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作者:愛新覺羅·溥儀,看完之後很難不痛恨他

茶梅故事會 發佈 2022-07-27T19:15:46.127586+00:00

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這位封建帝制下的最後一個皇帝,是怎樣過完這一生的?他是皇帝,卻是末代的皇帝,同時也是社會主義制度下的中國公民,他的一生,是怎樣的?帶著這樣的好奇,我翻開了《我的前半生》,這本溥儀的自傳。

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這位封建帝制下的最後一個皇帝,是怎樣過完這一生的?他是皇帝,卻是末代的皇帝,同時也是社會主義制度下的中國公民,他的一生,是怎樣的?帶著這樣的好奇,我翻開了《我的前半生》,這本溥儀的自傳。

01 末代皇帝

溥儀被慈禧選中,3歲就被送上了皇帝的寶座,登基沒多久,慈禧就去世了,他則由太妃撫養。

這就相當於,父母還健在,就被慈禧人販子拐走,最後人販子死了,交給了旁的人撫養,父母健在,卻已經不能隨意稱呼。

彼時清王朝已經走向了末路,小兒皇帝只是被養在深宮裡的孩子。他所知道的是,自己出門要有太監侍奉,吃喝要報備給太妃們,甚至讀書也沒有被強制要求,身邊唯一正常的人是自己的乳母,而乳母也早就離開了他身邊。

一個被寵著,被身邊肱骨大臣圍著,被太監太妃嬌縱著的孩子,又能有什麼童年樂趣和正確的是非觀。從小他的腦子裡,就認為自己是這個世界的真龍天子,所有出現在他面前的人都要畢恭畢敬尊稱他為陛下。

直到他6歲時,隆裕太后接受優待條件,頒布「退位詔」,他不是皇帝了。

兒童時期的溥儀大概不能理解社會變革,他就是一隻被關在紫禁城的籠中鳥,他以為這是世界的全部,而他自己是這全部的中心。

(此處已添加書籍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02一直不絕的希望

長大一點的溥儀,理解事實後,他大概是無顏面對列祖列宗的,畢竟這份「皇帝」家業在他手上斷送了。

看書的時候,我認為溥儀身邊的「遺老」們是他前半生里最大的絆腳石。這些「遺老」分成了兩派,一派想安穩地守著國民政府給的優待政策(每年400萬兩雪花銀),另一派就想著要光復祖宗家業,再次成為這片土地上的主人。而溥儀本人是傾向於後者,他把復辟做為了理想,希望所有人像以前一樣,在他面前還是奴才,這也是他後來做出的諸多選擇里,都是服務於這個目的。

」小朝廷「里,其實溥儀日子過得還不錯,雖然沒有了那些名義上的皇帝稱呼,但吃穿用度皆是以前的標準。只是那時的國民政府內部已經割裂,軍閥們有各自的想法,而溥儀就想著借某一方的能力來幫助他復辟。

  1. 寄希望於袁世凱,結果袁世凱自己想當皇帝。
  2. 寄希望於張勳,結果被段祺瑞的兵馬圍了過來。
  3. 寄希望於日本,結果成了日本人偽滿洲的傀儡。

他沒有斷過復辟的念頭,才會一直把自己的時間,銀錢花在這上面,甚至隨便一個俄羅斯人來見過他,告訴溥儀自己手裡有兵馬,可以聯絡之後行事,他都會給錢支持。

溥儀帶著這樣的希望走向了自己的選擇,成為傀儡皇帝,成為了日本侵略中國的棋子,經過他手的一紙詔令,更是為東北地區的人民帶去了災難和傷痛。

隨著戰爭的結束,日本投降,溥儀也被作為戰犯抓了起來,進行改造。從書里,我看到這個上個世紀封建的老人家,在所方的感化下,至少睜眼去看待自己曾犯下的罪惡,且深感愧疚。

03 溥儀

看完溥儀的《我的前半生》,是會痛恨他這個人的。

痛恨他的冷漠,無情,虛偽,欺軟怕硬,那種從骨子裡透出來的極致自私。

無論他怎麼懺悔,甚至於他真的得到了那時東北人民的原諒,或者他已經正確認識到自己思想上的封建,都無法抹去他是大漢奸的事實,更無法抹去日本人犯下的滔天罪惡。

痛恨之餘,也感嘆他這一生其實也無可奈何,看似是溥儀做出的每一個決定,但背後都有不同的利益團體在他身邊。他只是一個在大房子裡封閉的人,那些接觸外界又成為他了解世界的人,給了他極其多的建議,也就是在這些建議下,他才會一步步把自己的宏圖大業美夢,做成了最後只要活著就好,活著不落在日本人手裡就好。

晚年被改造了十幾年的溥儀獲得了特赦,後來還成為了全國政協代表,他的存在,成為了一種制度的符號。他從錦衣玉食,依賴別人侍候,隨意打罵他人到自己會洗衣,疊被子,縫補,反省,甚至後來投入工作,成為普通人,最後病死在北京。

一個皇帝,一個末代的皇帝最終在社會變革中,成為了歷史的一粒沙。

04 歷史

拋開歷史進程,談論誰都是不正確的,人性這樣複雜的東西,只有結合當下,理解了他的需求,才能稍微客觀地評判一下這個人。

我合上書的時候,久久不能忘記溥儀去台山堡參觀的故事,曾經遭受日本人殘忍對待,而致殘的老大娘,看到了溥儀他們這群戰犯時說:"過去的就叫它過去了吧,只要你們學好,聽毛主席的話「。

」我知道你們是正在改造的犯人,毛主席說的,你們可以改造好,我是相信他老人家的話的.....」。

時間塵封了很多故事,而有的故事,需要被記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