色低碳農業產業鏈助力鄉村振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