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北,水過沈塘灣,三塘的新舊更迭 | 房叔說No.495

杭州房叔 發佈 2022-07-29T05:29:51.116104+00:00

上塘河過沈塘灣,皋亭垻,雪皚皚。| PART 2 |。大東新板塊,區域如下圖紅線範圍內,由於區域實在太大,於是以東新路為界分左右,西側為三塘板塊,東側為東新板塊,各寫一期,本期先寫三塘;

| PART 1 |

▲最新落戶與購房資格表


巡遊杭城,關注二手房板塊;


上塘河過沈塘灣,皋亭垻,雪皚皚。

走進東新-三塘。



| PART 2 |


大東新板塊,區域如下圖紅線範圍內,由於區域實在太大,於是以東新路為界分左右,西側為三塘板塊,東側為東新板塊,各寫一期,本期先寫三塘;


▲東新大片區劃分


三塘板塊,具體範圍如圖,河道、東新路和高架圍合的部分,西邊也可取到沈半路,問題不大,具體的樓盤推薦已用綠色三角在圖上標出;


分別為萬和璽園、香石公寓、錦繡華府西文南苑,另外有待交付三盤,預計明年就會有掛牌,檀映里、春熙上和灣及天御(御尚華庭)。


新房方面,近半年新出讓地塊均在東新路東側(西房今一明一、濱江一、融創一),留在東新篇寫。


▲三塘


學區地圖如下,特別說明,因觀成實驗民轉公,其校區周圍小區幾年內會吃到明顯的教育紅利,猜測是觀成武林小學的學籍與顏三路以北的學區升學並行。



▲三塘學區劃分


萬和璽園,7年前的板塊頂流,立面全石材配合大面積藍玻,簡化的新古典風格,比例做得很闊,裝飾用粗壯的硬朗線條勾畫層次,幾何的稜角明確,偏德系。


▲萬和璽園


目前掛牌不多,尤其122㎡無人掛,只有掛牌6w/㎡89㎡,這個價也接近成交。


▲萬和璽園89㎡

香石公寓,10年房齡,顯著的古典建築時期的設計語彙,塔司乾的柱式旁邊配兩個獎盃原型的石造雕塑,1比6-7的高寬比基座,石材立面,沒有拱形元素,平樑柱的立面、樓層不高做橫向舒展,偏古希臘,味道挺正宗的,據說是綠城設計,也就不奇怪了。



▲香石公寓


缺點明顯,地塊是L型,與前面的燈塔公寓形成半包圍,如果要買建議買北側3幢,同時因為小區有點小,儘管景觀的品質不錯,但總共也就4幢樓,內部性不強。


推薦掛牌5.1w/㎡的89㎡戶型與掛牌5.5w/㎡的130㎡戶型


▲香石公寓,左89㎡,右130㎡

錦繡華府,中冶在杭州唯二的作品,香檳金折線鋁板作裝飾板、幾何框的語言限定性很強,使外立面非常有辨識度,很「理性」(能看出外部形式和內部功能清晰的匹配),能做到這一點都是極好的立面。


▲錦繡華府

洋房更是上了石材,小區沿上塘河且景觀層級豐富,可以說是整個板塊目前的改善TOP,產品力上佳。


推薦掛牌6w/㎡128㎡戶型,6.2w/㎡的169㎡戶型,洋房的7w/㎡的137㎡,建議明年秋天去買,交付滿兩年增值稅會少,談價格也好商量。


▲左上128㎡,右上169㎡,下137㎡洋房


西文南、北苑,綠城設計代建的回遷房,房齡都不到10年,位置不錯,當年品牌開發商回遷房比現在很多新盤質量都好,公區景觀更是天差地別,單價又低,剛需住住划算的,指不定還有民轉公的利好。



▲左-西文南苑,右-西文北苑


推薦南苑3.8w/㎡的122㎡戶型,北苑年代更新掛牌少,建議去線下中介。



▲西文南苑122㎡


春熙上和灣及天御(御尚華庭)的施工穩步推進,外立面都差不多了,離交付的時間預計不遠;


▲天御


改善人群搖不中新房的可以看看,預算略低看看春熙的117㎡戶型,略高,看看天御139㎡,對比錦繡華府的掛價權衡,若同等價位果斷華府;


▲上-春熙上和灣117㎡戶型,下-天御139㎡戶型

檀映里經歷過停工風波,如今復工,現場看人不多,大概與筆者中午去有關,隱約聽到有室內施工,交付後若有掛牌,推薦大面闊130㎡的戶型。

▲檀映里130㎡戶型

總結,三塘板塊是近些年拱墅出讓量價兼備的板塊之一,有武林新城的規劃利好;


▲武林新城區域總規


優點是離主城極便利的交通、板塊附近的新天地商場和上塘河、城北體育公園的小環境加分;


缺點也明顯,新老住宅交織,尤其是回遷房和經濟適用房的成片存在,導致規劃只能切分考慮,沒有整體拆改的空間,土地出讓與建設像下跳棋,跨度30多年的各色風格住宅交錯,導致住區界面必然細碎;


