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忠犧牲後妻也隨夫而去,兒女無一人出國,孫輩里有人身價千萬

竹昂 發佈 2022-07-22T06:11:19.258381+00:00

1940年5月1日,張自忠親筆昭告各部隊將領:「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奴之手」!

1940年5月1日,張自忠親筆昭告各部隊將領:「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奴之手」!

半個月後,懷著必死之心抗戰的張自忠英勇殉國,在他屍骨運回後方時發現,其遺體上有著八處傷口,其中槍彈傷五處,炮彈傷兩處,刺刀傷一處!

人們不禁感嘆,在他犧牲的當天,究竟發生了什麼?

一、簽訂密約遭誤會

在張自忠的49年生涯中,他是中國軍隊在抗戰中犧牲的職務最高的將領,也是國共雙方一致認可的抗戰英雄!

他曾親筆寫信告諭部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

1937年7月7日,日本軍隊以丟失一名士兵為由,發動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交戰之初,由於日軍計劃已久,國軍方面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以至於節節失利。

7月20日,張自忠與日本駐屯司令官「香月清司」簽訂了一份密約,史稱——《香月細目》。

其細目一共有五個方面:1、國軍向日軍道歉;2、國軍撤出北平;3、懲罰、罷免抗日人員;4、撤離冀察境內屬於排日組織及人員;5、取締排日宣傳。

在當時,張自忠「試圖和平解決戰爭」的方式,被人們誤以為是「漢奸」。

而《香月細目》並沒有成為現實,這令張自忠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唯有報效國家盡職盡責這一條路,才能證明他「精忠報國」的初心!

盧溝橋事變後,張自忠先後任職第五十九軍軍長、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指揮。

抗日戰役中,他一戰淝水、二戰臨沂、三戰徐州,堪稱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在台兒莊戰役,國軍陷入危難之際,他率領第五十九軍前去增援,為台兒莊大捷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1939年6月,國民黨動用百餘師,對日軍發起「冬季攻勢」的大規模攻擊,迫使日軍處於「被會戰」狀態,張自忠所率領三十八師也在百師的部隊之中,出色完成「全殲日軍第十三師第一零三旅團」的艱巨任務!

1940年5月,中日兩軍在中原腹地的鄂北地區展開日軍侵華以來最大的交鋒,即隨棗會戰,在這場戰役里,日軍為控制長江,切斷中國的內陸運輸,集結了30萬大軍,發起了「棗宜會戰」,企圖蠶食鯨吞般的侵略中華大地。

二、報國捨身爭軍前

為阻擊敵人攻擊,張自忠率領先鋒部隊共1500人,試圖東渡襄河截斷敵人的糧草補給,將日軍扼殺在進攻的搖籃里。

一周後,起初伺機埋伏日軍的張自忠部隊,遭到日軍6000人的包圍,雙方在南瓜店以北的溝沿里村發生激戰,戰鬥持續了一天一夜。

日軍在強大火力的掩護下,一共發動了九次進攻,但每次都被國軍擊退,5月15日清晨至中午,左臂中彈的張自忠將軍依舊站在戰線前沿,指揮傷殘及倖存將士抵禦日軍進攻。

至下午兩點,戰鬥愈發慘烈,張自忠只剩下數百名部下,身邊只留下了8名隨從。

經過一小時的激戰,日軍於三時衝進國軍陣營,槍林彈雨之間,張自忠身中數彈,右胸口處被子彈貫穿,但仍靠頑強的毅力不肯倒下!

當日軍打掃戰場時,赫然發現,久攻不下的國軍竟只有一千多人,他們十分好奇這支軍隊的指揮官是誰,便開始找尋可以證明身份的物件。

經過一番細緻的清點,他們在一處廢墟下發現一個手提箱,並在不遠處發現一個身材高大魁梧的男性遺體,當看到他肩上「金色枝葉兩顆金星」,以及從他懷裡發現一支印有將軍名字的派克金筆時,日軍驚詫地發現,他們竟擊斃了國軍中將張自忠。

在場的日軍得知這一情況後,頓時後退幾步,在日軍記載張自忠犧牲場景時是這樣描述的:

「日軍第四隊一等兵藤岡率先衝到近前,突然,血泊之中站起一個身材魁梧的軍官,他那威嚴的目光竟然使藤岡立即止步,驚愕地愣在那裡。沖在後面的第三中隊長堂野隨即開槍,子彈打中了那軍官的頭部,但他仍然沒有倒下。清醒過來的藤岡端起刺刀,拼盡全身力氣、猛然刺去,那軍官的高大身軀終於轟然倒地。」

日軍甚至通過廣播發出一篇《一位將軍之死》的報導,記載張自忠將軍的可嘆可敬!

這篇報導很快傳到張自忠妻子李敏慧的耳中,令這位剛過五十歲的婦人悲痛欲絕。

李敏慧在17歲時,就與張自忠結為夫妻,此後多年恩愛有加,儘管沒上過學,可她卻十分賢惠,稱得上是秀外慧中的好妻子。

悲痛之中,李敏慧滿含淚水地說:「張自忠為國家戰死疆場,我不難過,我雖然是一個婦女,也應當有份」。不久之後,她將家室託付給張自忠的弟弟,自己也隨夫而去。

儘管取得了勝利,但是中國卻永遠失去了張自忠將軍,周總理評價他為:「其忠義之志,壯烈之氣,直可以為我國抗戰軍人之魂!」

三、事定猶須待闔棺

張自忠將軍犧牲後,繼任第五十九軍軍長的黃維綱與日軍展開交戰,以付出二百多人的代價,將落入敵手的張自忠遺體奪回。

同年5月23日,在張自忠殉國的八天後,他的靈柩由10萬民眾護送運往重慶,8月15日,延安各界人士一萬餘人,為張自忠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會議上,毛主席、周總理、朱德分別題寫了「盡忠報國」、「為國捐軀」、「取義成仁」的輓詞!

