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巔峰時的權力到底有多大?超乎你的想像

安西讀史 發佈 2022-07-21T23:17:57.933930+00:00

是繼皇太極之後,滿清又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十七歲首次出征蒙古,就立下戰功,得到了皇太極的封賞。

多爾袞作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極的弟弟。是繼皇太極之後,滿清又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十七歲首次出征蒙古,就立下戰功,得到了皇太極的封賞。23歲再次攻打漠南蒙古,得到了傳國玉璽,漠南蒙古正式歸附清朝。1636年,24歲的多爾袞因功被封為睿親王。松錦大戰中立下了卓越戰功。

1643年,皇太極突然去世。由於皇太極生前沒有立下儲君,清朝內部陷入了皇位爭奪的爭鬥,多爾袞以其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顧全大局的政治胸襟,主動放棄爭奪皇位,和其他八旗實力派一同擁立皇太極的第九子,六歲的福臨為皇帝,是為順治帝。這次皇位爭奪鬧劇,避免了清朝陷入內亂,保持了清朝高層的凝聚力。

多爾袞影視形象

1644年,多爾袞拉攏爭取到了吳三桂,令其投降,吳三桂從此成為清朝的鷹犬。多爾袞帶領八旗軍,在山海關大敗李自成的大順軍。隨後,多爾袞帶領清兵浩浩蕩蕩,揮師入關。多爾袞實現了父兄兩代人入主中原的夙願,清軍能夠成功入關,多爾袞的個人能力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多爾袞遵照皇太極的遺訓「若得北都,當即徙都」,力排眾議,決定定鼎燕京。進入北京之後,多爾袞效仿劉邦的約法三章,採取了完全與李自成不同的做法。爭取到了明朝遺老遺少的支持,也得到了官吏士紳階層的擁護。假惺惺地為崇禎皇帝發喪,打著為崇禎皇帝復仇的幌子爭取民心。清朝終於在北京站穩了腳跟,穩定了全國局勢。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

在多爾袞的領導下,清軍迅速平定了大順、大西政權,並且消滅了南明割據勢力。基本統一了明朝時期能夠控制的領土,大致就是我國的傳統漢地。隨著局勢的穩定,多爾袞開始了個人權勢的鞏固。我們仔細來看一下他的權力到底有多大。

早在皇太極在任時期,多爾袞就被封為和碩睿親王,世襲罔替,也就是乾隆時期最終確立下來的繼承爵位降次的「鐵帽子王」,整個清朝近三百年也只有十二位獲得了鐵帽子王的爵位。可惜多爾袞沒有兒子,「睿親王」這爵位只有他一人獨享了。此外開國的親王還有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等。

順治皇帝登基之初,是由多爾袞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共同輔政,兩人地位旗鼓相當。隨著時間的推移,濟爾哈朗逐漸被多爾袞排擠出權力核心。1644年十月,順治皇帝加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即令為多爾袞建碑紀功,「永垂功名於萬世」。還在世的時候就這樣歌功頌德,確實比較罕見。多爾袞從此擁有超越其他親王的權力、特權和待遇。

1645年,順治帝加封多爾袞為「皇叔父攝政王」,攝政王的儀制遠遠高於諸王之上,大臣遇見多爾袞時,需要列隊跪送,這樣的排場與皇帝無異了。1646年,多爾袞以辦公沒有玉璽、公章等為由,派人將順治皇帝的印璽搬到自己府中,大權獨攬,關內外只知有睿親王一人,是年起多爾袞出行的禮儀與皇帝等同。

1647年,多爾袞見到順治帝,已經無需再行禮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看見漢獻帝都要行禮,多爾袞此舉古今罕見。1648年,多爾袞加封「皇父攝政王」,堪比皇上,一切政務,無需請示,自行決斷,閱遍歷朝歷代的史書,這樣的攝政王是空前絕後的。1650年,多爾袞在塞外打獵過程中,墜馬跌傷,12月31日多爾袞逝世,年僅39歲。逝後,極盡哀榮。順治帝下詔書,追尊多爾袞為「義皇帝」,廟號「成宗」。

後記,或許是因為多爾袞在世時期,太飛揚跋扈、不可一世、全然不把小皇帝放在眼裡的原因,死後遭到了反攻倒算,順治皇帝取消了多爾袞所有的封號。直到乾隆時期,才恢復他睿親王的頭銜,乾隆還是對多爾袞的功勞給予了高度評價,稱讚其

奉世祖車駕入都,成一統之大業,厥功最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