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常香玉大師和楊蘭春先生的矛盾始末

老人的思想 發佈 2022-07-22T02:28:13.806497+00:00

閒暇無事,瀏覽網頁,發現有一記者在《朝陽溝》之父楊蘭春生前對其作過一次專訪,揭示了楊蘭春和豫劇大師常香玉的矛盾始末,閱後感慨良多,兩位大師的矛盾多出於誤解,沒能認真溝通,導致老死不相往來,讓人唏噓,令今人為兩位老人不應該發生的矛盾而嘆息。

常香玉大師和「朝陽溝」之父楊蘭春先生均已作古。再把二位德高望重的藝術家加以評論似有不恭,其實,前人的功過由後人評說也屬正常,人類就是這樣發展進化的。

閒暇無事,瀏覽網頁,發現有一記者在《朝陽溝》之父楊蘭春生前對其作過一次專訪,揭示了楊蘭春和豫劇大師常香玉的矛盾始末,閱後感慨良多,兩位大師的矛盾多出於誤解,沒能認真溝通,導致老死不相往來,讓人唏噓,令今人為兩位老人不應該發生的矛盾而嘆息。記者的文章中說:在五十年代末,河南省豫劇三團經營十分困難,按照時任三團團長,編劇,導演的楊蘭春的說法是:劇團是賣票沒有錢,戲沒人看,劇團舉步唯艱。在此情況下,時任河南省豫劇院院長的常香玉決定拆散豫劇三團,將該團的演職員工分別安置到一團、二團,然而,豫劇一、二團經營效益也不是很好,都不願意接收三團的遣散人員,豫劇院院長常香玉的意見是,如果一、二團都不要,只有解散這一條路。楊蘭春說:因三團成立比較晚,大都是一些知識青年,一聽說要解散三團,全體員工抱頭痛哭。記者問:你哭了嗎?楊蘭春答道:我當然也哭了。這就是楊蘭春和常香玉大師產生矛盾的開端。記者對此矛盾的孰是孰非未作分析,當時的有關部門和領導也對兩位大師的矛盾未作化解,致矛盾越陷越深。我認為楊蘭春先生忽視了一個問題:豫劇三團的成立,肯定是經過省委、省政府的批准設立的,屬於體制內的事業編制。如果因經營不善而決定撤銷或解散,都應是省委、省政府的決策問題。作為河南省豫劇院的院長,對三團的設立或撤銷、解散,最多是發表意見,提出自已的見解,最後的決策權完全在省委、省政府,常香玉作為省豫劇院的行政領導,只能遵循省委、政府的決策去做具體的說服教育工作。按照當時的實際情況,常香玉大師應該是和楊蘭春和三團的演職員工,站在了同一條戰線,豫劇的一、二、三團,就像她的三個兒子,丟了哪一個,就像從她身上割去了一塊肉,她只是無力回天,楊蘭春因此遷怒於常香玉就有點不識好人心了。

第二個誤會便是常香玉大師搶戲的問題了。楊蘭春說:新編現代劇《朝陽溝》應邀到北京演出,中央領導要看,常香玉知道《朝陽溝》這齣戲要火,有可能要受毛主席接見,因此,常香玉就利用職務之便,強行擠掉拴保娘的扮演者高潔,由自已出演拴保娘而出鏡露臉。以期受到毛主席的接見。要知道,常香玉大師在西安成立香玉劇校己是紅遍了半邊天,又響應國家號召,支援抗美援朝而歷時半年捐了一架戰鬥機而譽滿天下。到北京演出多次受到毛主席和中央領導的接見,常香玉這個名字已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如果把常香玉大師在《朝陽溝》中飾演拴保娘一角是為了搶戲出風頭,楊蘭春老先生的格局就太小了。常香玉大師的名氣怎麼能是一出《朝陽溝》能比的。據說是省領導要求常香玉在劇中飾演角色,以增加河南豫劇的知名度。通過常香玉大師的參予,為《朝陽溝》這齣戲增輝。從這一點來看,楊蘭春先生就有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第三個矛盾就是改戲詞了,據說,常香玉大師看完劇本後,認為劇本中的「老妖婆」改成「糊塗的老婆」觀眾更能接受,一不貶低公社社員的個人形像,也不失現代社會的精神文明。然而,楊蘭春先生無論如何就不能接受,以臨時改唱詞是一大忌,演員怎麼在短時間內能記住,又要改曲調,遭到楊老先生的堅決反對。其實改不改問題都不大,關鍵是,改這幾個字不影響大局,更牽涉不到能不能記住台詞和更改曲調的問題,要說楊先生關心的是:這齣戲是楊先生的心血,又一炮而紅,別人要改,那恐怕就是文人相輕了。再加上前面的兩個不是矛盾的誤會,楊先生堅決反對就順理成章了。

記者問楊老先生:你有沒有缺點?楊老先生愣了一下回答:有,我就是有點倔。一個倔字,定義了楊老先生的性格,正因為倔,當然還有文人特有的自信,先入為主的思維模式,註定了楊老先生的倔,與他人難以構通,以致到常香玉大師在彌留之際,也未能得到楊老先生的諒解,雙方老人都帶著難以釋懷的遺憾到了另一個世界。常香玉大師遺憾嗎,也不盡然,因為你是領導,又是河南豫劇界的大師,自然思想格局要大於常人,過去了就讓他過去吧,一切都為了後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