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全-要聞評論」美國砸520億給英特爾造晶片,用處也不大

王煜全 發佈 2022-07-28T09:09:39.735061+00:00

7月26號,美國參議院以64票贊成、32票反對,通過了《晶片法案》的一項關鍵投票。其實,這個法案已經在美國政府裡面熱烈討論兩年了,就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那就是想重振美國的晶片製造,把工廠搬回去。

你好,我是王煜全,這裡是王煜全要聞評論。


7月26號,美國參議院以64票贊成、32票反對,通過了《晶片法案》(Chips Act)的一項關鍵投票。這讓人們開始關注這個價值520億美元、意圖振興美國晶片製造業的法案。



其實,這個法案已經在美國政府裡面熱烈討論兩年了,就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那就是想重振美國的晶片製造,把工廠搬回去。這麼重要的法案,每一步進展都會引發密切關注。


根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數據,美國晶片製造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從1990年的近40%降到了現在的12%,而大部分集中在亞洲,比如台灣的台積電,韓國的三星。


為了幫助把製造遷回美國,美國政府拿出了520億美元補貼企業,還免去了240億美元的稅收。而我們在今年2月份就跟蹤過這個法案進展,當時英特爾宣布未來10年投資1000億美元在美國建廠,其中不少就從美國政府的補貼裡面拿。


這個法案最讓人關注的一點,就是在官員的"討價還價"中,新增了一條引發巨大爭議的條款:獲得補貼的半導體企業,在未來十年內禁止在中國大陸建設先進位程的晶片工廠。


本來以為可以從政府那兒大撈一筆錢,沒想到是個"糖衣炮彈",這樣一來很多晶片企業不高興了。要知道英特爾、台積電、三星都在中國大陸有投資建廠,而他們也都在申請美國政府的補貼,這個相當於斷絕了未來10年在中國投資的可能性。據說英特爾知道這個消息後非常不爽,開始派人遊說美國政府官員,希望把這個條款拿掉。


由於晶片法案的具體條款沒談攏,資金遲遲不到位,英特爾乾脆直接撂挑子了,宣布無限期推遲在俄亥俄州耗資200億美元的晶片代工廠,本來原計劃是在7月22號動工,現在已經拖延一周了。


看來英特爾既想獲得美國政府的補貼,又不願意放棄中國這麼大的市場,挺左右為難的。但也看出美國政府官員的短視,他們想改變全球分工格局,強迫晶片企業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確實違背了全球化的市場規律。


不過博弈還沒有結束。英特爾撂挑子的本意是告訴那些政府官員,我在對你極限施壓,你不通過法案的話,我就不會在美國建廠了。但是有些政府官員似乎不以為意,有媒體報導,反對《晶片法案》的官員之一,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 認為,大型晶片企業根本不需要那麼多的幫助,就算不給補貼,他們原本也會推進在美國的項目的,這無疑是在暗指英特爾。


美國總統拜登一直在催促法案儘快通過落地,他在今年初還說已經迫不及待想看到晶片刺激法案的最終文件放到他桌子上了。不過現在看來,要正式通過還得有一陣了。我們不妨當一名吃瓜群眾,再等等看美國企業與政府之間博弈的結果。



這個事之所以引發了這麼大的關注度,是因為很多人擔憂一旦這個法案通過,晶片製造就會遷回美國,全球產業格局就會發生一場巨變。


我認為大可不必焦慮。美國政府立場歷來保守,一直都有支持傳統的習慣。因為這些傳統企業是能夠遊說政府的既得利益者,有創造大規模就業的能力,容易得到政府支持。但在產業變革到來的時候,傳統往往意味著落後。


眼下的電動車市場就是個好例子,美國政府已經不止一次公開支持通用、福特這樣的老牌車企,通過的一系列補貼政策也是讓他們拿了大頭。占據美國電動車銷量70%以上的特斯拉反而受到了冷落,連很多媒體都打抱不平。


你可能會疑惑,那英特爾這麼快就變成傳統落後企業了嗎?現在買電腦,"intel inside"依然是標配啊。


這就要說到今天的晶片產業正在發生一場變革,用在個人電腦里的晶片市場已經見頂或者說趨緩,基於ARM架構的移動計算晶片的銷量已經逼近CPU的銷量;下一個大市場將是人工智慧晶片,而這一輪變革是以GPU為底層基礎主導的。這些都不是英特爾擅長的領域,未來增長自然不會太好。


在個人電腦時代,英特爾雖然也開發了寄生於CPU上的GPU單元,被稱為"集成GPU」,但因為研發重點依然在CPU,GPU的疊代非常緩慢。而英偉達單獨拆分出來的"獨立GPU"功能比集成GPU更強大,又恰好迎上了2010年左右爆發的人工智慧風口。所以英偉達產業一哥的地位將會延續。


當然英偉達還做對了一件事,那就是打造生態。2006年推出的CUDA工具包,把GPU很多核心模塊都開源了,讓開發者只需要有一台電腦就可以進行GPU編程。這使得GPU不僅僅用作遊戲顯卡,還可以解決商業、工業以及科學方面的複雜問題,直到人工智慧興起,GPU被迅速用到自動駕駛等更廣泛的領域。


英特爾現在也意識到人工智慧是未來,開始向產業界銷售自己的GPU和AI晶片了。不過造出一顆GPU並不難,難的是打造生態,關鍵是有沒有足夠的行業用戶和開發者在你的平台上,能否用你制定的標準來解決行業需求。在GPU已經占據80%市場、300萬GPU開發者規模的英偉達面前,英特爾確實起步晚了。


因此,美國想要重振晶片產業,如果完全不考慮人工智慧的機會,給英特爾砸錢建代工廠,大概率不能解決他們面臨的問題。當然問題的解也不是把錢給別的公司比如英偉達,因為英偉達有充裕的現金流,也沒有建廠的需求。


那麼,應該怎樣才能正確引導產業發展呢?最近幾周的科技特訓營課程,我們基本都是圍繞人工智慧展開,今晚的直播《人工智慧新興企業分析》,我會帶大家看看那些成功的科技企業是如何利用AI做業務的,或許會對現在正在發生的產業變革帶來一些啟發。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起來。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更多科技產業的底層思考邏輯,會在科技特訓營里分享。歡迎關注全球風口微信號,報名加入!


王煜全要聞評論,我們明天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