1940年11月16日,張自忠被國民黨政府追贈為上將,以國葬之禮安葬在重慶雨花台,與之合葬的是隨他而去的妻子李敏慧。

此後不久,因馮玉祥在墓旁種植梅花,寓意張自忠「凌寒不屈」的忠貞報國,此山更名為梅花山。

次年,國民政府在張自忠殉國處建造「張上將自忠殉國處」紀念碑,並在兩年後將宜城縣更名為自忠縣,供後人敬仰紀念張自忠將軍的豐功偉績。

張自忠和妻子李敏慧原有三子一女,次子張廉靜早在父親犧牲前,於1934年感染傷寒早逝,時年只有17歲。

在父母去世後,張家仍有二子一女,長子張廉珍於1968年病逝,三子張衛國在新中國成立後擔任天津燃料公司的工程師。

女兒張廉雲是子女中成就最高的,1948年從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後擔任北京中學副校長等公職。

她在採訪中曾表示:「萬分後悔此生不能在湖北見到父親最後一面」。

2022年4月25日,其女兒張廉雲病逝北京,享年99歲。

無論時代如何轉變,張家兒女都未有一人出國,他們繼承先父的愛國遺志,發揮出「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頑強精神,於中華大地上開枝散葉。

如今人們能夠了解到的張家後人,有張廉珍的七個兒子,分別是張慶宜、張慶安、張慶隆、張紀祖、張慶范、張慶成及張慶新,還有張廉雲的兩個兒子,分別是車晴和車臨。

儘管張自忠的子女沒有一人移居外國,但他的孫子輩中,僅張廉珍的孩子就有三人定居美國,其餘四人中有兩人居住在上海,另外兩人分別在成都和南京。

四、家風美名後輩出

作為張自忠的兒子,張廉珍雖然去世得早,但他的兒子卻個頂個的優秀,因良好的家風與祖父的美名,子孫後代都以張自忠為榜樣。

張廉珍的七個兒子各個都有自己的事業,老大張慶宜在天津市經濟開發委員會任職;

老二張慶安在上海電力工程研究所工作,是一名科研人員;

老三張慶隆和老五張慶范均為美國大學裡的終身教授;

老四張紀祖開了一家大超市,收入相當可觀,時常資助一些老兵的生活;

老六張慶成步入仕途,擔任四川省民革副主任;

老七張慶新和老四一樣,都是經商,不過他的生意大一點,開的是酒店,每年都有幾千萬的收入。

張自忠的孫子都是「慶」字輩,唯獨第四個孫子張紀祖沒有沿襲輩分,原因在於他出生於1940年,那時正是張自忠殉國後不久,張家人希望子孫後輩能紀念祖父,便為他起名為張紀祖。

孫子輩的七個兄弟中,老大老六步入仕途,老二從事科研,老三老五成為美國大學的終身教授,老四老七成了老闆,在面對記者採訪時,張家子孫自豪的說:「我們沒有給祖父丟人」!

除孫子外,張自忠的外孫,即張廉雲的兩個兒子,也是成就斐然的技術型人才,大外孫車晴在中國傳媒大學任職,擔任科研處處長的職位;小外孫車臨在央視任職,身居技術製作中心的主任。

時至今日,人們仍能了解到張自忠後人是他的曾孫張雷和張從越,1988年,張雷去往美國定居,直到2008年回國擔任某外企總監。

據張雷自己聲稱,在美國的二十年中,他變成了一個「民族主義者」,在看到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時,就會拍桌子以示抗議。

曾孫張從越則創辦了兩個以「張自忠」命名的網站,用來銘記祖父的功德,張從越認為這是一種態度。

張雷在一次面對記者採訪時說:

「我們紀念張自忠,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祖先,而是表明自己作為中華民族子孫的一種態度,讓不願意認錯的某些日本政客知道,我們不會忘記歷史,也不會讓歷史重演!」

2015年5月16日,在張自忠將軍殉國75周年紀念日當天,近兩萬群眾自發前來,張自忠的第二個孫子張慶安表示:「政府和老百姓都沒有忘記祖父,我們更不應該忘記,希望後代能夠將祖父的精神傳承下去」。

張自忠的後輩用實力證明,他們沒有辜負長輩的期望,繼承了先輩報效國家的遺志,在各行各業中,成為推動國家發展的人才,這與張家的家風以及循循善誘的家庭教育離不開關係。

如果張自忠將軍泉下有知,看到如今枝繁葉茂的張家後輩,想必也會感到欣慰有加!

參考資料:

【1】張自忠:力戰而死無愧民族 新華網

【2】張自忠後人:紀念不是為了炫耀祖先 是表明態度 中國新聞網

【3】張自忠將軍犧牲細節:頭部中彈後被刺刀刺中 人民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