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洋房」用慧眼識清新中國光明的前途-郭棣活花園住宅

二世爲人 發佈 2022-07-29T19:45:43.353562+00:00

華山路893號,建於1947年,1948年落成,原為永安集團旗下永安紡織印染公司總經理郭棣活的私宅。


華山路893號,建於1947年,1948年落成,原為永安集團旗下永安紡織印染公司總經理郭棣活的私宅。該建築面積為1800平方米,方向朝南,整體設計上運用了現代派風格的建築。平屋頂、白粉牆、水平線、玻璃磚、落地窗、轉角窗等平面,為不對稱布局。

整幢樓共有2樓,進門是寬大的走廓,用玻璃磚砌成的圓弧形,法式大樓梯與玻璃製成的屏風相隔,使各部位空間融合流暢。大客廳與大餐廳之間以推拉移門相隔,拉開移門便是一個很大的舞廳。舞廳的地板是用柳桉木企口製作。柚木護牆板,雙層玻璃落地門窗,把花園裡的綠茵以及藍天白雲盡收眼底。

底層,入東側門,有兩間布置典雅的小室,分別安置了書房、會客室;北間是衣帽間,東西有100多平方米的餐廳,旁邊有配菜間和廚房間。到了二樓,朝東的一間是公子們的臥室,西側是公主們的閨房,中間正南的大房間是郭棣活夫婦的臥房,兩側廂房則是上上下下十幾個僕人的起居室、盥洗室。

該花園洋房後來曾成為上海市工商聯機關所在地。

一條長長的紅地毯,從大門口,沿著寬大的走廊,一直向前伸展。兩位年輕漂亮的迎賓小姐站在大門口,迎接著前來的每位「黨國」要人。1948年夏,蔣介石、孔祥熙、宋子文等人為郭公館的落成,而前來祝賀……

把歷史的膠捲快速拉到今日,通體潔白的花園洋房,依然能看到它的豪華氣派。只是當年流行的S形銅鑄扶手樓梯,呈現出斑斑銅鏽色。時間的氧化,如同這幢建築的設計,西方現代建築的「流動空間」,在時間中伸展它的自由。

出生於澳大利亞雪梨的郭棣活,似乎一到人世間,便註定以後要與上海永安集團公司有千絲萬縷的緣分。二十多年的「伸展空間」,讓他從小明白,外國人之所以能隨意欺侮中國人,是因為中國貧窮,如果要摘掉「貧窮帽子」,只有奮發向上。再加上兩個叔父郭樂和郭順的身教與言傳,很快使郭棣活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為一個憂國憂民的人。

1922年,永安紗廠在上海開業,創辦人是郭樂與郭順。1923年,郭棣活讀完嶺南大學一年級後,進入美國某紡織學院留學,成為郭氏家族第一個出洋學者。留美期間,郭棣活在「流動空間」中,展開他美好的夢想,一定要摘掉貧窮的帽子,為中國人爭一口氣,不讓外國人看笑話。

這個夢想不久被實現。1927年,郭棣活回到上海,初任永安廠參事。次年赴香港,與先施公司創始人的女兒結婚。一個男人,當事業與愛情同步發展的時候,好運就這樣自然而然走近。因上海沒有他的居住處,他只得先讓妻子帶著孩子回香港,說以後在上海扎了根,再把他們接回來。妻子望著平日愛乾淨的郭棣活,說,把鬍子刮刮乾淨吧。而他風趣地回答妻子,如果上海不解放,我就不刮這些鬍子。妻子說,好,等我和孩子們回來,我一定會看到乾淨的夫君。

妻子和孩子回香港之後,郭棣活的手筆越來越大。不久,郭棣活大量引進畢業於各類紡織學院的技術人才,運用西方先進技術更新設備。尤其在他的叔父郭順的支持下,毅然決然將在國外定購的瑞士機器設備和原料,運營到祖國,支援國家當時急需發展的棉紡生產。

由於郭棣活運用聰明的才智,以及心中的一份信仰,很快使得產品在穩步提高的前提下,暢銷國內外。郭棣活的名字,也隨「永安」的名字逐漸紅起來。1948年,郭棣活住進了落成後的華山路公館,便把妻兒們從香港搬回來。妻子見到他第一眼,就說,我的夫君沒有鬍鬚了,上海解放了。而孩兒們看到這麼大的花園洋房,開心不得了,很快玩起了「捉迷藏」和「躲貓貓」的遊戲。郭棣活和妻子環顧四周,商量決定雇用幾個保姆和幾個花匠。保姆和花匠第一天上班,郭棣活就把他們叫到身邊,特意關照,該孩子們做的事情千萬不要替代他們做,也不要稱呼什麼「少爺」「小姐」,就直呼他們的名字即可,同時稱他們為「郭先生」「郭太太」就可以,千萬不要叫什麼「老爺」「奶奶」,我們是平等的,要互相尊重,這樣一家人才能長長久久。

就這樣,一家人和和美美互相尊重謙讓中過著每一天。1949年上海解放後,郭棣活被邀請參加酒會。當他聽到陳毅市長說他是工商界真正的朋友時,他心頭的一塊石頭落了地。共產黨沒有把他當作「敵人」,而是當朋友相待,他為自己解放前夕沒有離開上海而感到欣慰。


1953年,全國工商聯合召開代表大會。毛澤東、周恩來和劉少奇親切地接見了他。毛澤東在會前特地鼓勵座位上那些實業巨子,從而使那些實業巨子看到新中國的光明前途,思想中也從「實業救國」轉成為「實業報國」。


融合流暢的空間,融合流暢的思維,主人的秉性與宅子的風格似乎已經合二為一。而「永安」的品牌,仿佛在暗暗保佑這幢宅子「永遠安穩」。事實上,郭公館在陽光照耀下,郭公館裡的主人穩步地成為從上海老洋房走出來的紅色的資本家。

據說1979年,郭棣活因患運動神經炎,下肢肌肉萎縮,離開上海華山路住宅,去了廣州,同時他沒有忘記關照定居美國的兒子郭志威代表永安集團回國,與上海實業有限公司簽訂一份長期合作的合同,而這處私人住宅隨主人離去,似乎不再私密,走道上大座鐘和這處私宅應該有相同的年歲,見證半個多世紀的世間滄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