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單思南王征南果真都是通背拳大師,黃百家說,通臂長拳也

陳溝水 發佈 2022-07-26T23:28:53.347539+00:00

按:清代張潮輯《昭代叢書》,收錄有黃百家《內家拳法》,其實是以百家之《學箕初稿》本之《王征南先生傳》,芟其首尾,略加刪節,更名而來。

王征南先生傳 黃百家《內家拳法》

白水

《王征南先生傳》


清·黃百家


按:清代張潮輯《昭代叢書》,收錄有黃百家《內家拳法》,其實是以百家之《學箕初稿》本之《王征南先生傳》,芟其首尾,略加刪節,更名而來。今以《學箕初稿》本為底本,恢復其原貌,然此文或由刊刻不精校對有誤,且古人行文多異體字通假字,前後文略有牴牾,今一任其舊。以繁化簡時有些字現在都已不常用,或無法顯示出來,只能以其他字代替或略加說明,惟願儘量保持原樣,請讀者自行分辨之。限於學識,斷句標點錯誤在所難免,敬請諒之教正之。


征南先生有絕技二:曰拳,曰射。然穿楊貫戟善射者,古多有之,而惟拳則先生為最。蓋自外家至少林,其術精矣。張三峰既精於少林,復從而翻之,是名內家。得其一二者,已足勝少林。先生從學於單思南。而獨得其全。余少不習科舉業,喜事甚,聞先生名,因裹糧至寶幢學焉。先生亦自絕憐其技,授受甚難其人,亦樂得余而傳之。有五不可傳:心險者、好鬥者、狂酒者、輕露者、骨柔質鈍者。居室欹窄,習余於其旁之鐵佛寺。


其拳法有應敵打法,色名若干:長拳滾斫、分心十字、擺肘逼門、迎風銕扇、棄物投先、推肘捕陰、彎心杵肋、舜子投井、剪腕點節、紅霞貫日、烏雲掩月、猿侯獻果、綰肘裹靠、仙人照掌、彎弓大步、兌換胞月、左右揚鞭、銕門閂、柳穿魚、滿肚疼、連枝箭、一提金、雙架筆、金剛跌、雙推窗、順牽羊、亂抽麻、燕抬腮、虎抱頭、四把腰等。


穴法若干:死穴、啞穴、暈穴、咳穴、膀胱、蝦蟆、猿跳、曲池、鎖喉、解頤、合谷、內關、三里等穴。


所禁犯病法若干:嬾散、遲緩、歪斜、寒肩、老步、腆胸、直立、軟腿、脫肘、戳拳、紐臀、曲腰、開門捉影、雙手齊出。


而其要則在乎錬,錬既成熟,不必顧盼擬合,信手而應,縱橫前後,悉逢肯綮。


其錬法有錬手者三十五:斫、削(xiāo)、科、磕、靠、擄、逼、抹、芟、敲、搖、擺、撒、鐮、扌囂、兜、搭、剪、分、挑、綰、沖、鉤、勒、耀、兌、換、括、起、倒、壓、發、插、削(xuē)、釣。


錬步者十八:(上左土右石,下瓦)步、後(上左土右石,下瓦)步、碾步、沖步、撒步、曲步、蹋步、歛步、坐馬步、釣馬步、連枝步、仙人步、分身步、翻身步、追步、逼步、斜步、絞花步。


而總攝於六路與十段錦之中,各有歌訣。


其六路曰:


佑神通臂最為高,斗門深鎖轉英豪,仙人立起朝天勢,撒出抱月不相饒,揚鞭左右人難及,煞鎚沖擄兩翅搖。


其十段錦曰:


立起坐山虎勢,回身急步三追,架起雙刀歛步,滾斫進退三回,分身十字急三追,架刀斫歸營寨,紐拳碾步勢如初,滾斫退歸原路,人步韜隨前進,滾斫歸初飛步,金雞獨立緊攀弓,坐馬四平兩顧。


顧其詞皆隱略難記,余因各為詮釋之,以備遺忘。


詮六路曰:


斗門:左膊垂下,拳衝上當前,右手平屈向外,兩拳相對為斗門。以右足踝前斜靠左足踝後,名連枝步。右手以雙指從左拳鉤進復鉤出,名亂抽麻。右足亦隨右手向左足前鉤進復鉤出,作小蹋步,還連枝。


