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直播泰山旅遊的網紅導遊,成首位登上APEC演講台的中國導遊

濟南時報-新黃河 發佈 2022-07-22T01:07:06.296924+00:00

7月19日至22日,由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和中國旅遊研究院聯合組織的研討會《APEC地區旅遊中小微企業和個人數字工具應用:探索、實踐與經驗》在線上舉辦。


7月19日至22日,由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和中國旅遊研究院聯合組織的研討會《APEC地區旅遊中小微企業和個人數字工具應用:探索、實踐與經驗》在線上舉辦。會議期間,山東「金牌導遊」張娟進行了題為「數字文旅促使導遊技能疊代、跨界融通——數據化工具為導遊帶來的機遇」的演講。

這是我國導遊從業人員首次登上APEC大會演講台。20日下午,新黃河記者對話了這位「玫瑰地里長大」的濟南姑娘。

我國首個正式獲得APEC資助的旅遊類項目

「既感到意外,又特別激動。」提到登上APEC大會的演講台,張娟說,此前她的直播經歷曾被中國旅遊研究院作為實踐案例列入研究報告,沒承想,今年6月竟接到了中國旅遊研究院發來的會議通知以及亞太經合組織秘書處的邀請信,希望她能夠作為本次研討會的演講者,分享自己在數位化方面的實踐。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我國圍繞「推進數位技術助力旅遊復甦」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實踐,使數位技術和數字經濟成為旅遊經濟復甦和未來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為全球旅遊經濟復甦發展提供了有益經驗。於是,2021年,分別由中國旅遊研究院、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承辦的兩個研究項目「旅遊業中小微企業和個人如何在新冠疫情危機中生存和恢復:數字工具帶來的機遇」「亞太地區旅遊業在新冠肺炎疫情恢復期的狀況、發展趨勢和挑戰」成功獲批APEC項目,這在我國旅遊領域尚屬首次。

本次《旅遊中小微企業和個人數字工具應用:探索、實踐與經驗》研討會為「旅遊業中小微企業和個人如何在新冠疫情危機中生存和恢復:數字工具帶來的機遇」項目主要研究成果之一,旨在促進APEC地區旅遊中小微企業和從業者數字工具應用經驗的交流與傳播,分享各經濟體旅遊數位化轉型的實踐經驗,並為APEC地區旅遊中小微企業和從業者數字工具應用提供培訓,促進旅遊中小微企業和從業者更好地利用數位化工具,探索在疫情常態化環境下的生存、適應與恢復。

網上花樣講泰山,獲150萬粉絲

張娟是誰?

演講中,她這樣介紹自己——「我是一名來自中國泰山的導遊員,同時也是一名戶外旅遊主播。」

在短視頻平台,她是擁有百萬粉絲的網紅大V——泰山娟姐。在直播和短視頻中,她帶大家看泰山雲霞、賞泰山雪景,為大家講述泰山故事,生動幽默、妙語連珠。若是趕上出差,她還會順帶講一講出差地的故事,比如蘇東坡在諸城,又或者濟南李清照與秦檜的關係……

另外,她還是「玫瑰地里長大」的濟南妹子。今年43歲的張娟,出生於濟南市平陰縣,15歲時到了泰安,曾是泰安一家商場的營業員,2002年下崗後改行做了導遊,一干就是20年。在她的履歷表中,曾先後被評為中國首批國家金牌導遊、山東省十佳導遊主播,併入選國家文旅部師資庫。

提到轉型做「旅遊主播」的原因,張娟說,「一場疫情改變了旅遊行業的業態,也深刻地影響了一群人的『飯碗』,其中就包括我。」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許多旅遊人無奈轉行,張娟也曾糾結過,「但作為全國優秀導遊員,我曾無數次告訴我的學生,要對導遊行業有自己的堅守和熱愛,所以最終我還是決定用『轉型不轉行』的方式,摸索一條新路子」。

2020年5月15日,張娟在泰山之巔做了第一場「泰山日出直播」,從凌晨4:30講到9:00,直播間觀眾人數穩定在8000人左右,總瀏覽量達30萬人次,帳號漲粉兩三萬人。這樣的成績讓張娟看到了希望。

此後,無論風雪,張娟都堅持直播,一年爬泰山上百次,僅半年多,粉絲量就增長到70萬。截至目前,她已直播超1000場,總時長達3000小時,拍攝泰山文化相關短視頻作品800多個,瀏覽量突破20億人次,全網累計粉絲量突破150萬人。

「旅遊主播」比傳統導遊要求更高、更辛苦

做「導遊主播」賺錢嗎?

張娟坦承,自己是數字文旅時代的受益者,但她同時認為,更大的受益者應是旅遊主播所在的城市和景區,「像我主力推廣的景區——泰山,很多遊客因為看到視頻前來,其吸虹效應是難以想像的,這讓我感到無比自豪」。

不過,並不是每位旅遊主播都能夠「盈利」。在張娟看來,數位化時代對導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能、知識結構必須由一元向多元轉變,導遊服務也得從傳統單一的講解和旅行服務技能向數位技術應用、旅遊產品定製、新媒體營銷等複合能力轉變。比如,以前做傳統導遊,每次只需面對二三十、三四十位遊客,但直播間的講解要面對的是幾千甚至幾萬名聽眾,大家提的問題形形色色,評論也不會顧及主播面子;另外,傳統導遊講解往往只有1個多小時,現在直播多數要講三四個小時,這都對主播的知識儲備和個人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網絡是公平的,你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一切用數據說話」。

為此,張娟私下裡做了很多功課,不僅閱讀了大量書籍,還經常會請教相關的文化研究人員。

當然,做主播也比單純地做導遊要辛苦。「做主播後,我經常要凌晨3點起床直播日出,也曾在零下20攝氏度的天氣里連續直播6個小時。」張娟說,她曾經招聘過一名助理,只直播了一場泰山雪景,就被凍走了。

綜上所述,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旅遊主播」不僅要擁有專業的知識素養,還要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對職業本身的充分熱愛。

向網際網路導遊轉型,已迫在眉睫

回到演講主題,數位化工具將對導遊行業帶來哪些機遇?

張娟說:「積累粉絲量並不是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數位化工具實現傳統導遊向網際網路導遊的轉變。」

在她看來,對導遊來講,這種轉變已經迫在眉睫,「並不是因為有了疫情才需要導遊轉型,而是現代人的出遊方式和消費習慣已經發生改變,大多數年輕人出遊不再選擇參團旅遊,而是直接打開手機用APP預訂,所以如何利用數位化工具實現與遊客對接,是導遊必須要思考的」。

2019年,張娟曾帶領泰安市其他四位國家金牌導遊成立講者隊伍,把講解作為商品在攜程網、途牛網、馬蜂窩、美團等進行銷售,實現了導遊講解的優質優價,獲得遊客好評。

「數字經濟時代,唯一的不變就是變化,快速反應、快速應對、快速改變,我們導遊應對時代發展就要做到技能疊代、跨界融通。」張娟說,作為一名平凡的導遊員,運營數字自媒體的這兩年,讓她深刻理解到導遊的發展應該與時俱進,應該與新興的科技相結合,導遊應該在新形勢和新機遇下積極地擁抱自媒體時代,「我們應該用全新的視角看文旅產業的發展,用全新的途徑為文旅發展破局勇當先行軍,也希望通過數字自媒體的日益普及,讓更多導遊找到自我轉型和提升的出路,在今後的文旅產業發展和變革中做好旅遊文化的傳播者、旅遊服務的執行者和旅遊知識的傳播者」。

新黃河記者:石曉丹

編輯:韓璐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