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真正的大學——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逸事(四)

非想非非想處天 發佈 2022-07-24T19:19:14.098276+00:00

論人數,學生是主體,學校的面貌,可以說就是學生的面貌,而學生的面貌,絕不僅僅只體現在學習的用功上,朝氣、抱負和熱血,更是青年的標誌。

大學由校長、教授、學生這三股主要"勢力"組成。論人數,學生是主體,學校的面貌,可以說就是學生的面貌,而學生的面貌,絕不僅僅只體現在學習的用功上,朝氣、抱負和熱血,更是青年的標誌。

在那國難當頭的抗戰八年間,西南聯大從軍學生前後一共達到八百三十四人,包括梅貽琦之子梅祖彥。

除了對侵略者日本鬥爭,聯大學生更對日趨走向反動、企圖馴化大學生而維護統治的國民黨當局鬥爭。當時全國的"民主堡壘"是昆明,而這座堡壘的中堅就是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有一批追求中國政治進步的教授,聞一多、吳晗等著名民主人士自不在話下,即便是理科教授,同樣是這樣的思想傾向。1945年西南聯大的五四運動紀念會上,數學家華羅庚發表演講說:"科學的基礎應建立在民主上。"這句話,把"民主與科學"的五四精神更發展深入了一層。

在進步教授和中共地下組織的宣傳帶動下,西南聯大學生在政治上一貫活躍。西南聯大的學生社團有二十多個,經常出牆報,做演講,表達對時局的意見和理想追求。他們不畏強暴,奮起抗爭,經常給國民黨當局以沉重打擊。

1941年12月,香港淪陷。淪陷前,大批文化名人滯留香港不得回內地,可行政院長孔祥熙卻用國家的飛機把他在香港的家具、保姆以及七條寵物狗先運回國內。消息傳到聯大,聯大學生義憤填膺,掀起了"倒孔運動"。1942年元月6日,西南聯大、雲南大學、中法大學等校學生發起遊行,高呼口號:"打倒貪官污吏!""孔賊不死,貪污不止!""剷除孔祥熙!"等口號,社會上一時人心大快。

1944年,孔祥熙來雲南,在雲南大學至公堂為昆明大學生作講話。當一白二胖的他講到"今天我們大家生活都很苦"時,聯大學生齊聲高喊:"你不苦!"隨後起鬨聲經久不息,更有人喊道:"肥豬!肥豬!"

當天晚飯後,孔祥熙的二女兒代表父親向聯大參軍學生贈慰問品。這些慰問品被扔了一地,學生們說:"我們不要你的慰問!"

抗戰勝利結束,可內戰的陰霾又立即籠罩了中國。西南聯大學生又投入到反內戰、爭民主的鬥爭中。

1945年11月25日晚,六千多名昆明各學校學生在西南聯大舉行時事晚會,錢端升、伍啟元、費孝通、潘大逵等四教授就和平民主、聯合政府等問題作講演。演說正進行時,國民黨軍隊包圍會場,並用槍炮對會場上空射擊,進行恐嚇。數顆子彈擦著演講者費孝通的頭皮飛過,費孝通神色不改,演講如常。次日,昆明三萬學生宣布總罷課,以反對內戰和抗議軍警暴行。

12月1日,大批特務和士兵圍攻西南聯大,毒打聯大師生,並向人群投擲手榴彈,炸死西南聯大學生潘琰、李魯連以及昆華工校學生張華昌、南菁中學青年教師於再等四人,重傷二十九人,輕傷三十多人,造成了震驚全國的"一二·一慘案"。

"一二·一慘案"激起昆明民眾更大義憤,學校罷課堅持繼續進行,學生還組織了12月2日起,社會各界公祭四烈士,一個半月中,參加公祭的各界人士有十五萬人,近七百個團體。最後,為平息學生和民眾怒火,國民黨當局只好將殺害學生的兇手公審後槍決,並將雲南省代主席李宗黃免職。

西南聯大最後的歲月被鮮血染紅。1946年7月15日,在紀念被國民黨特務殺害的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的悼念會上,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授聞一多發表了氣壯山河的"最後一次講演"。他橫眉立目,拍案振臂,痛快淋漓地怒斥國民黨反動派的卑劣行為和心理,一時山河含悲,風雲變色。

當天下午,聞一多就倒在了特務的槍口下,此時離西南聯大正式撤銷只有十六天。

為躲避戰火而由北向南遷移千里的北大、清華和南開三校,在抗戰勝利之後,回遷原地。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完成了她的歷史使命。

1946年5月4日,西南聯大舉行結業典禮。距1938年5月4日開學,聯大在昆整整八年。

八年辦學,共約八千人在西南聯大接受了教育,聯大曆屆畢業生一共二千五百二十二人。

這年7月31日,西南聯合大學正式宣布結束校史。

"萬里長征,辭卻了五史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絕檄移栽楨幹質,九州遍灑黎元血。盡笳吹弦誦在春城,情彌切。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便一成三戶,壯懷難折。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待驅除仇寇復神京,還燕碣……"

