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下單拼多多發貨 無貨源網店為何「殺不死」?

熊出墨請注意 發佈 2022-07-21T19:45:37.270514+00:00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出現了一種特殊群體,倒爺。低價買進,高價賣出,以價差為核心牟利點,他們在各地市場進行商品的倒買倒賣。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出現了一種特殊群體,倒爺。

低價買進,高價賣出,以價差為核心牟利點,他們在各地市場進行商品的倒買倒賣。其中,有人是合法捕捉商機,促進商品流通。有人則是非法牟利,投機倒把。

倒爺,因而成了一個毀譽參半的名號。

延伸到當下網際網路語境,電商市場存在一批與時俱進的「倒爺」——無貨源店鋪。

不備貨、不囤貨、不發貨,秉承三不原則,無貨源店鋪從其他店鋪、其他平台搬運商品,然後等待消費者拍單,由上級賣家發貨,自己則從中賺取差價。

該玩法存在已久,本無可批判,業內還有阿里巴巴等專門的貨源平台為商家提供一件代發等服務。可是,隨著電商行業車輪向前,一些變化悄然發生。由無貨源經營而起的消費者投訴屢見報端,淘寶、京東、抖音等電商平台也都已著手進行專項整治。

這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無貨源店鋪的去與留。

網購退貨風波,中間商現形

北京朝陽的小蒙最近遇到了一件煩心事。

「就一塊多的差價,至於把事情搞得這麼麻煩嗎?」小蒙在拼多多上拼了一單保鮮袋,9.9元包郵。到手發現賣家發錯了貨,跟對方協商後決定退貨退款。

她本以為這筆訂單會就此結束,可實際上,曲折的退貨之旅才剛剛開始。

申請退貨沒幾分鐘,賣家打來電話,「賣家意思是我申請時選錯了原因,平台可能會(因此)罰他錢,所以讓我改一下申請,選『不想要』就可以正常退貨。但問題是,我本來選的就是這個選項。」

兩邊的說法對不上,小蒙和賣家加了微信,互發截圖後事情變得更加複雜。賣家說的情況屬實,小蒙的操作確實沒問題,難道是系統出bug了?

陷入僵局之際,賣家問了一句,「您下單的店鋪名叫什麼?」

小蒙仔細看了眼訂單,下單的店鋪和正在聊天的店鋪,竟然不是同一家。作為一名已網購多年的老剁手黨,事情到這裡已經超出了她的認知範圍。

「破案了,又是一個從我這裡搬貨的」,賣家表現得倒是淡定,「以前也有人要跟我合作分銷,讓我代發,這次他想兩頭通吃,一邊跟買家賺差價,一邊從我這裡要賠償,真是第一回遇見。」

退貨風波就此告一段落,由此我們基本看清了無貨源店鋪的經營模式:消費者下單,無貨源店鋪以中間商的角色在全網同款里搜羅價格合適的上家,再直接以消費者的訂單信息拍下,如此就能完成一筆看上去很正常的交易。

而且,中間商的「牽線搭橋」並不局限於統一平台之內,跨平台操作也是常事。

第三方消費者維權平台上也能搜到不少案例。如網友「黃佳慧」在黑貓投訴平台發起投訴,淘寶買的短袖拼多多發貨,包裹里附有一張拼多多的好評返現小卡片,兩家價差十多塊,但賣家拒不承認相關操作。

A店鋪下單,B店鋪發貨。A平台下單,B平台發貨。類似的消費者投訴隔三岔五就上個頭條,原本隱藏在訂單背後的中間商便浮出水面。

無貨源店不請自來,上家怎麼看

「下單和實際發貨的店鋪、平台不一致,只有兩種情況,第一,賣家在淘寶、京東、拼多多都有店,發貨的時候沒有專門去做區分。第二就是無貨源賺差價,商家沒有備貨,在貨源供貨的基礎上加價銷售。」

