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系統,如何有效轉型?| 社會科學報

社會科學報 發佈 2022-07-25T12:13:03.665776+00:00

近期,世界經濟論壇發布了2022年度全球能源轉型指數報告《推動能源系統有效轉型(2022)》(Fostering Effective Energy Transition 2022 Edition)。


近期,世界經濟論壇發布了2022年度全球能源轉型指數報告《推動能源系統有效轉型(2022)》(Fostering Effective Energy Transition 2022 Edition)。報告指出,全球宏觀經濟形勢動盪,世界地緣政治格局對能源體系產生了巨大影響,加快推進全面能源轉型已成為各國迫在眉睫的任務。面對20世紀70年代以來最嚴峻的能源危機,全球公共和私營部門須緊急行動起來,確保能源系統實現富有韌性的轉型。


原文 :《世界經濟論壇:全球能源系統有效轉型迫在眉睫》

編譯 | 熊一舟

圖片 | 網絡


能源轉型壓力重重

以能源轉型指數(ETI)為基準進行衡量,世界能源系統在過去10年中有9年已經取得了進步。然而,21世紀20年代初發生了一系列事件衝擊了世界能源系統的發展。繼2020年疫情導致能源需求空前減少之後,2021年能源消費強勁反彈。這一反彈導致能源市場嚴重失衡,引發能源價格飆升及溫室氣體排放大幅增加。俄烏衝突進一步加劇了局勢。能源價格高企給經濟增長帶來了風險,並提高了生活成本。化石燃料的消耗也大幅增加,使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水平。能源可負擔性方面的進展停滯不前,各國面臨迫在眉睫的能源安全風險。


可見,新冠疫情、俄烏衝突及能源市場的動盪對能源三角關係中的三大因素——經濟發展與增長、能源安全和可負擔性、環境可持續性都造成了不利影響。這表明,能源轉型會受到重大環境、經濟和地緣政治事件的影響,凸顯了能源轉型的複雜性和必要性。因此,必須實現有韌性的能源轉型,才能實現長期的氣候目標。


能源價格的飆升還加劇了通脹。2021年的能源市場供需失衡延續到2022年,能源價格甚至在俄烏衝突之前就保持了創紀錄的高位。能源價格的飆升,在消費需求強勁、供應鏈受限、工資上漲、住房和食品成本上升以及低利率等其他因素之外,助長了通脹。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列為發達經濟體的34個經濟體中,截至2021年12月的12個月中通脹率超過5%。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中也出現了類似的趨勢,109個國家中有78個國家的通貨膨脹率超過了5%。



面對經濟逆風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各國政府一直在採取措施應對挑戰。為了對抗近期居高不下的天然氣價格,一些國家已經增強了以煤碳為基礎的發電能力。在美國,自2007年出現峰值以來,以煤碳為基礎的發電量一直在下降,但在2021年增加了約22%,預計2022年煤炭產量將進一步增加4%。德國也在研究延長某些燃煤電廠的壽命,以保持能源供應的競爭力。此外,一些國家正在重新考慮它們的核能發電政策。


工業脫碳是淨零排放的關鍵

工業是全球經濟的支柱,提供維持和發展現代社會所需的能源和材料。而工業中燃料燃燒過程的排放也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30%以上(全球總量為5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因此,產業轉型對實現淨零世界至關重要。工業產生了超過30%的人為排放——沒有工業脫碳就不可能實現淨零排放經濟。然而,工業在脫碳方面面臨著相當大的挑戰,例如缺乏有競爭力的低排放技術,有能力的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或可用於轉型的資本稀少。


雖然過去十年在脫碳化發電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展(2010年至2020年期間,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發電中的份額從20%上升到29%),但許多行業仍尚在確定自己未來的低碳之路。特別是五個重工業——水泥和混凝土、鋼鐵、石油和天然氣、化工和煤炭開採總共占所有工業排放的80%,到2030年需要進行重大轉變,以實現2050年的淨零目標。



