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遺成功一周年 文化大咖匯聚泉州

海峽導報大泉州 發佈 2022-07-25T17:45:27.538224+00:00

7月23日—25日世界遺產地博物館城市學術研討會在泉州舉行。泉州申遺成功一周年之際,眾多文化遺產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文博工作者匯聚泉州,圍繞世界文化遺產與城市發展、世界文化遺產與文旅融合、世界文化遺產與博物館發展等主題作深入研討。

7月23日—25日世界遺產地博物館城市學術研討會在泉州舉行。泉州申遺成功一周年之際,眾多文化遺產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文博工作者匯聚泉州,圍繞世界文化遺產與城市發展、世界文化遺產與文旅融合、世界文化遺產與博物館發展等主題作深入研討。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聯合主辦,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與泉州師範學院泉州文化遺產研究院共同承辦。24日上午,研討會開幕式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二樓學術報告廳舉辦,泉州市人民政府陳小輝副市長致歡迎辭,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會長陳尚勝,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孫華分別代表主辦方和承辦方致辭,泉州市政協周真平副主席、泉州市人民政府呂秀家副秘書長出席,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李伯群局長主持。

中國自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截至2021年,共有56個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8處,世界自然遺產14處,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4處。源遠流長的歷史使中國繼承了一份十分寶貴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它們是人類的共同瑰寶。「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在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順利通過審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6處世界遺產。

2022年,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為契機,泉州大力推動文化進一步與城市融合發展,全力打造世界遺產典範城市。

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前副主席、中國文物學會世界遺產研究會主任委員郭旃,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副主席、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副會長、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特聘教授姜波作主旨報告。

郭旃在會上就世界遺產項目命名關聯的主題、內涵、特徵和背景到文化線路的屬性、要素、作用和意義做分析,並對泉州世界遺產守護者、熱愛者的歷史使命和路徑等方面進行論述。

姜波結合近年來我國海洋類博物館與海洋文物展研究後認為:在「一帶一路」倡議、「海洋強國」戰略和「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行動」倡議的時代背景下,海洋考古、海洋文明史與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成為近年來歷史學界和考古學界的關注熱點(全球史),文博界亦興起海洋考古與海洋文明史浪潮,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涉海類博物館的建設方興未艾,另一方面,一些極具特色的涉海文物展紛至沓來,成為國內文博展覽行業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在「世界文化遺產與城市發展」議題的討論中,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副所長傅晶分析了泉州世界遺產獨特的整體價值特徵體系,以及與之相對應的管理目標體系,提出將世界遺產保護管理要求嵌入泉州世界遺產城市治理體系的若干途徑。

《海交史研究》主編謝必震提出,泉州的世界文化遺產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財富,只有充分認識泉州世界文化遺產的內涵,理解世界文化遺產是泉州古城的根與魂,才有可能將泉州打造成世界文化遺產的典範城市,才能真正保護好、利用好泉州的世界文化遺產;有鑑於此,要充分認識世界文化遺產對泉州古城建設的重要性,建立健全世界文化遺產資源資產管理制度,同時做好泉州世界文化遺產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副教授趙曉梅以上海城市河道水網為例,探討城市濱水景觀的歷史文化意涵及其在形塑城市記憶、加強社區認同中的意義。

浙江大學社會學系人類學研究所、百人計劃研究員Philipp Demgenski在會上以青島舊城改造與文化遺產保護為例,介紹位於青島老市中心的大鮑島街區的保護情況,同時提到青島需向泉州古城保護多學習經驗。

在「世界文化遺產與文旅融合及博物館發展」議題中,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孫華、福建博物院副院長兼福建閩越王城博物館館長樓建龍、廈門市文旅局黨組成員李雲麗、中國民族博物館副研究員羅攀,分別以泉州、武夷山、鼓浪嶼、黃山為例探討了世遺所在城市的建設。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長聘副教授張劍葳的認為,圍繞文化遺產中的數位化及其相關討論急需更為科學嚴謹的認識與研究。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北京)主任助理李光涵,提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保護管理也轉向關注如何提高遺產的韌性與可持續性。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講師段牛斗圍繞《海上絲綢之路的遺產建構與價值演變》進行討論。

在「世界文化遺產與博物館發展」議題中,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李軍、中國絲綢博物館名譽館長趙豐、北京郭守敬紀念館館長張鵬、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張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副館長林瀚現場介紹了羅浮宮、中國絲綢博物館、北京郭守敬紀念館、四川理塘微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的實踐經驗,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助理教授王思渝提出了建設博物館之城的概念。

《海交史研究》主編謝必震為本次會議做總結致辭。

研討會期間,還舉行了《泉州與世界海洋文明》的新書首發儀式,該書由泉州市委宣傳部和泉州市社科聯組織專家學者編撰、海洋出版社出版,是為慶祝泉州申遺成功一周年,深入研究海洋文明,推進泉州世遺宣傳工作,促進世遺保護典範城市創建和21世紀「海絲名城」建設獻上的一份重要研究成果。泉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陳輝宗出席首發儀式、致辭,並為專家及讀者授書。(王麗明 林瀚 文/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