在多家平台開有網店的東瀚透露,「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因為不同平台之間的發貨系統互不相通,比如拼多多的快遞單號在淘寶就是無法錄入發貨信息的。此時行業潛規則是出兩個單號,一個專門用於錄入系統,另一個才是真正的發貨物流。

可以說,跨店鋪、跨平台發貨一定是賣家有意而為之。第一種情況下,賣家如果跨平台成單實際上是在變相地給自己找麻煩。所以,上述爭議訂單的背後往往就是無貨源店鋪在利用信息差賺差價。

「剛有淘寶時就有無貨源店,市場一直默許這些店鋪的存在,對於上家來說,這些店鋪能帶來更多的銷售。」東瀚表示。

特別是對於中小體量、打不開銷路的店鋪,以及店內所售商品非自主品牌或無品牌的店主而言,無貨源店鋪不失為一條很好的分銷渠道。據業內人士透露,有些上家還會主動幫合作的無貨源店鋪抹掉A平台原有的快遞單號,換成B平台的單號打包發貨。

而當約定俗成的界線被逾越,原本的互惠互利關係很可能會走向決裂。

前文提到的小蒙、黃佳慧的案例,類似事件屢見報端,原因很簡單,無貨源店的門檻越來越低。東瀚曾學習過無貨源開店的鋪貨、下單操作,「用專業的軟體,上貨就像複製粘貼一樣簡單」,把別家的店鋪的商品信息直接採集、提價發布,有訂單後再通過軟體從商家下單,差價就能到手。

值得注意的是,整個操作過程,上家大概率完全不知情。

而且,由於軟體操作的可複製性極強,單店花費的精力較低,一般店主會同時運營十家、數十家店鋪廣撒網,也就是業內所講的「店群」。這樣一來,被採集的上家規模再次擴大。

面對如此不請自來且不講武德的無貨源店群,商家自然也換了一種態度。淘寶一位主營木製家具的店主就對無貨源店群嗤之以鼻,「盜圖、抄襲,我們團隊的勞動成果被複製了N次。而且中間商是穩賺不賠,就算買家退貨也不會有任何損失,物流、售後這些成本都是我們在承擔。」

從法理視角看過去,無貨源電商本身並未被禁止,但上述具體操作可能會涉及多個法律問題。

杭州律名律所的律師何享表示,隨意複製其他店鋪的商品信息,可能需要承擔侵犯著作權、商標等責任,更有可能構成不正當競爭,具體情況則還要由法院判定。

對於碰到了無貨源店鋪的消費者來說,如果是正常下單,且商品本身沒有質量問題、店鋪不存在虛假宣傳,索賠差價等維權活動其實很難展開。最有效的途徑便是根據平台規則進行退貨退款,同時可以向平台反饋店鋪涉嫌違規經營。

開店教程遍地,有人趁機收割

無貨源開店,不僅從消費者身上賺差價,賣家群體也正在被收割。

在搜尋引擎、社交媒體等平台輸入「無貨源」,得到的搜索結果主要包括兩類,一是前面提到的交易糾紛、投訴,再就是各種教你走向人生巔峰的開店教程。

以抖音平台為例,#無貨源 話題雖然被屏蔽,但是相關話題的流量巨大。截至發稿前,#不囤貨 話題播放量為872.2萬次,#一件代發 播放量為5509萬次,#店群 話題播放量更是高達4.3億次。

在知識付費市場,無貨源相關的付費內容是近兩年網店經營教程中較為暢銷的品類。如售價198元的「抖店無貨源運營課程」付款人數超過1000人。簡單計算可得,僅該課程的銷售額已在20萬上下。

而且,根據上述人士所講,一般這只是初級學費,真正購買開店套餐後或許還要陸續交上千元。即便如此,依然擋不住一波又一波的網友為之買單,畢竟,「輕鬆開店」的誘惑力實在太大。