通臂:長拳也,右手先陰出長拳,左手伏乳,左手從右拳下亦出長拳,右手伏乳,共四長拳,足連枝,隨長拳微搓挪左右,凡長拳要對直,手臂向內、向外者,即病法中戳拳。


仙人朝天勢:將左手長拳往右耳後向左前斫下,伏乳,左足搓左,右手往左耳後向右前斫下鉤起,閣左拳背,抅右拳正當鼻前,似朝天勢,右足跟划進當前,橫向外,靠左足尖,如丁字樣,是為仙人步,凡步俱蹲矬,直立者病法所禁。


抱月:右足向右至後大撒步,左足隨轉右,作坐馬步,兩拳平陰相對,為抱月,復搓前手還斗門,足還連枝,仍四長拳,歛左右拳,緊叉當胸,陽面右外左內,兩肘夾脅。


揚鞭:足搓轉向後,右足在前,左足在後,右足即前進追步,右手陽發陰,膊直肘平屈橫前,如角尺樣。左手扯後伏脅,一歛,轉面,左手亦陽發陰,左足進同上。


煞鎚:左手平陰屈橫,右手向後兜至左掌,右足隨右手齊進至左足後。


沖擄:右手向後翻身直斫,右足隨轉向後,左足揭起,左拳衝下著左膝上為釣馬步,此專破少林摟地挖金磚等法者,右手擄左肘,左手即從右手內豎起,左足上前逼步,右足隨進後仍還連枝,兩手仍還斗門。


兩翅搖擺:兩足搓右作坐馬步,兩拳平陰著胸,先將右手掠開,平直如翅,復收至胸,左手亦然。


詮十段錦曰:


坐山虎勢:起斗門,連枝足搓向右作坐馬,兩拳平陰著胸。


急步三追:右手撒開,轉身,左手出長拳,同六路,但六路用連枝步,至搓轉方右足在前仍為連枝步,而此用進退歛步,循環三進。


雙刀歛步:左膊垂下,拳直豎當前,右手平屈向外,叉左手內,兩足緊歛步。


滾斫進退三回:將前手抹下,後手斫進,如是者三進三退。凡斫法,上圓中直下仍圓,如鉞斧樣。


分身十字:兩手仍著胸,以左手撒開,左足隨左手出,右手出長拳,循環三拳,右手仍著胸,以右手撒開,左足轉面,左手出長拳,亦循環三拳。


架刀斫歸營寨:右手復叉左手內,斫法同前,滾斫法但轉面,只三斫,用右手轉身。


紐拳碾步:拳下垂,左手略出,右手下出上進,俱陰面,左足隨左手右足隨右手搓挪,不轉面兩紐。


滾斫退歸原路:左手翻身三斫,退步。


縚搥連進:左手平著胸,略撒開,平直,右手覆拳兜上,至左手腕中止,左足隨左手入,歛步翻身,右手亦平著胸,同上。


滾斫歸初飛步:右手斫後,右足搓挪。


金雞立緊攀弓:右手復斫,右足搓轉,左拳自上插下,左足釣馬近半步,右足隨還連枝,即六路拳沖釣馬步。


坐馬四平兩顧:即六路兩翅搖擺,還斗門,轉坐馬搖擺。六路與十段錦多相同處,大約六路錬骨使之能緊,十段錦緊後又使之放開。


先生見之笑曰:「余以終身之習,往往猶費追憶,子一何簡捷若是乎?雖然,子藝自此不精矣!」


余既習其拳,射則以無其器,而僅傳其法。


其射法:


一曰利器,調弓審矢,弓必視乎己力之強弱,矢又視乎弓力之重輕。寧手強於弓,毋弓強於手,如手有四力五力,寧挽三力四力之弓,古者以石量弓,今以力,一個力重九斤四兩,三力四力之弓,箭長十把,重四錢五分,五六力之弓,箭長九把半,重五錢五分。大約射的者,弓貴窄,箭貴輕,禦敵者,弓寧寬,箭寧重。


二曰審鵠。鵠有遠近,欲定鏃之所至,則以前手高下准之。箭不知所落處是名野矢,欲知落處,則以前手之高下分遠近,如把子八十步,前手與肩對,一百步則與眼對,一百三四十步則與眉對,最遠一百七八十步則與帽頂相對矣。


三曰正體,蓋身有身法,手有手法,足有足法,眼有眼法。射雖在手,實本於身,忌腆胸偃背,須亦如拳法,蹲矬連枝步,則身不動,臀不顯,肩肘腰腿力萃於一處。手法務要平直,必左拳與左肘,左肩及右肩右肘節節相對,如引繩發箭時,左手不知巧力,盡用之右手左足尖,右足跟與上肩、手相應。眼不可單看把子,蓋眼在把子,則手與把子反不相對矣,只立定時將左足尖恰對垛心,身體既正,則手足自相應,引滿時,以右眼觀左手,無不中矣!


