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之東漢巔峰

太子式教育 發佈 2022-07-22T02:52:32.518062+00:00

東漢也算不錯的時代,雖說皇帝換的勤,宦官與外戚爭權,今天你砍我的頭,明天我砍你的頭,那都是神仙打架,離老百姓很遙遠。東漢享國一百九十五年,至少有幾代人是安居樂業的。

書接上回。
接著聊。
東漢也算不錯的時代,雖說皇帝換的勤,宦官與外戚爭權,今天你砍我的頭,明天我砍你的頭,那都是神仙打架,離老百姓很遙遠。東漢享國一百九十五年,至少有幾代人是安居樂業的。

當皇帝的核心:第一、避免戰爭,既包括預防外敵來犯,又包括預防內戰;第二、苛捐雜稅不要太重。


當皇帝的核心技能是什麼?
敬天愛人、高度集權。
東漢為什麼宦官能與外戚奪權?
因為皇帝不夠集權啊,有的甚至還在襁褓里就當了皇帝,這些娃娃能懂什麼?咋可能集權?皇帝不行,身邊那麼多虎視眈眈的肯定都要奪取話語權。
宦官要什麼話語權?
宦官是最想維護皇權的一群人!我們一提到宦官,就覺得形象是負面的醜陋的,是因為史書由文臣執筆,他們內心瞧不上宦官,從而造成大眾的錯覺。其實發明造紙術的蔡倫,就是東漢時期的太監。你反過來想,宦官是什麼人?沒有子嗣後代,把自己就定義成了皇帝的人,就是他們身心都是皇帝的,和皇帝利益完全一體化,維護皇帝就是維護自己。對於皇帝而言,宦官是真正的自己人。

肯定是張衡。
為什麼呢?
因為科技這玩意,並不是某個人推進的,而是整個時代在推進。張衡比劉歆小了接近一百三十歲,這一百三十年間,科技一直是在進步的,作為晚輩的張衡,學習的起點就遠高於劉歆的終點,就如同你的科學素養,對天文地理的認知,也是吊打張衡的。
與過去比,今天是最好的時代;與未來比,未來是更好的時代。人類平均壽命過百隻是時間問題,甚至可能會出現雲儲存大腦記憶,人可以徹底脫離肉體束縛了,我思故我在,若是可以脫離肉體思考,相當於人類實現永生了。

張衡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數學著作有《算罔論》;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歸田賦》等為代表,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隋書·經籍志》有《張衡集》14卷,已經散佚。明代學者張溥輯有《張河間集》。

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後人譽為「木聖」(科聖),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後人為紀念張衡,在南陽修建了張衡博物館


事實上古代的科學研究是非常基礎和樸素的,民間一直在有人在搞研發,只是,很少有這樣的全才,懂基礎科學又具備較高的文學素養,既能做基礎理論研究又能用文字給記錄下來。準確地講,劉歆和張衡都是對一個階段科學領域基礎研究成果的總結和延伸。渾天儀真的是張衡發明的嗎?不是,渾天儀最早的發明者叫落下閎,是西漢時期的,張衡只是在其基礎之上做了改進
之所以我們的科技和工業生產後來沒有領先於世界,是因為我們的朝代更迭是復盤式的,是農耕式的,民以食為天,一個朝代推翻了另外一個朝代,依然是在耕地上做文章,不考慮工業,不考慮商業。科技是為生產服務的,所以中國曆朝歷代的發明,基本都是圍繞著農業來的……為什麼國外有這樣的土壤?他們是疊加式的。還有一點,就是普通老百姓缺少發家的土壤。改革開放里有一句話是非常牛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一部分也是普通老百姓,深層含義是什麼?就是國家提供了讓老百姓富有的土壤,而在歷史上這種土壤是不存在的。

因為張衡入選了歷代教科書,而且給他冠了一項特殊的技能,預測地震。實際上,張衡懂發明懂創造懂文學懂繪畫,在各個領域都有不錯的建樹。劉歆在各個領域都不比張衡差,但是,他命不好,跟王莽捆綁在一起了,即便是在今天的歷史教科書里,王莽的形象也不是正面的。
張衡官當的好好的,為什麼要歸田?
感覺朝中混亂,宦官與外戚奪權,他不想蹚渾水。也可以理解為他呻吟兩聲,抱怨兩句,其實張衡一生也是官越當越大,官至尚書,差不多相當於總管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