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德國說肢解南斯拉夫?美國說不行,事實證明這保證不靠譜

阿斗不傻 發佈 2022-07-26T22:15:00.927698+00:00

以史為鑑,我們該學習什麼?1944年9月,一架蘇聯人駕駛的「達科他」式運輸機正行駛在夜空中,他的目的地是莫斯科。

這是一段漫長的歷史也是一個強大國家的沉浮史。

以史為鑑,我們該學習什麼?

1944年9月,一架蘇聯人駕駛的「達科他」式運輸機正行駛在夜空中,他的目的地是莫斯科。

至於飛機上的人,則是帶領南斯拉夫抗擊納粹德國,剛剛解放貝爾格勒的狄托。

此行的目的,就是跟蘇聯協商共同戰鬥,尋求蘇聯的援助。

史達林和狄托的首次見面,場景特別感人。

熱情的史達林用力擁抱狄托,甚至將狄托的雙腳抱離了地面。

打過招呼後,狄托就說了正題:我們抗擊德國,需要一個坦克旅。

一聽這話史達林立馬跟前線的蘇聯元帥托爾布欣打電話說:狄托在我這裡。他要求我們給他一個坦克旅,你那裡有坦克嗎?

詢問完後史達林告訴狄托:給你一個軍!

這出乎意料的驚喜,讓狄托欣喜無比,不斷表達感謝。

但大氣的史達林,僅僅存在與那一刻,後續的蘇聯態度就變味了!

1947年,蘇聯就意圖強迫南斯拉夫接受不平等條約,用混合公司的名義操控南斯拉夫的經濟命脈。

按南斯拉夫人的說法就是:這是霸權控制下的經濟剝削。

經濟上想要如此干預,軍事上蘇聯也公開說:你們要軍隊幹什麼?不是有我們嗎?

為了維護南斯拉夫的利益,以狄托為首的南斯拉夫高層,不斷反駁蘇聯意見,卻被蘇方說你們是美國和英國的間諜,要抓起來法辦。

這不可調和的矛盾,終於在1948年2月爆發了!

當時,蘇聯方面要求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亞領導人去莫斯科談論巴爾幹問題。

會前就知道是鴻門宴的狄托,派了自己的副手卡德爾去莫斯科。

會議剛開始, 史達林就發飆了,他斥責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亞搞巴爾幹聯邦,說這是不聽蘇聯調遣,是當英美的「應聲蟲」。

會後卡德爾屈辱的被迫簽署條約,簽完就匆忙回到了國內。

這條約南斯拉夫人當然不會認啊,回去之後就沒執行過。

一看如此,史達林下令對南斯拉夫實行經濟制裁,中斷蘇南貿易,兩國關係走在決裂邊緣。

感覺黑雲壓城的狄托,召開會議討論應對策略,會議內容居然被親蘇派透露給了蘇聯。

內部有奸細,讓狄托更加小心,更讓狄托不安的是,史達林居然跟他說:托洛茨基己在1940年被暗殺於墨西哥,南斯拉夫若斗膽與蘇聯作對,狄托就要面臨與托洛茨基同樣的下場!

壓迫到極致就是反抗,

硬氣的狄托承受住了壓力,接過了來自美國的橄欖枝,也在1949年收到了來自美國的援助。

這援助包括,一座軋鋼廠設備出口許可證,2000萬美元的貸款,跟南斯拉夫牽線讓它能獲得更多銀行的貸款權限。

最後還有,支持南斯拉夫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非常任理事國」。

這表態之後,美南關係升溫去,美國援助開始源源不斷而來!

1950年夏天,南斯拉夫發生嚴重旱災,要求糧食援助,美國立馬援助了3000萬美元小麥,後來還弄了5000萬美元的救助款,以及6000萬美元的軍事物資。

截止1951年8月,美國就給了南斯拉夫1.5億美元的援助金額。

這些援助讓南斯拉夫在遭遇蘇聯經濟制裁的狀況下,頑強挺了過來。

狄托就這麼在國際舞台縱橫捭闔,用開闢新道路的方式,在不失去原則的情況下先後從英美獲得了高達十億美元的軍事和經濟援助。

面對這一切,蘇聯只有一個回應,罵狄托投靠帝國主義。

對此狄托的回應是:無論如何,社會主義不是供出售的商品。我們目前有困難,需要援助,但我們決不是叛徒。沒有什麼了不起,地球還在轉動! 

