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人反對到共享清歡,一位素食者的真實故事

華人佛教 發佈 2022-07-26T06:02:13.835660+00:00

本人吃長素大致六年,在踐行吃素的這段時間裡,一路算是「跌跌撞撞」:一開始,因知見淺薄與過度執著,和家人發生過爭執,生過煩惱,違背了吃素素心的初衷;

《莊子》云:「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素,未染之帛。素者,乃物之本質,事之本來面目也。

身心本一如,身體的潔淨會彰顯心地的清明。如是有人言,素食帶給身心的平和與寧靜,可以聆聽靈魂花開的聲音。

本人吃長素大致六年,在踐行吃素的這段時間裡,一路算是「跌跌撞撞」:一開始,因知見淺薄與過度執著,和家人發生過爭執,生過煩惱,違背了吃素素心的初衷;後來,因在一家素食館擔任文宣工作,耳濡目染,眼界大開,感受到了素食文化的真善美,於是暗自發願,要把素食的這份美好傳遞給一切有緣人。正如一位素友所言:吃素不是目的,仁愛才是。

二元對立

當我向家裡宣布不再吃肉改吃長素時,家裡擺開了三比一的陣勢:爸媽與先生一個陣營,我落單一人一個陣營。特別是爸媽,他們經歷過大饑荒,感受過物質匱乏的煎熬,對他們來講,吃飯有肉那是「好日子」的象徵。然而閨女三十多歲突然變成「素婆」的事實,令他們一時很難接受。

「一點肉都不吃嗎?雞蛋還是吃點吧?你這樣會營養不良的!」

「你這樣這也不吃那也不吃,是想成仙嗎?」

……

每天一上飯桌便會有種種「質問」。一開始,我默不作聲。可日子一久,家人天天這般輪番在耳邊「碎碎念」,攪擾得我心煩意亂。有時忍不住嗔心大發,擺起「正義者」高高在上的姿態指責起父母來:「你們吃肉才不健康,知道不,還說我?!」

對峙一段時間後,我的一份體檢報告終於讓矛盾激化了,報告顯示我營養不良,嚴重貧血。「你看看你,這麼年輕吃什麼素!現在好了,吃出一個嚴重貧血來了,這不是讓我們做父母的更為你擔心嗎?你這就是不孝!」鐵一般的事實擺在眼前,我無言以對!


取「素食經」

正巧我曾在一家素食餐廳擔任文宣工作,因此有機緣親歷一些「素聞素見」。因緣和合下,取來了很多「素食經」,受益匪淺。

在一次素食交流會上,我結識了幾位素友。她們茹素多年,氣場清淨素雅,性情平和,氣色紅潤。這讓同樣是吃素,卻吃出個面色蒼白,甚至還和家人生起種種怨懟的我相形見絀,感到很是慚愧。

「在吃素過程中,家裡不能理解很正常,要隨緣,慢慢適應,不要因此與家人生煩惱心。吃素到一定時候好的身體狀態會自然呈現,關鍵要好好照顧自己,積蓄能量影響家人。」一位茹素很多年的姐姐柔聲開導我。

「你看起來明顯氣血不足,吃素一定要注意營養搭配。素食不是只有蘿蔔白菜,還可以多樣化:五穀雜糧,根莖葉花果,還有菌類、豆腐類可補充蛋白,水果、堅果每天也必不可少,多吃有機食材,天然的應季食材為最佳,還有每天要吃維生素B12……只要吃對了,身體是沒有問題的。平常要多曬太陽,適當的運動是不可或缺的。」一位致力推廣素食文化的素友毫無保留地向我傳授了怎樣科學營養地吃素。

「吃素的真正意義不僅是健康環保,更是為了喚醒我們的覺知,培養增長我們的慈悲心。通過吃素,我們的欲望是否減少了,是不是比以前更加清明了,不忍傷害眾生的心念是不是增強了……」

很多人都有一本自己的「素食經」,我的「素食經」讓我越發相信:外在形式越簡單的東西,理念越好,慈悲智慧的含量越高。

真味是淡

在素食館任職期間,我有幸品嘗了各種花樣的美味素食,發現即使再普通的食材,只要用心烹飪和擺盤,都可以成為佳肴,甚至成為一件賞心悅目的藝術品。

做素食料理多年的廚師非常熱心地對我傾囊相授,他說:好的食材是烹飪的基礎,就像好的人品是做人的基礎。最好的食材取源於大自然的饋贈,用當季最尋常的食材便可做出最美味的食物。每一種食材都做到物盡其用,縱是一粒米、一片葉、一滴汁都不能浪費。

古人說:「濃處味常短,淡中趣獨真。」濃厚的味道往往很快消散,而平淡的事物才是最有趣味和最真實的。口味清淡的家常素食,最是有益身體,使人神志清明,百吃不厭,可終生相伴。

青菜蘿蔔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誠如《菜根譚》云:「真味只是淡。」

素味清歡

說食不飽。雖然取了這麼多「素食經」,但自己的素食之路,需要我們自己去親修實證。因而我決心自學做素食,用素食的美好滋味來化解與家人的矛盾。先征服其胃,再征服其心。

再說,父母都已年過花甲,為了避免三高,他們平日的飲食比較注重養生。特別是我父親,雖然不吃素,但口味偏清淡。他總是囑咐母親做菜一定要少油少鹽,可母親多年的炒菜習氣很難改變,總是不自覺的重口味,一不小心就偏咸偏辣。

為了改變我們家的菜風,一日我按素食館廚師所教,拿自種的紫蘇當佐料,和當季新鮮黃瓜混炒,不放任何調料,只放了些許鹽。清香的黃瓜,黃綠之間夾雜黑紅紫蘇沫,清脆爽口。父親嘗了一口,忍不住誇讚我:「這個做得好吃,沒什麼調料味,我就喜歡這樣清淡的味道。女兒,你做的菜比你娘做的好吃,以後家裡你來掌廚……」

得到父親如此讚許,我頗受鼓舞,並經常變著法子給家人做各種花樣的素食。有時會物盡其用,比如把大家都不愛吃的香菇傘柄放在烤箱裡烤一烤,變成一道香噴噴的風味零食小吃,老媽吃了豎起大拇指給我點讚;有時取家鄉一方潔白的水豆腐,用植物油煎黃後,撒點婆婆做的剁辣椒收汁。這樣的家常菜蘊含著親切的滋味,在唇齒間悠遠綿長。

在烹飪中會發現,不同食材有不同的物性,烹飪的方法也不同;就如我們跟不同的人打交道,每個人的性情不一樣,則交流方式也千差萬別。欲懂得素食的真滋味,就需要腳踏實地,慢中求細:麵團需要醒面,豆腐要磨豆,腐乳要發酵……凡此種種皆需耐心等待。

原食真味的日常簡單平朴,不貪不厭,亦不苛求。心海澄清,歷歷分明,對待一切事物,不為成見所縛,皆還他一個本來面目,如實觀照領略。這樣世間所有的際遇都是好的,都如春風十里的路途,花開處處,泫然生機。

《禮記·檀弓下》云:「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意謂奉養父母不需錦衣玉食,哪怕最簡單的食物,用心侍奉即是最佳。如今我的父母雖然並沒有完全吃素,但基本上已接受並尊重我吃素的事實。有時,我也會帶父母去素食館,一家人共享一份清歡素味。

畢竟素食不是目的,仁愛才是。

內容來源丨本文選自《慈護》雜誌 作者耀果

圖片來源丨十願百科

攝影丨丹珍旺姆、李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