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因神秘天象而觸發的大唐政變,關隴集團從此走向衰敗

千年迴響 發佈 2022-07-25T06:14:57.916260+00:00

點擊右上方"千年迴響"關注我,講述不一樣的歷史故事!公元626年,大唐王朝武德九年五月,太白晝見;六月初一、初三,太白經天,奇特的天文現象三次發生,震動大唐王朝。大唐負責觀察天象的太史令傅奕密奏李淵:「太白經天,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漢天文志曰:太白經天,天下革,民更王。

點擊右上方"千年迴響"關注我,講述不一樣的歷史故事!

公元626年,大唐王朝武德九年五月,太白晝見;六月初一、初三,太白經天,奇特的天文現象三次發生,震動大唐王朝。

大唐負責觀察天象的太史令傅奕密奏李淵:「太白經天,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

漢天文志曰:太白經天,天下革,民更王。

因此,太白晝見/太白經天,在古人看來,有改朝換代、權力更迭的徵兆。

再加上太史令傅奕這麼明確的判語:「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 即太白出現在秦地的分野,預示著秦王將獲得天下。

李淵大驚失色,這個奏報幾乎致李世民於死地。

李淵的態度

太白經天之天象,直接導致李淵對李世民的態度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從唐朝建立之後,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倆就明爭暗鬥不斷。

作為皇帝和父親的李淵,一直採取安撫和平衡的策略,他既維護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又讓李世民在軍事上充分施展自己的能力,注重保持兩人的平衡,當然也正是李淵這種和稀泥式的平衡導致了未來骨肉相殘的悲劇。

直到武德九年二月,李淵的這一策略仍未改變。面對當時突厥的入侵,李淵「徵兵屯於太谷,遣秦王及皇太子建成勒兵以備胡。」

但是,發生太白經天后,恰好討論如何應對突厥郁射設率數萬騎入侵烏城事件。

李淵聽從太子李建成的建議,命李元吉率軍救援烏城。

以往都是由李世民率軍抗擊突厥,這次怎麼突然就派李元吉出征了?

而且,這次出征是不是必要?是不是前線緊急到必須由朝廷派兵救援呢?

我們來看看前線情況。

來犯的是與突厥頡利可汗鬧翻了的郁射設所率的數萬騎兵。烏城歸靈州都督李道宗管轄防禦。這兩位前兩年剛交過手,李道宗輕鬆擊敗郁射設,拓地千里。

而且,此時在靈州的可不止李道宗的部隊。

這年四月,李靖率軍在靈州打退了突厥可汗頡利的主力部隊。李靖是誰?華夏歷史上被封為軍神的存在,滅敵國如秋風掃落葉般輕鬆。

區區郁射設都不夠李道宗打,更別說李靖了。

那李淵這大費周章地派李元吉出戰就令人玩味了。

特別是李淵又同意了李元吉請調李世民天策上將府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及秦叔寶等與之同行的請求,並調秦王帳下精銳之士補充到李元吉軍中。

至此,李淵心思昭然若揭,想藉此機會全面削弱和瓦解李世民集團。

李淵的立場為什麼發生這麼大的變化?

原因很簡單,以前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爭奪的僅僅是儲君之位。因此,這種爭鬥,不影響李淵作為皇帝的地位和利益,不光不影響,如果控制得當,它對李淵還非常有利,李淵可以利用二者的爭鬥,充分調動雙方積極性,也可以防止任何一方過分做大威脅皇權。

但是,太白經天事件,改變了這一切,傅奕密奏的內容是「秦王當有天下」,而不是「秦王當為太子」。這說的是秦王李世民要取代李淵當皇帝,事情性質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現代人看來相信天象寓意非常搞笑,但是古人認為天象能預示人間吉凶,對此非常迷信。

因此太白經天這一天象,促使李淵改變了原來的平衡策略,下決心解決李世民勢力。

太子府與秦王府背後的勢力

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權位之爭表面上看是太子東宮和秦王府兩大勢力的爭奪,但整個皇位繼承之爭背後的暗流涌動可不只是秦王府和東宮爭奪這麼簡單。

