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鬼子來了》主人公被殺很有創意,卻被拙劣模仿

料在知意 發佈 2022-07-30T21:19:51.315874+00:00

2009年上映、王寶強主演的電視劇《我的兄弟叫順溜》一度很受好評,我看了也覺得總體上不錯,整個電視劇還是很讓人想「追」著看的,但其結尾設計得很不好,實際上它的結尾是對電影《鬼子來了》的拙劣模仿,讓人感到編導大失水準。

2009年上映、王寶強主演的電視劇《我的兄弟叫順溜》一度很受好評,我看了也覺得總體上不錯,整個電視劇還是很讓人想「追」著看的,但其結尾設計得很不好,實際上它的結尾是對電影《鬼子來了》的拙劣模仿,讓人感到編導大失水準。

儘管《鬼子來了》和《順溜》的情節是不一樣的,但《順溜》的故事編到最後,編導似乎沒什麼招了,就來「學習」前人了:一是讓主人公在日軍投降後還要殺日本兵。二是主人公因此被國民黨軍下令殺害。

《鬼子來了》中的馬大山被日本人騙了,他以為與日本人「合作」、把落在他們手中的一個日本俘虜兵放回去,就可以讓自己村子的老百姓與日本人相安無事了。沒想到日本人只是假意合作,放回日本俘虜兵之後日本人還是對全村人進行了大屠殺,馬大山只是偶然倖免於難。傷心和憤怒到了極點的馬大山,在日本人投降以後,仍跑到俘虜營到處砍人,結果被受降的國民黨軍抓了起來。馬大山是一個普通農民,他憤而殺俘,觀眾不僅是理解他,設身處地想一想,恐怕我們自己也會那樣做的。

而作為新四軍戰鬥英雄的順溜則不同,他執意去殺俘並不太符合人物的性格邏輯和故事發展的邏輯。一開始,抗日戰爭處於相持階段,順溜打算獨自一人去尋找那個強姦他姐姐的日本兵報仇,那是可以理解的,但到後來他知道日本侵略軍投降了,特別是在兩位新四軍戰友把他追回去、他的好朋友翰林給他講了那麼多道理之後,他仍然要去,這就不合邏輯了。

似乎編導以為只有刻意渲染順溜的瘋狂,才能顯示他感情受到傷害的程度和他的英雄本色。其實,這樣做實際上只是極大地貶低了新四軍,貶低了新四軍的思想政治工作對這支軍隊幹部戰士的影響力,也貶低了長期生活戰鬥在新四軍中的順溜本人的悟性和理性。

事實應當是,恰恰是像順溜這樣曾經打死過100多名日本兵的戰鬥英雄,應當早已善於控制情緒了,編導讓衝動到那樣的程度,絕不是顯示英雄的血性,而實在是莫名其妙。但在電視劇演到順溜殺俘的最後一刻,順溜又放棄了對那個日本兵的攻擊,只是對一些無意義的目標進行射擊,似乎又想表明順溜作為新四軍士兵突然又恢復了紀律性。相信很多觀眾看到這裡,都會覺得編導這是在「瞎編」。

至於《鬼子來了》中馬大山被國民黨軍下令處死,特別是讓那個被馬大山放回的日本兵行刑,不僅凸顯了國民黨軍利用日本人打內戰因而討好日本人的險惡,尤其是這樣寫強烈渲染了軍國主義對日本軍人的人性的戕害。在《鬼子來了》中,馬大山被殺是此片神來之筆。而在《順溜》中,順溜被國民黨軍打死,既與順溜的性格無關,也不是歷史的必然,純粹是編導「不得已而為之」。

在順溜違反紀律擅自對日本俘虜兵開槍的時候,按照新四軍的軍紀,順溜就已經要被「執行戰場紀律」了。但是,正如劇中有人說的,如果順溜作為一個立下赫赫戰功的戰鬥英雄沒有死於戰場,卻被自己人打死,那就太傷新四軍戰士的心了;對觀眾來說,這也是一個傷害,編導也相信我們不願意看到這樣一個結局。怎麼辦呢?把責任推給當時的「友軍」、之後的敵軍吧!或許這對黔驢技窮的編導來說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但這樣處理有什麼意義呢,難道想要說明國民黨軍殺害新四軍戰鬥英雄是正當的嗎?!

有論者對《順溜》的結尾給予了好評,但以筆者之見,這個結尾恰恰是十分糟糕的;更糟的是,它是愚蠢的邯鄲學步、東施效顰。相信《順溜》這樣一個失敗的結尾對該劇編導以及其他編導都應當是一個教訓。

順便說一下,以筆者之見,在迄今為止的我國抗戰題材影視作品中,無論是思想深度還是藝術魅力,《鬼子來了》仍然無出其右、首屈一指,難怪《順溜》的編導要抄它。(配圖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