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的石油之爭:日本就高興了1年,然後就被實錘了

alex俊赫君 發佈 2022-07-27T21:13:31.191867+00:00

在俄與烏之間的衝突中,俄軍雖然沒有迅速完成原本的預定目標,但還是處於占據優勢,更在西方的各種制/裁下,將「一手爛牌打成了王炸」,讓歐洲吃盡了苦頭,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能源,主要體現在天然氣和石油上,這也是多次戰爭的焦點,在二戰時代也是如此。

【話說軍世】在俄與烏之間的衝突中,俄軍雖然沒有迅速完成原本的預定目標,但還是處於占據優勢,更在西方的各種制/裁下,將「一手爛牌打成了王炸」,讓歐洲吃盡了苦頭,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能源,主要體現在天然氣和石油上,這也是多次戰爭的焦點,在二戰時代也是如此。

二戰中的石油之爭:日本就「嘚瑟」了1年,然後就被美國錘了

二戰的幾個主要參戰國家中,英國、德國、日本都嚴重的依賴石油進口,德軍在歐洲的軍事進攻,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占據中東和前蘇聯的油田,甚至為此進行了「分兵」,而日本進攻東南亞的目標也有獲得那裡的石油資源的原因。其實,日本也曾學習德國將煤炭合成汽油的技術,這樣就可以利用日本已經攫取的東北的煤炭資源,不過該技術太複雜且成本過高,日本根本玩不轉。

1、不惜得罪歐美,日軍迅速拿下東南亞,為了石油等資源。

1939年時,世界石油產量的77.09%在美洲,其中以美國為主,當年產量高達1億7094.6萬噸,13.46%在歐洲,以前蘇聯和羅馬尼亞為主,當年蘇聯年產3030萬噸,羅馬尼亞年產620萬噸,另外還有9.45%在亞洲,包含荷屬東印度、伊朗、伊拉克等,其中荷屬東印度的產量794.9萬噸,對於嚴重缺油的日本來說,實在是太「解渴」了。

原本德國在進攻蘇聯時,還滿心期待著日本會從西伯利亞進攻蘇聯,這樣兩線作戰的蘇聯必將失敗,而對蘇態度「糾結」英美等國,也不一會會「動真格」的來阻止自己,尤其蘇聯在遠東部署著100多萬兵力防備日軍,這本身就能較少德軍的壓力,不過,日軍的「腦迴路」顯然超出了德國的預期,在德軍和蘇軍激戰的時候,日軍跑去「單挑」了美國,這個做法幾乎把德國氣炸了。

1941年末,日軍在偷襲美軍珍珠港成功後,迅速揮師南下,進攻歐美國家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包括法屬印度支那、屬於大英國協的緬甸、馬來亞、新加坡,屬於美國的菲律賓,屬於荷蘭的荷屬東印度(印尼)等,將老牌強國的殖民軍打的「滿地找牙」,俘虜了大量美、英、澳等過軍隊,這相當於將歐美國家都「得罪」了一個遍,尤其是此時尚未參戰的第一經濟強國美國。

由於當時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沒有發現石油資源,這也是日軍「南下」的重要原因,當時,日本原本就沒有徹底打敗美國的計劃,因為其陸軍主力已經深陷中國,海軍方面也並不比美國強大,只是想將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力量消滅,然後將東南亞和西太平洋變成自己的殖民地,如占領東南亞,尤其是荷屬東印度的石油,這樣,可以讓日本得到資源自給自足的「安全感」。

2、「嘚瑟」了1年,然後就被美國『爆錘』了

從1942年3月到1945年日本投降,荷屬東印度進入了「日據時期」,荷屬東印度每年近800萬噸的產量,是當時日本自給能力的20倍之多,日本興奮的得到了渴望已久的石油資源,這實際上延續了日本繼續戰爭的潛力,否則日本早就「沒油」了,在1940年時,日本的石油資源只能滿足其8.6%的需求,主是依靠日俄戰爭中得到的庫頁島南部的薩哈林油田,而日本當時每年對於石油的需求大約為500萬噸左右,80%左右都是從美國進口的。

得到了的石油資源後,日本夢寐以求的「小日子」終於要來了,日本從國內抽到了75%的石油工人到蘇門答臘東南部的巨港油田,可見重視程度,也迅速生產了大量的石油,不過隨後日本發現了另外一個大問題,那就是油田距離日本本土太遠了,到日本東京的航程高達5600公里,對於這樣遙遠的距離,日本顯然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

與日本同樣依賴外部石油資源的英國不同,英國本土99%的石油都依賴進口,但英國有著當時最為龐大的商船隊和油輪船隊,大量的油輪源源不斷的將美洲的油運回,這也是德國潛艇對於盟軍造成大麻煩的重要原因,也是英國拼命保持龐大海軍,尤其是大量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護航艦艇規模的原因。

日本雖然也開始拼命地造油輪,想要維持從東南亞到日本本土的運輸航線,但是日本海軍顯然沒有英國海軍那樣「豐厚」的家底,也沒有美國海軍那樣「暴兵」的能力,就在嘚瑟了1年左右的時間後,對美國潛艇的「開工」,日本在荷屬東印度獲得的石油資源,最終沒有有效運回本土。

1942年時,美軍擊沉的日本油輪只有4074噸,此時,日本還能「開心」的運油,但是到1943年時,隨著美軍在太平洋占據主動,對於日本油輪的打擊力度也加大了,這一年擊沉了38萬8016噸日本油輪,1944年更是擊沉了75萬4106噸日本油輪。

雖然這一時期,日本也開始拼命造油輪,但是無法像美國造商船的數量比德國潛艇擊沉的還要多得多,1943年和1944年,日本分別建造了37萬9916噸和55萬5386噸油輪,顯然不如美軍擊沉的多,1945年,資源極度匱乏的日本僅造了1萬餘噸油輪,而被美國擊沉的則超過了32萬噸,最終,在1942年「嘚瑟」了一年後,日軍在被美軍「爆錘」後,還是沒能真的得到自己「心心念」的石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