賣出去的利潤是你的

賣不出去的庫存是廠家的

不用租倉庫,不需要囤貨

只要一台電腦、一部手機

月入千元過萬很輕鬆

某開店軟體投放的信息流廣告就非常具有代表性,直接切中目標受眾低投入高回報的心理需求,把無貨源電商這一存在了十多年的玩法包裝成2022年的最新風口,進而吸引賣家使用其軟體進行開店,購買後續的服務項目。

「廣告講的都是實話,可還有更多實情沒有說出來,比如開店押金、營業執照等固定成本,拍單時的墊款,平台的回款周期,你的資金是否充足?還有各平台的競爭情況如何,什麼貨源最容易出單,哪個平台最難做?」,東瀚直言,「如果不能手把手帶著出單起店,只是不停賣課培訓,一律按照『割韭菜』處理,騙的就是那些覺得無貨源生意好做的人。」

與其觀點對應,以「無貨源」為關鍵詞,黑貓投訴上共有1766條相關投訴,其中大多是對培訓機構的起訴。學員購買無貨源開店課程之後,機構仍以各種名義進行收費。最終投入無法收回,店鋪難以為繼,店財兩空。

綜上,在無貨源店鋪擾亂買賣雙方正常交易秩序的同時,一大批躍躍欲試的無貨源網店主正成為被收割的對象。

為何難以連根拔起?

之於消費者、賣家以及電商行業,無貨源店鋪存在的負面影響前面已經說明。那麼問題來了,從上世紀末算起,電商在國內已發展20多個年頭,無貨源店鋪為何至今未能肅清?

事實上,平台也一直在為此頭大。

2019年,天貓果小雲旗艦店因運營失誤,錯將臍橙價格標為「26元4500斤」,羊毛黨聞聲而上,一時間引來全網關注。而後店鋪負責人承認,整起事件起因是在使用無貨源管理軟體複製別家店鋪信息時出了錯。

一時間,群眾對這場風波的關注點從薅羊毛的受害者轉移到了無貨源店鋪「玩火燒身」。

而就在事發之前,淘寶官方曾發布相關公告。平台發現部分賣家以不正當批量複製他人店鋪的商品,通過購買他人店鋪內商品完成自己店鋪內交易的行為,存在重複鋪貨、類目錯放、售後服務無法保障等多種風險。對此,淘寶給出了下架商品、限制商品發布、限制使用特定管理工具等處罰措施。

其他平台對於無電商模式同樣持抵制態度。

京東在2020年就進行了針對無貨源店鋪的專項清退活動,當時被商家稱為「有史以來最嚴苛的規則」,如果商家無法提供貨源證明,平台根據情節會對違規店鋪進行扣分或清退;

還有前面提到的抖音屏蔽#無貨源 話題標籤,與之對應,幾個月前抖音專門針對無貨源小店發布新規:當識別到商家店鋪涉嫌無貨源經營時,抖音有權利對商品或店鋪進行限制,並根據違規程度對商家進行分級處理。

主流電商平台都在對無貨源經營重拳出擊,卻又沒有任何一家平台有底氣宣告已徹底清零。

因為,電商市場的遊戲規則,從底層決定了平台對無貨源店鋪的需求。

在電商生態內,店鋪、賣家毋庸置疑是供給側的重要組成元素。而平台想要豐富自家生態,提高在行業的競爭力,這一環決不能掉鏈子。必要時,還必須實行激勵政策,同時放低平台准入門檻,吸引更多賣家入駐。

無貨源模式,即是降低賣家開店門檻、短時間內快速擴大商家規模的解法之一,而且屢試不爽。

平台起步前期大量招募商家入駐,對無貨源商家綠燈放行,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開始集中整治。從多年以前的淘寶,到後起之秀拼多多,再到搭上直播電商快車的短視頻平台,所有電商平台都跳不出這一故事模版。

同理,行業內卷加劇、平台貼身肉搏之際,無貨源店鋪可再次派上用場。此時,他們對買賣雙方、電商市場的負面影響雖未消散,但平台會因競爭戰略需要而對其選擇性忽略。

一切都應了那句——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本文來自「熊出墨請注意」,文/彬彬,轉載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