李淵以太原一府力量起兵,手裡只有區區三萬兵馬 ,卻能夠順利地一路招降納叛,四個月取長安,半年後便稱帝建國,短短時間便占領了河西和關中形勝之地。

快速取勝和他的出身分不開,關隴門閥世家子弟身份讓李淵順利獲得了關隴集團的支持,整合關中後,東出潼關一統天下。

關隴集團是南北朝時期,以西魏的武川鎮軍人為核心,整合關隴土著士族、寒門士人、北魏西逃集團產生的一個全新的士族集團。

(上一篇:關隴集團,一個孕育了三個強大王朝的怪物,是如何橫空出世的)

李淵因得到關隴勢力支持而順利奪得天下,再加上吸取隋朝過度打壓關隴集團的教訓,於是李淵堅持關中本位思想,較為倚重關隴集團,因此關隴士族是李淵和太子李建成的穩定支持力量。

而且李建成不光有關隴集團高層的支持,他的妻子鄭觀音出自滎陽鄭氏,這樣山東士族高層的五家七望或多或少都會站在李建成這一邊。

在唐朝征服天下的過程中,太子李建成一般坐鎮長安協助李淵治理朝政和掌管後勤,而東出潼關的征戰基本都由李世民掛帥。

在征服山東各家起義軍的過程中,李世民以亮眼的表現,收穫了威震天下的名望,收服了眾多山東豪傑,既有原北齊士族子弟,也有眾多寒門英傑。

既然關隴集團核心和頂層山東士族基本站隊李建成,那麼李世民就不得不採用包容路線,招攬各路豪傑,特別是中小山東士族以及寒門士子以對抗李建成。

我們來看看李世民的班底,除了長孫無忌、宇文士及等關隴邊緣人士外,其餘基本是山東士族和寒門士子,例如秦叔寶、尉遲敬德、張公謹、李勣、房玄齡、虞世南等。

當然這個過程也有例外,因為李世民在征服河北竇建德、劉黑闥的過程中,殺伐過重,不得河北人心,導致河北反覆叛亂。

後來,李建成出馬,採用懷柔和軍事兩手抓的策略,得到了河北士族的支持,因此整個河北士族倒向了李建成一邊,特別是燕王羅藝成為李建成的鐵桿。

從總體看,李建成有李淵的支持,籠絡關隴集團核心,加上一些山東士族(代表人物是魏徵)特別是河北士族支持,在與李世民的爭儲過程中,優勢巨大。

孤注一擲的反擊

李世民勢力處於絕對劣勢,於是一直謀劃如何突圍。

李世民開始謀求外放。

退一步海闊天空,李世民一直征戰在外,支持力量也都在外,在長安朝廷里則處於劣勢。如能外放,如蛟龍入海,未來有什麼重大變化則進可攻退可守。

武德九年六月初二,李建成舉辦家宴,邀請了李世民和李元吉,李世民喝酒後吐血。藉此機會,李世民向李淵哭訴李建成一直想謀害他,晚宴下毒導致他吐血,博得了李淵的憐憫。

李淵既對李世民在打天下的巨大功勞沒有合適的封賞而心存愧疚,又困擾於他們兄弟倆的明爭暗鬥。無奈之下,李淵對李世民說:「建成自居東宮,多歷年所,今復不忍奪之。觀汝兄弟,終是不和,同在京邑,必有忿兢。汝還行台,居於洛陽,自陝以東,悉宜主之。」

這話就是說,李建成做太子多年,沒功勞也有苦勞,既然你們兄弟不和,那你還是到洛陽去就任陝東道大行台,陝州以東由你做主。

可惜,李世民能想到的事情,李建成也是看得到的。

李建成、李元吉曾謀曰:「秦王往洛陽,既得土地甲兵,必為後患。留在京師制之,一匹夫耳。」

於是六月初三李建成安排親信向李淵密奏,說秦王府的人一聽說要去洛陽都歡天喜地,看樣子去了就不打算回來了。李淵一聽,不打算回來,那不是要造反,於是這事就不了了之了。

從這事看李建成政治鬥爭水平高超,輕鬆就把秦王的謀劃給堵死了。

外放無望,李世民又接到收買的東宮率更承王晊的消息,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確定等徵調的秦王府眾將進入軍營就全部坑殺,並且計劃在為李元吉出征餞行的昆明湖畔,藉機撲殺李世民。