然此雖精詳纖悉,得專家之秘授者,猶或聞之。而惟是先生之所注意,獨喜自負,迥絕乎凡技之上者,於拳則有盤斫。拳家唯斫最重,斫有四種:滾斫、柳葉斫、十字斫、雷公斫,而先生另有盤斫,則能以斫破斫。於射,則於斗室之中,張弦白矢,出而注鏃,百發無失。卷席作垛,以凳仰置桌上,將席閣之,使極平正,以矢鏃對席心,離一尺,滿彀正體射之,矢著席,看其矢鏃偏向,或左或右,即時救正之,上下亦然,必使其矢從席罅無聲而過,則出而射鏃。但以左足尖對之,信手而發,自然無失。


此則先生熟久智生,劃焉心開而獨創者也。


方余之習拳於鐵佛寺也,琉璃慘澹,土木猙獰,余與先生演肄之餘,濁酒數杯,團圞繞步,候山月之方升,聽溪流之嗚咽,先生談古道今,意氣忼慨。因為余兼及槍、刀、劍、鉞之法,曰:「拳成,外此不難矣。某某處即槍法也,某某處即劍、鉞法也。」以至卒伍之步伐,陣壘之規模,莫不淋漓傾倒,曰:「我無傳人,我將盡授之子矣!」余時鼻端出火,興致方騰,慕睢陽伯紀之為人,謂天下事必非齷齪拘儒之所任,必其能上馬殺敵下馬擒王,始不負七尺於世。顧箭術雖授,未嘗習其支左屈右之形,因與先生約,將於明年正月,具是器而卒業焉。當是時,西南既靖,東南亦平,四海晏如,此真挽強二石不若一丁之時。家大人見余跅弛放縱,恐遂流為年少狹邪之徒,將使學為科舉之文。而余見家勢飄零,當此之時,技既成而何所用,亦遂自悔其所為。因降心抑志,一意夫經生業,擔簦負笈,問途於陳子夔獻、陳子介眉。范子國雯、萬子季野、張子心友等,而諸君子適俱亦在甬東。先生入城時,嘗過余齋,談及武藝事,猶為余諄諄愷切,曰:「拳不在多惟在熟,鍊之純熟,即六路亦用之不窮,其中分陰陽止十八法,而變出即有四十九。」又曰:「拳如絞花槌,左右中前後皆到,不可止顧一面。」又曰:「拳亦由博歸約,由七十二跌(即長拳滾斫、分心十字等打法名色)三十五拿(即斫、刪、科、磕、靠等)以至十八(即六路中十八法),由十八而十二(倒、換、搓、挪、滾、脫、牽、綰、跪、坐、撾、拿),由十二而總歸之存心之五字(敬、緊、徑、勁、切),故精於拳者,所記止有數字。」余時注意舉業,雖勉強聽受。非復昔時之興會,而先生亦且貧病交纏,心枯容悴而憊矣!



今先生之死止七年,干戈滿地,鋒鏑縱橫,吾鄉盜賊亦相蟻合,流離載道,白骨蔽野。此時得一桑懌足以除之,而二三士子猶伊吾於城門晝閉之中。當事者命一二守望相助等題,以為平盜之政。士子摭拾一二兵農合一之語,以為經紀之才。龍門子秦士錄曰:「使弼在,必當有以自見。」言念先生竟空槁三尺蒿下,寧不惜哉!嗟乎!先生不可作矣!念當日得竟先生之學,即豈敢謂遂有關於匡王定霸之略,然而一障一堡,或如范長生樊雅等護保黨閭,自審諒庶幾焉!亦何至播徙海濱,擔簦四顧,望塵起而無遯所,如今日乎?則昔以從學於先生而悔者,今又不覺甚悔夫前之悔矣!先生之家世本末。家大人已為之志,小子不敢復贅。獨是先生之術,所授者惟余,余既負先生之知,則此術已為廣陵散矣,余寧忍哉?!故特備著其委屑,庶後有好事者,或可因是而得之也!雖然,木牛流馬,諸葛書中之尺寸詳矣,三千年以來,能復用之者誰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