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教皇信使柏朗嘉賓給蒙古帝國帶去勸降書,反被貴由汗譏諷一番

天宮虛危 發佈 2022-07-28T09:33:23.623810+00:00

然而,就人類5000年的歷史而言,這種格局是一個非常近期的發展。事實上,歷史上絕大多數的時期,最發達的國家都在東方,特別是在中國附近。

現在當我們想到發達國家和強國時,首先想到的是西方國家。然而,就人類5000年的歷史而言,這種格局是一個非常近期的發展。事實上,歷史上絕大多數的時期,最發達的國家都在東方,特別是在中國附近。

1245年4月15日,一位名叫柏朗嘉賓的基督徒奉教皇之命出發前往蒙古帝國,這是蒙古入侵日本之前不久的事。(1274年,文永之役。1281年,弘安之役。)當然,這不僅僅是一次旅行,這是一次可怕的奪命旅程。

成人和兒童之間的戰術差異

蒙古軍隊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這時,他們也在向歐洲擴展他們的勢力。他們的力量有多大?神聖羅馬帝國和波蘭王國以及其他各種盟國的軍隊被蒙古人打得落花流水。

歐洲盟軍的基本戰術是騎士衝鋒,而蒙古人則會在掩護下撤退,從兩邊射擊,並使用煙幕來分割他們,這就像成人和兒童之間的戰術差異。

當羅馬教廷看到這一點時,教廷認為"如果我們不趕緊聯絡他們,我們很快就會有麻煩了。" 於是派出柏朗嘉賓去與蒙古人談判。

柏朗嘉賓被安排先與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見面,然後與蒙古帝國的第三任大汗貴由見面。

羅馬教廷有可能與蒙古人達成和平協議嗎?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你是那個需要投降的人,現在是時候了

教皇給他帶的信,這封信的內容非常熱情。

「我們聽說,你侵略了許多既屬於基督教徒又屬於其他人的國家,蹂躪它們,使之滿目荒涼。而且,你以一種仍未減退的狂暴精神,不僅沒有停止把你的毀滅之手伸向更為遙遠的國度,而且打破自然聯繫的紐帶,不分性別和年齡,一概不予饒恕,你揮舞著懲罰之劍,不分青紅皂白地向全人類進攻。



因此,我們遵循和平之王的榜樣,並渴望所有人類都應在敬畏上帝之中和諧地聯合起來共同生活,茲特勸告、請求並真誠地懇求你們全體人民:從今以後,完全停止這種襲擊,特別是停止迫害基督教徒,而且,在犯了如此之多和如此嚴重的罪過之後,你們應通過適當的懺悔來平息上帝的憤怒——你們的所作所為,嚴重地激起了上帝的憤怒,這是毫無疑問的。

你們更不應由於下列事實而受到鼓勵,去犯更進一步的野蠻罪行,這就是:當你們揮舞強權之劍進攻其他人類時,全能的上帝迄今曾容許許多民族在你們面前紛紛敗亡;這是因為有的時候上帝在現世會暫時不懲罰驕傲的人,因此,如果這些人不自行貶抑,在上帝面前低首下心地表示卑下,那麼,上帝不僅可能不再延緩在今生對他們的懲罰,而且可能在來世格外加重其惡報。」

當然,對於蒸蒸日上的蒙古帝國來說,這不值一哂,貴由的答覆也相當令人印象深刻。

「現在你應該真心誠意地說:「誠願意降服並為你服役。你本人,位居一切君主之首,應立即前來為我們服役並侍奉我們!那時我將承認你的降服。

如果你不遵守長生天的命令,如果你不理睬我的命令,我將認為你是我的敵人。同樣地,我將使你懂得這句語的意思。如果你不遵照我的命令行事,其後果只有長生天知道。」

自然,這種態度表現在對待使者柏朗嘉賓身上,就是長時間的冷落和驅離。柏朗嘉賓對蒙古人的首都哈拉和林和軍隊進行了詳細的觀察,並做了記錄,後來寫成了《柏朗嘉賓蒙古行紀》一書。

報告總結了儘管韃靼的異端和異教徒非常多,但這個國家仍在蓬勃發展,它有一個不是基督徒的國王和一支組織和領導良好的軍隊。

西方國家和教廷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我們不得而知。柏朗嘉賓自己總結說,"如果我們能正確理解蒙古人的這套東西,我們可能不會輸,可能"。

在當時的基督教世界裡,如果你不是一個基督徒,你就不算是一個人。對於一個公然表現出這種態度的歐洲人來說,這是一種謙遜的態度嗎?此時的中國、蒙古和東方其他國家在許多方面都更加文明和開放。

教皇第一次看到不專業的外交文書?

在中國, "四大發明"(指南針、火藥、紙張和印刷術)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然而,據說此時從蒙古收到的答覆是教皇看到的第一份紙質文件。



歐洲也有造紙廠,但相比之下,來自蒙古的紙張的質量要好得多。而教皇的信是寫在羊皮紙上的,羊皮紙是由羊皮上的羊毛去除後當做紙張使用的。

羊皮紙應該是用於重要文件的,所以不能因為這一點就說歐洲社會更落後,如果儲存得當,羊皮紙據說可以保存1000年以上。

在歐洲,造紙技術落後,所以羊皮紙可能是官方用紙,而紙張不被認為可以用於外交場合。

但是,從東方送來的質量非常高的紙張,被當時的歐洲人看不起,這足以說明當時西方文明與東方文明之間的差異。

據說,四大發明是由蒙古帝國的西征軍隊傳入中東和歐洲的。被征服者經常使用 "韃靼人的枷鎖 "這樣的不利術語,然而蒙古人其實是西方文化發展的催化劑。

有人認為瘟疫也是在這個時候從亞洲傳入歐洲的,大航海時代可能是發達世界的所在地由東向西翻轉的時代。

有中國人先於歐洲人去了非洲,但由於成本過高,加上中國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影響,此後沒有嘗試向海外擴張。相反,歐洲國家開始積極外出尋找香料、金礦和銀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