各種出路都被堵死,困守長安。太白經天之事,導致父子失和,親信即將全部被調走殺害,李世民似乎已經必死無疑。

但是李建成唯獨忘了一條,兔子急了還咬人,何況是他那個打仗最愛冒險的親愛的秦王弟弟。

束手就擒不是李世民的風格,就像在以往征戰中,他常帶領少數精銳執行斬首攻擊一樣,李世民正式啟動暴亂程序,定計引誘李建成和李元吉進宮,在必經之路玄武門伏擊。

按計劃李世民向李淵狀告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穢亂後宮,還密謀造反,於是李淵召三人第二天一起進宮當面說個明白,但是蹊蹺的是,李淵還召集幾個朝廷重臣一起參加,這麼隱秘而丟臉的事,還召集大臣參加,李世民心裡也清楚,這是李淵根本不信他告的狀,估計準備明天當眾勸說李世民罷手,別再痴心妄想了。

自此,李世民再無半點猶豫。

其實李世民政變從當時情形看,成功概率不太高,因為李世民得不到李淵和群臣的支持,而禁軍力量強大,輕鬆就能剿滅李世民;

再比較雙方各自的武力,東宮有萬人敵薛萬徹統帥的3000人馬,而秦王府只有800兵卒。

但整個計劃的關鍵,也是李世民信心所在,是早已暗地裡收買的玄武門守將常何。

常何,原先是太子李建成的人,最終投靠李世民。而李建成和李元吉想要花重金收買李世民的虎將尉遲恭,卻沒有成功。而尉遲敬德和常何恰恰是未來玄武門之變里最關鍵的兩個人。

事情的成敗,也許從這事上就可以看出端倪了。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最後一次太白經天的第二天清晨,玄武門。

常何放李世民人馬進入玄武門,又在李建成李元吉進入宮門後,把東宮人馬關在了宮門之外。

接下來,李世民開場射死了大哥李建成後,卻意外墜馬險些被李元吉用弓弦絞死,還是尉遲恭趕到殺了李元吉,並用李建成、李元吉頭顱驅散了圍攻玄武門的太子府人馬。最後,又是尉遲恭手持李建成頭顱前去控制住了李淵,唐高祖被迫將全部朝政委託李世民處理,政變宣告成功。

政變結束的當晚,不知道李世民在想些什麼,也許他會想起小時候流著鼻涕跟在大他9歲的哥哥李建成後面廝混的快樂日子;也許會想起太原起兵後,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的黃金年代;也許最後會失聲痛哭,畢竟從以後的史料記載來看,玄武門之變成了這個千古一帝一生最深的痛……

站錯隊的關隴集團

玄武門事變對大唐朝政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導致了興盛近百年的關隴集團走向衰亡。

關隴集團經歷了隋朝兩代皇帝的打壓、消弱,最後擁立系出同門的李淵建立大唐,,關隴集團受到重用,一半武德年間的宰相出自關隴。

關隴士族從隋末的打擊中慢慢恢復,休養生息。卻不料,選邊站隊的重大考驗來得這麼快,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的爭奪短短几年就趨向白熱化。

也許是看李淵身體還康健,估計時間還早,也許是看出李淵還是偏向李建成,所以大多數武德年間的關隴骨幹還是選擇站在李淵一邊,也就相當於站在李建成一邊。

政治鬥爭中的選邊站隊是決定興衰榮辱的關鍵,關隴集團也許興盛的時間夠長了,所以行事逐漸保守,眼光不夠敏銳,雖然李建成表面勢力強大,但是在決斷力和執行力上差李世民一大截,最終失敗。

雖然李世民執政較為寬容,並沒有對關隴集團整體進行針對性的打擊報復,但是關隴集團在太宗朝也不可避免地被邊緣化,根據歷史學家黃永年研究,整個太宗時期,宰相級別的共二十九人,出自關隴的僅7人,這7人中還主要是長孫無忌等原李世民集團中的原關隴集團邊緣小人物。

後來關隴士族為求自保向長孫無忌靠攏,形成了以長孫無忌為首的新關隴集團,一度在太宗朝和高宗朝前期掌握朝政,再度輝煌,但是這也只是關隴集團的迴光返照。

後來,在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長期打壓下,長孫無忌被逼自殺,關隴集團作為一個完整的政治集團徹底瓦解,消散在歷史長河中。

喜歡就轉發和點讚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