這話讓蘇聯人啞口無言!

1953年3月5日史達林去世,續任的赫魯雪夫準備緩和同南斯拉夫的關係,就在1954年6月22日寫信給狄托,承認蘇聯過去對南斯拉夫的態度是錯誤的。 

狄托聽完硬氣地說,不要道歉,要行動。

然後,大國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專程去貝爾格勒道歉。

倆人見面後,說完歉意卻沒見狄托神色變化。赫魯雪夫繼續補充說:蘇南關係破裂的根源是貝利亞和阿巴庫莫夫這兩個特務頭子。

隨後他又說:我們徹底研究了那時的嚴重罪責和侮辱南斯拉夫領導人的材料。事實是,這些材料是人民的敵人和帝國主義的可鄙代理人炮製的,他們通過欺騙,混進我們黨的隊伍……

誠意十足的道歉,讓赫魯雪夫自信認為,這狄托應該改變態度了!

誰曾想這狄托依舊不為所動。

並表達了南斯拉夫堅持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道路,當然他也補充了一句:我們將始終堅持立場,不出賣南斯拉夫和蘇聯的利益。

這柔中帶鋼的話,讓赫魯雪夫聽出了言外之意,也讓他明白這狄托不好打交道。

兩人一番折中後,就簽署了《貝爾格勒宣言》,狄托表達了支持赫魯雪夫的態度,赫魯雪夫也不再咄咄逼人。

有了這支持,才有後來赫魯雪夫搞醜化史達林運動的勇氣。

因為醜化完後,他就邀請狄托訪問蘇聯,用迎接英雄般的待遇,迎接狄托。

甚至讓克利緬特·伏羅希洛夫元帥給狄托道歉:我是一個蠢坯。我根據史達林的指示,不得不說了那麼些愚蠢的話。我羞愧不堪,請您原諒我!

這做派咋說列,有點太過了!

太過之後,終於有了1956年6月20日的《蘇南莫斯科宣言》出現。

蘇聯和南斯拉夫關係恢復了正常。

只是這正常,卻時刻暴露了蘇聯的心思,那就是將南斯拉夫拉回陣營,強調協同立場的重要性。

按照赫魯雪夫的說法就是:整個陣營的利益是一致的,每一個國家都不能自由行動,不能每個國家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如果那樣,將是工人階級的巨大不幸!

不願輕易上當的狄托,沒有明確表態。

一看這狀況,赫魯雪夫拿起酒杯就說:狄托同志,讓我們為牢不可破的友誼,為陣營,乾杯!

這話,卻沒有得到狄托的正面回應,他風趣地說:陣營?我是這樣想像的:它仿佛用鐵蒺藜圍著,呆在裡頭一定很不舒服。

赫魯雪夫的不斷拉攏,讓美國人看見了!

他們一番尋思就明白,自己也該行動了。

於是經濟援助,軍事援助輪番而至。

為了能拉攏、控制南斯拉夫,美國人還藉助南斯拉夫1954年遭遇旱災派人求助美國的時候,開始了公然勒索。

南斯拉夫代表伏克曼諾維奇訪問美國尋求小麥援助。

一看有求於自己美國人說:給小麥沒問題,能讓我們去南斯拉夫投資弄工程嗎?唯一要求是,工程我們需要監督建設。

這語帶要挾的建議被伏克曼諾維奇拒絕。

一聽拒絕,美國代表羅伯特·墨菲也惱怒地問:你們將來吃什麼?

聽完這話,伏克曼諾維奇笑著用一句名言回應了:我們將吃樹葉,像在戰時一樣!

這就是南斯拉夫面對美國和蘇聯拉攏威脅時候的態度:我們既不想當西方的僕從,也不想做東方的衛星國,我們只想保住一個獨立國家的地位!

