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堅持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統一的標準

季立東文化縱橫談 發佈 2022-07-22T01:33:19.321882+00:00

我們必須堅持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統一的標準,而不是單獨的唯一的生產力的標準。首先,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是客觀存在的一對矛盾統一體,是根本分不開的。

我們必須堅持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統一的標準,而不是單獨的唯一的生產力的標準。

去掉生產關係的生產力標準的看法必然陷入片面的形上學觀點。馬克思主義只能是這對矛盾的對立統一論者。

首先,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是客觀存在的一對矛盾統一體,是根本分不開的。我們一般說生產力的標準,在語義不是非常講究嚴謹的情況下,其實也就是生產關係的標準。因為任何生產力都是在一定的生產關係下存在的。不存在脫離生產關係的生產力。而解放生產力,不就是調整生產關係才能解放生產力嗎?解放生產力實際上是調整生產關係的另一個說法而已。

其次,生產力包含了兩個方面,勞動者和生產工具方面。而勞動者其實是主要的方面。我們說的唯生產力論都是說生產工具,說的是人和自然的物質變換的方面,忽略了人自身的生產。人口的生產可以說是最大的生產力的發展。這些年我們人口下降,其實就是生產力受到了巨大的打壓,發展受到了巨大的影響。相反,前三十年人口猛增,正是說明我們當時生產力迅速發展。很多攻擊唯生產力論的人沒有注意到這點。堅持生產力標準的人也沒有注意到這點。

可以說,生產力自身就內涵地嵌套了生產關係。

客觀性,絕不是因為他包含了兩個因素就不是客觀的了。恰恰是因為他包含了兩個對立的因素才是客觀的。

現實的,都是矛盾的。

只有抽象的,才是片面的。

物理學的光包含了波動性和粒子性,誰能說光是不客觀的存在?

電也包含了正電和負電,我們也絕不能說包含了兩個因素的電是虛構出來的。

其次,很多人都誤解了,似乎發展生產力就得搞私有制,搞物質刺激。這點在今天也行不通了。物聯網,人工機器人等現代科技條件讓我們看到,傳統的私有制其實是搞不下去了。當今普遍聯繫的生產關係的特點,讓私有制再也無法容身了。未來可以確定的是發展高科技,最好的制度只能是公有制。各種的網絡犯罪不過是說我們現代的含有私有制的社會關係不能再容納網絡時代的科技了,當代科技本身必然要實現符合他自己真正需要的生產關係。

很多人以為生產關係和生產力有矛盾的一方面,認為發展生產力可以不顧及生產關係,但是忽略了本質上,生產力必須和生產關系統一,吻合。這樣,當生產力超出私有制的範圍後,就必然要求公有制的社會關係與之相適應。

我們必須時刻將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看作是一對矛盾,既然是一對矛盾,就必須時刻地伴生在一起,而不能分開,這才是問題的根本。

因此我們也只能堅持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統一的觀點。既不存在沒有生產關係的生產力,也不存在沒有生產力的生產關係。

我們特別需要提及的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統一標準依然是客觀標準,因為這裡人口的生產,生產工具作為物質內核依然是可以測量的客觀的物質基礎。而生產關係是基於生產力形成的關係,因此也不是任意的關係,而是客觀的關係。所以我們說基於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統一的標準依然是客觀的標準。

在此,我們必須痛斥那種只看重生產工具的發展而忽視了勞動力人口這方面發展的思路。資本主義的發展就是以對人的勞動力的巨大浪費為前提的。對於資本家來說,只有能帶來利潤的生產工具的發展才是有意義的。否則就寧可使用人進行艱苦的勞動。此時,人比工具便宜。因此,我們必須注意,資本主義的生產發展,是對人這個主要方面的巨大破壞為條件、為代價的。

可以說,如果堅持發展生產力就只是發展生產工具的方面,那麼現實的結果就是對生產力的巨大損害。因為一個社會絕大部分人都是猥瑣的生存發展,那麼,這個社會的生產工具能先進到哪裡去呢?——而現實是,我們往往不認可這點罷了。認為人的浪費是無所謂的,認為人的浪費不屬於生產力的範疇!但是現實是,另一方面人們又拼命地往教育上投資,讓孩子們讀大學,接受好的教育!這是多麼諷刺的現實!

因此,只強調發展生產工具方向的生產力,絕對是資本主義的觀點,是資本家不把工人當人的必然結果。

歷史上,先進的文明遭受到巨大的摧毀是經常見到的例子,先進生產力下的文明絕不因為他是先進的就受到上天的眷佑。歷史上遊牧民族對溫帶民族國家洗劫的例子還少嗎?這正是因為歷史上先進的文明都是以犧牲一部分人為代價的結果。今天的資本主義也是如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