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化荔枝,嶺南盛夏的一抹紅!

廣州從化發佈 發佈 2022-07-21T17:59:15.683577+00:00

從化荔枝嶺南盛夏的一抹紅如果說「綠」是這片土地的底色,那麼,「紅」就是這片綠色大地上最亮麗的點綴。北回歸線上的綠洲孕育出的嶺南佳果大紅荔枝,清新而脫俗。綠是巍峨的五指山,綠是蜿蜒的流溪河,青山綠水之間,是生生不息的豐饒物產。

從化荔枝

嶺南盛夏的一抹紅


如果說「」是這片土地的底色,

」就是這片綠色大地上最亮麗的點綴。

北回歸線上的綠洲孕育出的

嶺南佳果大紅荔枝

清新而脫俗。


綠是巍峨的五指山,

綠是蜿蜒的流溪河,

青山綠水之間,

是生生不息的豐饒物產。


紅是香糯的井崗紅,

紅是脆甜的糯米糍,

漫山遍野之中,

是點點似火的荔枝佳果。



沿著芳草萋萋的流溪河畔,行走在潺潺流水之濱,在這片熱土上,流淌著萬千花果的動人故事。



那一年春天,荔枝花開,滿野嚶嚶嗡嗡,忙得忘記早晚的小蜜蜂,成就了散文大家楊朔抒寫從化的《荔枝蜜》。楊先生眼中的荔枝,是世上最鮮最美的水果。而他筆下的荔枝蜜,是「喝著這樣的好蜜,你會覺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春天的荔枝

繁花似錦

只為綻放一夏的熱情



從化荔枝的那一抹紅,

是一曲源遠流長的古歌謠。


歷史的風,吹過廣裕祠的灰瓦青磚,吹紅了錢崗古村一季又一季的荔枝。「核小而脂肥」的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錢崗糯米糍,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與有著六百多年歷史,藏著一塊被譽為「廣州清明上河圖」封檐板的錢崗廣裕祠交相輝映。廣裕祠的厚重人文歷史,是從化作為嶺南文化發祥地之一的見證。而錢崗糯米糍悠久種植歷史和肉厚汁多香甜的優良品質,則使從化荔枝成為嶺南佳果之一。



從化荔枝的那一抹紅,

是一曲激盪宏大的交響樂。


近30萬畝的荔枝種植面積,5萬噸的年產量,中國荔枝之鄉的美譽名不虛傳。盛夏,顆顆紅艷掛枝頭,熱情,妖嬈,如人慕西子,又如星辰大海,三月紅、狀元紅、黑葉、桂味、槐枝、掛綠、糯米糍、妃子笑等上百個品種數不勝數。



從南往北,一路溯溪而上,南有錢崗糯米糍,中有水廳桂味、井崗紅糯,北有雙殼槐枝,無論你喜歡哪一種甜,這裡都有。無論你喜歡哪一個味,這裡都有滿足味蕾的體驗。



從化荔枝的那一抹紅,

是一首催人奮進的進行曲。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在幾百年的荔枝種植歷史中,勤勞智慧的從化人,不斷推陳出新,荔枝新品種層出不窮,當年的鴨頭綠,如今的井崗紅糯;當年的大紅桂味,如今的流溪紅荔,各領風騷。從古至今,變的是品種與口味,不變的是那份對美好生活奮力拼搏的追求,那份濃濃如蜜的荔枝情懷。




千百年來,風吹雨打過,根深葉茂的古樹荔枝皇一枝獨秀,見證了從城的滄桑巨變。



歷經歲月變遷,從化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一個更高水平的幸福美麗生態之城冉冉升起,而荔枝樹依例漫山鬱鬱蔥蔥,蟬鳴之時,嶺南水果之王在此依然煥發紅光。



那一抹紅

屬於生於斯長於斯的這一片熱土


那一抹紅

屬於每一個熱愛這片土地的人民


那一抹紅

屬於全世界每一個熱愛從化荔枝的人




文字:陳治

圖片:鄺健華 張碧雲 部分為資料圖片

編輯:黃麗敏 實習生陸曉君

初審:劉芳

審核:王瑞君

(本文由「廣州從化發布」原創發布,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公眾號不得轉載改編,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