作為大城北的重要組成部分,東新-三塘和橋東、和睦的能級類似,有過廠、沿著河還有大片老房,導致天花板低於整拆整建、浙大傍身的申花和強學區、拱宸橋加持的橋西;


另外,「新武林」的名號略顯尷尬,老杭州根本不認,新杭州多在錢新、未科、濱江上班,對武林也無感,城北引以為傲的二產轉三後發,吸收年輕血液的能力十分有限。


總體而言,4.7w的限價下,三塘投資的天花板不高,但小賺問題不大,而自住改善挺不錯,有煙火氣又伴隨都市更新,會有一定的穩健收益。



| PART 3 |


三塘此地,關聯度最強的便是上塘河與東新路,正巧,也是古與舊、農業與工業交通的象徵。


上塘河,是杭州第一條人工河,歷史最悠久,有多悠久,比大運河、西湖、中河都悠久,因為是秦朝開鑿的,設郡縣開始便有此河了,於是也叫秦河。


上塘河是一條拐彎的河,這個彎就在三塘,沈塘灣,沈塘灣和沈塘橋不是一回事,前者是與上塘河有關,後者在文教與古新河有關;


▲沈塘灣


沈塘灣此地,原來有個沈塘灣村,過上塘河有座沈塘灣橋,也就是今天紹興路的位置,舊時過秦河此灣,多半是離鄉去往蘇州或是去半山賞景;


賞的是什麼呢,答:雪。


▲皋亭積雪


此地是明湖墅八景-皋亭積雪的舊地,在湖墅那篇略有介紹,這次寫多些。


說皋亭山也就是半山,是杭州的「靠山」,明代以桃花、梅花雙絕,這兩種花的花期在晚冬初春之際,也正是皋亭積雪示人之時。


臨近嚴冬,杭州下起漫天飛雪,皋亭山的梅花凌寒開放,駕一葉小舟,沿秦河與古城漸行漸遠。


▲皋亭積雪,三點一線


扁舟剛過沈塘灣,只見萬徑蹤滅,千鳥飛絕,白茫茫一片只有船、河、山的一條軸線。


近看,河的兩岸是染了白的珠樹,瑤華滿眼開,縹緲仙台來;


遠看,皋亭山上的梅花與白雪相映成趣,如白糖里的梅子,甜糯喜人,此為賞「艷雪」


到了2月末、3月初,乍暖還寒,山上的桃花開始爭相開放,雪卻未融,若是此時再去,又是另一幅景象。


行船上塘,船尾附一老翁搖櫓,烏篷內架一小碳爐溫點黃酒,架一支魚竿釣些河鮮,把魚弄上來後有廚子直接切片,謂之魚膾,一口魚一口酒,美;


過了沈塘灣,遠看半山,這桃花比梅花潔白些,在殘雪中白中透粉,懷中美人如玉,遠山雪如胭脂,這時再吹起一曲洞簫,借著酒勁賦詩一首,這一天就舒服了,此為賞「胭脂雪」



▲皋亭垻公園


說來,皋亭積雪如今也能看,挑個杭州下雪的清晨坐水上巴士3號線,船過紹興路去船頭,往正前方望山就可以了,不過這事實在需要一點抗凍的勇氣,一個人去太傻,最好也有個佳偶在旁,雅不雅就純看心境了。

說了古代的雅,說說近代的俗。


在建國的前50年,杭州相應國家號召,自然是工業時代,城牆裡的企業相繼在50年代搬到城北,越是重污染的越往北;


因為工業需要水,運河邊、上塘河邊自然是首選之地,慢慢的,拱宸橋的周圍一圈成了工業飛地,工農結合的大城郊,就是大城北的代名詞


東新-三塘也不例外,1998年前,這裡就是一片農田,作為老底子大城北的一員,原本是楊六村、長木村、沈家村、西文村、王馬村等幾個村所在的城郊;


東新路南連杭氧、北接杭鋼,既是一條工業交通的大動脈,也是無數外鄉人來杭州上班的租住地,工人去廠,不是的去朝暉、武林門上班。


上世紀的結尾,99年開始,三塘和嘉綠做了杭州最早一批經濟適用房,品質不錯,尤其竹園、桃園、櫻園的大部分是作為商品房開發的,在當時能有2000多的價格,相當不俗;


不過城郊畢竟城郊,氛圍市井了些,也是大城北的通病,橋西、橋東、和睦、三塘...周遭廠多農村多,浙麻、杭絲聯、剪刀廠、熱水瓶廠...


白天黃沙滾滾,剃頭修車炒飯、百工百業,夜裡霓虹盞盞,夜宵長龍,巷子裡也頗有些鶯鶯燕燕,倒是晚開發的爛泥地申花純潔些,如今反倒成了逆襲的基礎,只能說時也勢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能說的確實不多,不能俱足望海涵,有補充的請在評論區留言,或分享與這裡的故事。



| PART 4 |


溯秦河,望半山,近鄉處,雪茫茫。



-END-




/一葉 編輯/一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