悲壯激越的校歌再次唱起,滿眼熱淚的聯大師生深情凝視校園的一房一路,一草一木,告別自己永生的精神家園。

為了紀念中國高等教育史上這最不平凡的一頁,留住人生最值得懷念的歲月,三校籌備回遷之時,聯大人傾心傾力,建起了一座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

一千一百七十八字的碑文是: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國家受日本之降於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蘆溝橋之變為時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瀋陽之變為時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為時五十一年。舉凡五十年間,日本所掠吞蠶食於我國家者,至是悉備圖籍獻還。全勝之局,秦漢以來所未有也!

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原設北平,私立南開大學原設天津。自瀋陽之變,我國家之威權逐漸南移,惟以文化力量與日本爭持於平津,此三校實為其中堅。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遷移湖南,合組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以三校校長蔣夢麟、梅貽琦、張伯苓為常務委員主持校務,設法、理、工學院於長沙,文學院於南嶽,於十一月一日開始上課。迨京滬失守,武漢震動,臨時大學又奉命遷雲南。師生徒步經貴州,於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設理、工學院於昆明,文、法學院於蒙自,於五月四日開始上課。一學期後,文、法學院亦遷昆明。二十七年,增設師範學院。二十九年,設分校於四川敘永,一學年後並於本校。

昆明本為後方名城,自日軍入安南,陷緬甸,乃成後方重鎮。聯合大學支持其間,先後畢業學生二千餘人,從軍旅者八百餘人。

河山既復,日月重光,聯合大學之戰時使命既成,奉命於三十五年五月四日結束。原有三校,即將返故居,復舊業。緬維八年支持之苦辛,與夫三校合作之協和,可紀念者,蓋有四焉:

我國家以世界之古國,居東亞之天府,本應紹漢唐之遺烈,作並世之先進,將來建國完成,必於世界歷史居獨特之地位。蓋並世列強,雖新而不古;希臘羅馬,有古而無今。惟我國家,亘古亘今,亦新亦舊,斯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者也!曠代之偉業,八年之抗戰已開其規模、立其基礎。今日之勝利,於我國家有旋乾轉坤之功,而聯合大學之使命,與抗戰相終始,此其可紀念一也。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昔人所言,今有同慨。三校有不同之歷史,各異之學風,八年之久,合作無間,同無妨異,異不害同,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此其可紀念者二也。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天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斯雖先民之恆言,實為民主之真諦。聯合大學以其兼容並包之精神,轉移社會一時之風氣,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違千夫之諾諾,作一士之諤諤,此其可紀念者三也。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於中原、偏安江表,稱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晉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風景不殊,晉人之深悲;還我河山,宋人之虛願。吾人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於不十年間,收恢復之全功,庾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薊北,此其可紀念者四也。

聯合大學初定校歌,其辭始嘆南遷流難之苦辛,中頌師生不屈之壯志,終寄最後勝利之期望;校以今日之成功,歷歷不爽,若合符契。聯合大學之終始,豈非一代之盛事、曠百世而難遇者哉!

爰就歌辭,勒為碑銘。銘日:痛南渡,辭宮闕。駐衡湘,又離別。更長征,經嶢澤。望中原,遍灑血。抵絕徼,繼講說。詩書器,猶有舌。盡笳吹,情彌切。千秋恥,終已雪。見倭寇,如煙滅。起朔北,迄南越,視金甌,已無缺。大一統,無傾折,中興業,繼往烈。羅三校,兄弟列,為一體,如膠結。同艱難,共歡悅,聯合竟,使命徹。神京復,還燕碣,以此石,象堅節,紀嘉慶,告來哲。"

碑文由聯大文學院長馮友蘭撰擬,中文系教授聞一多篆刻,中文系主任羅庸書丹,號稱"現代三絕"。碑體莊嚴雄渾,氣勢恢宏,流溢著無言的神聖。

一位花了三十年時間來研究西南聯大校史的美國學者,在西南聯大建校五十周年紀念時說:"正當某些國家大量借鑑於西方教育的經驗之時,中國人卻能以他們現代化的教育制度引以自豪;並且在半個世紀以前,就能夠產生一所具有世界水平的大學,這所大學的遺產是屬於全人類的!"

一座無形的豐碑同時在聯大師生及後世的心裡巍峨樹起。

為報答雲南父老八年的恩情,應雲南省政府請求,西南聯大回遷時將師範學院留在昆明,單獨辦起了國立昆明師範學院,發展為今天的雲南師範大學。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就在雲南師大本部校園東北角,雲南師大本部大門邊牆上有朱光亞題寫的"中國歷史名校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兩行金色大字;舊址上今留存有教室兩間,紀念碑一座,另有聞一多衣冠冢和"一二·一慘案"四烈士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