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入宋之殤36:殺人何須自動刀,歷史終究人民寫

沂州典史 發佈 2022-07-21T22:29:12.880298+00:00

大唐皇宮南衙政事堂,三省的宰相辦公地,歷來也分幫成派。這一方面是皇帝刻意為之,為的是製造分立,便於控制。

自古正邪不兩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大唐皇宮南衙政事堂,三省的宰相辦公地,歷來也分幫成派。這一方面是皇帝刻意為之,為的是製造分立,便於控制。另外一方面是由於宰相們出身不同,性格各異,人以群分,自然分成兩派乃至多派。

這些宰相中,有的是君子,更多的是小人。君子以社稷蒼生為念,小人以財色酒氣為念。皇帝是君子,宰相們君子就多,小人就少。唐懿宗是個昏君加小人,他最後幾年的宰相班子裡,大多數是小人。

其中有個叫楊收的,讀的聖賢書可謂不少,曾經是個君子,後來做了宰相,一下子成了小人。這人名字起得好,楊收,一心撈錢,誰的錢也收。大家只知道唐懿宗女兒同昌公主出嫁,奢華異常,楊收女兒出嫁也毫不遜色,所有的日常用品都用犀牛角、玉石等珍寶裝飾。

像楊收這樣的宰相,還有好幾個。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愛財如命,拿錢還不辦事。長安城裡的老百姓很有才,把曹確、楊收、徐商、路岩等幾個宰相的姓名編了一首歌謠:「確確無論事,錢財總被收。商人都不管,貨賂幾時休?」

這首歌謠,曾經響遍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中華大地,成為風靡一時的時代RAP。這輕快的歌聲里,包含著多少黎民百姓的血淚,蘊藏著多少正人君子的怒火!身居高位,不干正事,誤國誤民誤蒼生!所有的人都盼著這群垃圾快快滾蛋。

事實證明,惡人還需惡人磨。清除這些不干人事的朝廷大佬,光靠老百姓咒罵是不行的。輿論,只能揭露真相,最多能夠搞臭一個人,卻根本搞不掉一個人。等到唐懿宗的乘龍快婿,大唐新貴韋保衡出場,無論是正方,還是邪方,只要是他看不順眼的,一律一套組合拳KO。

第一個倒霉的,就是楊收。那年他的女兒嫁給尚書右丞裴坦的兒子,嫁妝極盡奢華。裴坦當時就翻了臉:「這是要破我們裴家啊!」讓兒子把嫁妝砸個稀巴爛。裴坦此舉,世人都交口稱讚。實際上,這人也是老奸巨猾。你既然尚儉,為何要和貪污出名的楊收做親家?

韋保衡先拿下楊收,是有道理的。因為他收錢不辦事,或者辦事不利索,敗壞了行規,堵塞了財路。先貶為宣歙觀察使,從長安到了淮南。再貶端州司馬,也就是廣東高要縣。最後,還是老規矩,越南出國游,歡州司馬,也就是今天越南義靜省。過不幾天,派御使賜死了事。

韋保衡,那是真橫。但是,如果沒有同昌公主,韋保衡算個屁啊。和同昌公主成親,成就了韋大宰相。咸通十一年,公主死了。唐懿宗和天下人非常悲痛,唐懿宗是真的,其他人都是假裝的。韋保衡不悲痛,他只是害怕,害怕自己的潑天富貴從此化為烏有。

很快,他就和恩師路岩構思出一個計劃,充分利用公主的死,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他們咬定,同昌公主的死,完全是醫官的不作為造成的。這樣,一方面,可以掩蓋韋保衡與郭淑妃的醜行。另一方面,還有更深的考慮。

當時,宰相班子中,除了這師徒倆,還有一個正直人,一代賢相劉瞻。朝廷平滅龐勛叛亂,朝廷的調兵遣將、後勤保障基本沒有什麼失誤,完全是這倆人的功勞。畢竟,哪裡都離不開業務能力強的人。君子,總是默默地耕耘,從來不吹噓自己的收成。而小人,一直在尋找君子的破綻。