南斯拉夫曾經的強硬和靈活由此可見。

但是這強硬和靈活,雖然讓南斯拉夫在夾縫中獲得了生存、發展甚至壯大,依舊難以改變落寞解體的命運呢。

這又是為何咧?

冷戰結束後有兩個大國悲劇出現!

這就是曾經的蘇聯解體,還有巴爾幹之虎南斯拉夫的沉淪。

一切的根源,都要歸因於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1980年狄托的去世,他的去世,讓風平浪靜的南斯拉夫迎來了內部動盪的時代,國內民族矛盾越來越激化,也讓暗流涌動。

第二件事,是1991年蘇聯也解體了。

曾經的南斯拉夫,雖然失去了狄托,可蘇聯還在,依舊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用威脅和少許向心力,還有那直面西方的做派,將南斯拉夫掩護在身後,給了南斯拉夫十多年雖然動盪但還算平和的時光。

蘇聯去了意味著兩級時代終結!

兩級時代去了,冷戰沒有了,等於冷戰前沿的鬆綁,等於陣營之爭的弱化,等於圖謀復興的國家,開始動作頻頻。

這其中,最大的一股力量,就是曾經在冷戰中被裹挾的歐共體。

當時的歐盟還沒有出現,歐共體是一個以資源、經濟為紐帶,維繫在一起的國家聯合組織。他們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歐洲的趨同,讓歐洲成為能左右世界格局的力量。

兩級時代,歐共體遭遇了冷戰的遏制和軍事威脅,除了經濟影響力之外,政治影響力微乎其微。

但蘇聯沒了,他們當然要發聲啊,這發聲的關鍵,就是整合歐洲。

曾經的南斯拉夫,為何活得風生水起,就是在冷戰的夾縫中左右逢源,成了被拉攏的對象。

但是當最大敵人沒有了之後,這個在歐洲如此強勢,還不對盤的大國,必定會成為歐共體的眼中釘肉中刺。

於是,就有了美歐在南斯拉夫解體過程中的不同態度出現。

1991年6月25日,是南斯拉夫的第一次解體。

在那次解體中,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率先宣布獨立。

一看這狀況,各有算計的歐美紛紛表態。

歐共體說,反對南斯拉夫兩個兄弟國家鬧獨立,至於原因,其實也是怕引火燒身。

原因無它,歐洲鬧分裂的國家不少。

英國:蘇格蘭和北愛爾蘭都不安分,除了威爾斯老實點,都在鬧妖蛾子。

西班牙:內部的加泰隆尼亞人也在吵嚷著要獨立,就連法國也有這樣的問題。

一個弄不好,用民族問題鬧獨立,這不是引火燒身嗎?

於是,那時歐共體的態度是:制裁可以有,指責是必須的,但是行動是沒有的。

這態度,看似平和也是歐共體態度,卻不是歐洲其他國家的態度。

這其他國家,就是德國!

1991年12月23日,也就是蘇聯解體前2天,德國總理科爾宣布:德國承認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獨立。

這表態讓人尋思啊,為什麼剛剛統一的德國,訴求讓南斯拉夫分裂咧?

其實背後的關鍵就是經濟!

接連兩次世界大戰,德國撞的頭破血流。

後續冷戰,德國悲催的成了兩個國家。

東西分裂的時局,還有延續幾十年的民族分裂,讓德國在痛定思痛後,明白了自己的上限:用武力只能稱雄一時,而且在有美國壓制的時代,指望在多頭博弈的脫穎而出,用武力難上加難,唯一能仰仗的就是自己的經濟實力和隨之而來的影響力。

擴張領土的目的是什麼?人口和市場!