2050年以後,人口和經濟增長可能會繼續推動對工業產品的需求,能源轉型本身也會如此。例如,鋁、鋼和許多礦物是製造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電網和電動汽車的關鍵元素。預計未來30年,鋼鐵需求將增長30%,水泥和氨的需求將增長40%,鋁需求將增長80%。除了最積極的脫碳方案外,所有預測都認為,到2050年及以後,石油和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儘管這種作用有所減弱。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2050年零排放路線圖,雖然全球排放量預計在2020年至2040年間下降81%,但工業排放預計只會下降58%,占2040年排放量的一半。


此外,當今重工業產品的可行替代品仍然有限。新的水泥化學製品的碳密集程度可能較低,但由於資源供應的稀缺(如粉煤灰、煅燒粘土)及由此產生的水泥性能的差異,可能只能替代全球市場的一小部分份額。雖然其他材料是鋼鐵的替代品,但鋼鐵的高強度、可回收性、耐用性、用於製造商品的便利性,及相對較低的成本,使其即使到2050年也不太可能被大規模替代。在缺乏可擴展替代品的情況下,唯一可能的出路就是大力脫碳。


不可否認,在一個工業部門龐大的經濟體中實現脫碳很有挑戰性,因為人們不僅必須解決來自熱、電力和交通方面的排放問題,還必須解決複雜的、能源密集型的、高排放的工業過程的排放問題。在這方面,重工業經濟體的脫碳將需要大量的變革性資本,以及獲得低排放技術和相關基礎設施,如低排放電力、氫和碳存儲方面的技術和設施。而且,不僅是那些難以減排的行業,所有行業都要實施脫碳戰略,因此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多方合作迎接轉折點到來

能源市場的動盪及其對全球經濟的連鎖反應表明,全球能源轉型需要在能源可負擔性、安全和可持續性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本質上,我們需要的是共同推動有彈性的能源轉型,在充滿挑戰的時代保持前進的勢頭。目前,各國在能源可負擔性、安全性和可持續性之間的權衡依然存在,並有望繼續發展,因此必須謹慎地進行相關管理,以保持轉型的順利進行。


隨著氣候承諾和落實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加快能源轉型和降低經濟放緩風險至關重要。各國需要採取強有力的、有針對性的措施,保護弱勢群體和企業免受未來可能出現的高能源價格的影響。此外,隨著許多國家對能源安全問題的擔憂加劇,有必要讓人們認識到能源轉型有助於實現能源供應多樣化和發展低碳能源,是能源安全的源泉。


工業部門在脫碳方面面臨巨大挑戰,尤其需要多方合作應對重工業在多個領域面臨的複雜的脫碳挑戰,包括低排放技術、電氣化、低碳能源基礎設施的獲取、低排放產品的需求、有利的政策和法規,以及資本的獲取等。預計到2050年,該行業的需求將大幅增長,部分原因是轉型本身的需求。在以服務業為主要經濟基礎的國家和在工業活動中占有較大份額的國家之間可以觀察到明顯的差異。正如歷史趨勢所揭示的那樣,前者通常在能源轉換方面做得更好。在許多國家,特別是20國集團經濟體中,工業脫碳的進展將是關鍵,20國集團工業產出占全球工業產出的85%。


各個國家還可以努力在短期內實現能源供應多元化,在長期內實現能源結構多元化。能源危機提供了一個機會,以創紀錄的速度增加清潔能源投資,改變消費者的能源消費習慣,從而加速轉型。然而,世界是否會在這種依賴於政府、企業和消費者集體行動的轉變中迎來轉折點,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



在通往低碳未來的道路上,挑戰無處不在。但行業瓶頸的解決方案很少在單個公司甚至行業內找到,這需要客戶和供應商之間、行業和跨行業同行之間,及更廣泛的行業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創新夥伴關係。合作活動的日益深入可能是實現行業淨零轉型的關鍵,也是實現2050年淨零目標的關鍵。全球能否以需要的速度推進全球能源轉型,將取決於世界各國和各部門加強、複製、擴大和進一步改善合作的能力。共同的努力將使我們能夠實現必要的結構變革,為到2050年及以後的集體過渡之旅奠定基礎。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14期第7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拓展閱讀

現代能源體系:繪製低碳轉型路線圖 | 社會科學報

端穩能源「飯碗」,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 社會科學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