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奧疑抄襲中國傳統服飾「馬面裙」引在法留學生抗議

留學雜誌 發佈 2022-07-27T04:22:36.085851+00:00

隨著「馬面裙」事件的發酵,當地時間7月23日,約50名在法國巴黎的華人和留學生自發穿起漢服,在香榭麗舍大街的Dior旗艦店門前舉牌抗議,呼籲Dior停止「文化挪用」,並要求其道歉承認這款裙子來源於漢服文化。

近日,奢侈品品牌迪奧發布了一款2022年早秋系列的中長半身裙在中國引起熱議。因為這條被打上「標誌性Dior廓形」標籤的半身裙與流行了600多年的明清漢族女裝的馬面裙「撞衫」。


隨著「馬面裙」事件的發酵,當地時間7月23日,約50名在法國巴黎的華人和留學生自發穿起漢服,在香榭麗舍大街的Dior旗艦店門前舉牌抗議,呼籲Dior停止「文化挪用」,並要求其道歉承認這款裙子來源於漢服文化。據悉,接下來在紐約和倫敦也會有類似的抗議遊行活動。


留學生為「文化挪用」發起抗議

「馬面裙」是什麼樣的呢?



「馬面裙」是明清時期女子著裝最典型的款式,它的風格是由明代的清新淡雅到清代的華麗富貴,再到明國的秀麗質樸,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但它的「馬面」結構一直根深蒂固的存在著。



「馬面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代,當時的裙子就已經具有「馬面裙」的馬面形制了。旋裙是宋代女子為了方便騎驢而設計的一種功能性的開胯之裙,做裙時,兩扇裙片被部分地疊合在一起再縫到裙腰上。而宋代的旋裙發展到明代,逐漸形成了「馬面裙」。再後來,發展到明代成化年間,舉國上下皆喜愛「馬面裙」,只是不同的階級,「馬面裙」的質地、裝飾和色彩也有所不同。




而留學生們抗議迪奧的文化挪用,指的是迪奧推出的一款中長半身裙,官方售價為29000元。通過對比圖我們能看到,迪奧這款裙子的前後開口設計與「馬面裙」的版式相差無幾。動態視頻中,這件裙子也具有「馬面裙」所有的特徵。由於「馬面裙」這種設計是一種罕見而典型的形制,很少在其他裙裝設計中看到。但迪奧卻在這款設計中的描述為「標誌性的Dior 廓形」,隻字未提「馬面裙」。


這也是激怒留學生發起這次抗議的原因。



這次抗議活動由法國留學生@巴黎五號幸運兒@留洋大明少女蘭若若@泛滄浪zy策劃發起,眾多留學生舉著或穿著馬面裙,手持「停止文化挪用」的標語走過香榭麗舍街頭。雖然在活動期間有搗亂的,但好在他們頂住壓力,全靠大家齊心協力,為中國傳統文化發聲。



本次抗議的前期,幾個留學生做了很多的準備,並且在小紅書上po了這次發起抗議的歷程,包括提交集會申請、呼籲同胞參與和現場直播等等。現場也有不少同胞特地趕來支持,有從西班牙特意趕來,有從外省來的,還有路過參加進來的人。



在海外的這群留學生用自己的行動,為中國傳統文化發聲,讓更多的外國人認識到馬面裙,他們所努力做的這一切,都讓大家十分感動。


目前中國迪奧官網的裙裝已下架,但在香港地區的官網仍然在售。


據悉,這條裙子的出自韓國設計師,售賣這條裙子的迪奧韓國首爾專賣店稱設計融合法國與韓國文化。這不由讓我們想起之前「江陵端午祭申遺」、「漢服」與「韓服」之爭的不愉快回憶。文化交流與元素借鑑是一種雙向借鑑,但此次'馬面群"事件使我們不安的是大牌對於文化挪用的默許,不溯源此款半裙的文化借鑑,表現出對中華文化的不尊重。


國際大牌對「中國風」文化正確認識的困境

//

西方對於「中國風」元素的認知偏差已存在很長時間。去年11月,迪奧藝術項目作品中入選了一幅極具爭議的攝影作品,被指「醜化亞裔」。這幅攝影作品名為《驕傲的矜持》,圖中的女性帶有西方對亞裔刻板印象的「眯眯眼」。而同系列攝影作品被命名為《中國十二色》,這系列的女性除了都是眯眯眼和雀斑,普遍的妝容也非常另類,並不符合我們中國的審美風格。



這麼多年來,西方品牌對於中國風的認識還處於「刻板印象」,就算各大品牌為了迎合中國市場的需求,所設計的「中國風」產品也僅僅是在本是西式的產品上堆砌東方元素,而忽略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


例如,巴黎世家為七夕情人節推出的一款帶有「中國」塗鴉元素的沙漏包。這款設計是為迎合中國式情人節推出的產品,但這款包讓中國消費者無法接受,感覺有些「違和」,並沒有表現出傳統七夕節背後的牛郎織女的浪漫愛情故事,設計師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還停留在堆砌中國元素上。



其實,我們憤怒的不僅是國際大牌對於中國文化的不尊重,還有西方對中國文化正確理解的缺乏。


所幸,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加入到推廣中國傳統服飾與文化的道路中。比如此次抗議活動的在法留學生,穿著「馬面裙」在香榭麗舍大街上,讓更多的外國人了解真正的中國文化底蘊。


另外,在前不久的畢業季中,一位中國留學生在加拿大的一所高校畢業典禮現場,身穿一襲漢服,將頭髮盤起,佩戴國風髮飾,整體造型更具古韻。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為中國傳統文化發聲的留學生,也非常感謝越來越多的留學生站出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來源:澎湃新聞、山東博物館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刪


監製:李璨

審核:劉煜

責任編輯:楊冬妮

記者:田江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