如果武力行不通,那就是經濟手段啊,用吸虹效應啊。

這也是今日歐盟的時局體現,歐盟的經濟發動機是德國,政治核心是法國。

德國、法國合作。

德國賺錢,法國賺影響力也賺錢,歐盟不斷擴大,就是德國經濟影響力的不斷擴大,還有法國政治影響力的不斷擴大。

基於這算計,才有德國的表態出爐。

因為德國心中的歐洲,有法國就夠了,再來個強大的南斯拉夫,不合時宜。

德國需要釋放自己在巴爾幹的影響力,讓曾經跟自己有傳統友誼的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恢復曾經的友誼,南斯拉夫要是還存在,這影響力輻射不過去唄。

今日歐盟中,就多有前南國家身影。

德國一帶頭,其他國家紛紛尋思明白了過來,只要內部沒有民族問題的紛紛叫好。

義大利,奧地利還有匈牙利紛紛行動,開始了對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的支持,甚至派遣軍官前往助戰。

這做派,讓南斯拉夫人悲劇了!

大家都表態了,歐共體也意識到,這或許是一個讓歐洲團結起來的機會。

如果大家用一次支持肢解南斯拉夫的行動,達成了統一戰線,那麼團結起來的歐洲,會變的更加強大。

歐共體一改曾經的否決態度,積極行動起來,支持南斯拉夫分裂,甚至在分裂後,又用科索沃戰爭,讓南斯拉夫徹底稀碎。

歐洲的態度如此,那麼美國的態度如何咧?答案是首鼠兩端!

曾經的美國在冷戰時代,跟南斯拉夫關係一直不錯,估計是這慣性思維沒反應過來,或者說讓別人當先鋒,自己看戲。

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宣布獨立時,美國總統老布希的表態是:我不想把美國的年輕人派去這樣一個戰場,在那裡我不認為我們會成為主導力量或很快獲取勝利。

這言外之意就是:你們別擔心,我不會折騰南斯拉夫,也不會幹涉,他們自己鬧騰,跟我沒關係。

半年後,也是在蘇聯解體的那個12月。

美國另一個人又做出了一個表態。

這人就是美國助理國務卿托馬斯·納爾斯,他說:美國的立場是,南斯拉夫邊界的任何變動都是無法接受的。

這等於否決了南斯拉夫兩個國家的獨立,這說法,估計有跟德國唱反調意味在內。

但是這一輪輪表態,在幾個月後都變了!

蘇聯沒了德國人尋思爭奪勝利果實。

自己還不行動,等啥啊?

於是美國也轉而開始支持南斯拉夫風起雲湧的獨立運動。

這背後的深意就是:德國,你要聽話一點啊,別把我當不存在的。

從事後分析可知,南斯拉夫的解體,除了內部矛盾之外,最大的根源就是以德國為首的老歐洲在後冷戰時代,尋求國家話語權的嘗試。

蘇聯沒了,德國統一了,覺得自己有希望了,就鼓動歐洲一起上。

歐洲一看德國帶頭,馬上雄起準備一鼓作氣,通過這件事聯合起來,成為左右格局的主要力量,讓美蘇爭霸,變美歐共治。

可是後來的事情,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

1993年11月1日,《馬斯垂克條約》正式生效,歐盟誕生。

1999年1月1日,歐洲聯盟國家發行歐元,弄起了貨幣統一,一時間歐元勢如破竹,威脅了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

1999年3月24日 至 1999年6月10日,科索沃戰爭爆發,在美國裹挾下,歐洲不少國家跟隨北約進攻。

然後,悲劇出現了,歐元一落千丈。

最後總結就是,經濟上的巨人,如果沒有武力的護持,永遠是政治上的侏儒。

可惜的是,曾經強硬的,曾經驕傲的,曾經讓人神往的南斯拉夫,徹底沒了!

它倒在了內部矛盾中,它倒在了美歐的算計下,它倒在了時代風雲中。

話說回來,後來的歐洲也沒好過。

科索沃戰爭之後,歐盟的經濟實力,在美國的王者歸來,還有華夏的聯手發力之後,占世界經濟的比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降低。

從1999年的24.33%,變成了2020年的17.9%。

這一切根源何在?其實不過一個字而已。

這就是,獨立自主。

當歐洲的安全依舊寄託於美國的時候,有些事的發生是必然,因為永遠被牽著鼻子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