在韋保衡看來,你劉瞻這麼能幹,又這麼清正廉潔,完全是對立面,必須得打倒。特別是同昌公主不明不白地死了,必須得趕緊找個對立面使勁斗,不然難以保持自己的主動權。殺人,不需要自己動刀子。殺人,也不需要直接硬上。有時候,隔山打牛,才是最好的方法。

韋保衡一上書,直接觸動了唐懿宗那痛失愛女脆弱的心靈。歷史上罕見的一幕發生了,病人死了,殺醫生全家。唐懿宗下令將醫官韓宗劭為首的二十多名御醫全部斬首,他們的家人三百多人全部逮捕,關到京兆尹的牢房裡,等待處決。唐懿宗下定決心,一定要讓這些人在陰間陪女兒。

一時間,天下震驚。沒有人不為這三百條人命而嘆息,沒有人不為唐懿宗的昏庸而氣憤,沒有人不為生在這樣的國度而悲哀。大唐南衙政事堂,真正為國為民的宰相劉瞻坐不住了。他熱切期盼著大唐的諫官們能夠站出來,利用合法的權利,發出正義的呼聲。但是,他失望了,沒有一個諫官發聲。這就是絕對權力、絕對腐敗下的,絕對沉默。

劉瞻作為宰相,只好親自上陣。雖千萬人,吾往矣!年邁的老宰相,為了三百多條無辜的人命,奮筆疾書。他的上書,客觀闡述了醫官為同昌公主治病的經過,對他們的敬業作了註解;然後,委婉地說出了他們的無辜,最後請求皇帝放過這些可憐的人吧,別讓天下人震恐,別讓皇帝的聲名受損。

不出所料,唐懿宗勃然大怒,當天立馬將劉瞻貶為荊南節度使。路岩、韋保衡不依不撓,繼續吹風,接著貶為廉州刺史,今廣西北海合浦縣。即使這樣,韋保衡和路岩還沒消氣,創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研究地圖的紀錄。

兩人親自找來地圖,發現大唐的疆域最遠處乃是驩州,也就是越南中南部一帶,距離長安有一萬里之遙。於是,再次把劉瞻貶為驩州司戶參軍。斬草要除根,他們將要派人殺死劉瞻時,遇到了一個硬茬——幽州節度使張公素。張公素握有重兵,直言上訴,才使得韋、路他們不敢害劉瞻的性命。

因為劉瞻上書,還牽連了好幾個重要的官員。這也是韋保衡計劃的一部分,拔起蘿蔔帶起泥。翰林學士鄭畋因為起草詔書不認真,御史中丞孫瑝、諫議大夫高湘等人因為平常與劉瞻交好,統統貶往嶺南。今天的廣東文化如此發達,和當年大量正直的官員貶往這裡也有關。其中,京兆尹溫璋也是上書人,性情剛烈,不堪受辱,飲藥自盡。此人除了這件事,還辦過一件件,那就是依法殺了風流才女魚玄機。

被貶的這些人中,有一個人非常特別,年輕的翰林學士鄭畋。唐懿宗下令,由鄭畋起草罷免劉瞻宰相的詔書。可是,劉瞻犯了什麼罪?鄭畋列不出,只好在詔書中寫道:「安數畝之居,仍非己有,卻四方之賂,惟畏人知。」

也就是說,住了幾畝地的宅院,卻是租的;推掉了四方的賄賂,就怕人知道。唐懿宗一看,勃然大怒:你這是寫處理通報還是寫表彰決定?我操他血哥,連你一起貶了算完!因為寫材料而被處理,實在是少之又少。君子就是君子,這個鄭畋,以後在黃巢之亂時,將會成為拯救大唐的定海神針。

路岩,以後因為狗咬狗,被韋保衡幹掉,也落了個先貶司馬再賜死的下場。韋保衡,比他的師父多活了一年,在唐懿宗死後,迅速貶官賜死。長安的老百姓眼睛是明亮的,他們知道誰是忠,誰是奸。

路岩他們奸臣被貶出城的時候,長安人民一頓磚頭伺候,那叫一個狼狽。幾年後,劉瞻回長安官復原職,長安人民歡呼雀躍,準備了盛大的歡迎集會。劉瞻不想麻煩人民,乾脆改了回京日期,偷偷回到長安。畢竟,歷史是人民寫的。



魚玄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