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多次申請入常皆被拒,為何至今仍不死心,入常要求究竟是什麼

扇中歷史 發佈 2022-07-31T09:29:09.352183+00:00

網上一直有個段子,主要是講印度先後五次提交關於入常的議案,每回都是四票同意,一票反對,直到第六次,意外發生了,竟然五常都投了同意,印度還沒來得及高興,美國就說了句,投票器壞了,需要重新投票,於是五票反對。

網上一直有個段子,主要是講印度先後五次提交關於入常的議案,每回都是四票同意,一票反對,直到第六次,意外發生了,竟然五常都投了同意,印度還沒來得及高興,美國就說了句,投票器壞了,需要重新投票,於是五票反對

當然,段子畢竟是段子,不能當真。不過印度的確是有一個入常夢,這一點是沒錯的。

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印度方面就再次發出了靈魂吶喊,為什麼聯合國還不改革?印度已經等了太長時間了,以印度目前的實力,它完全有資格成為聯合國決策體系中的一員。

還有,印度人也這樣說過,印度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領土面積世界第七大,亞洲第二大,有核有航母,是世界第四軍事強國,為什麼他們還不能入常?

既然印度人都將這個問題都提出來了,那我們今天就以「印度為什麼不能入常」這個問題進行探尋吧。大家好,這裡是扇中歷史,歡迎大家觀看本期內容,感興趣的朋友別忘了點個小小的贊,支持一下。感謝大家的收看,閒話少敘,精彩繼續。

我們先從最開始提到的那個段子開始講起。段子自然只是個段子,不能當真,只是這也不全是假的。印度多次提出入常的議案是真的,但明面上五常並沒有反對過印度入常這件事,也沒有動用過一票否決權

接下來咱們先來看看印度要入常的話,需要走哪些流程

第一步,修改《聯合國憲章》。憲章中明確規定了聯合國五常是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和美國。所以,印度要想入常,就得先把這一條改了。

那怎麼才能修改呢?

《聯合國憲章》中也有規定,提交了更改《聯合國憲章》的議案後,要經過三個程序,議案才能通過。

那這三個程序分別是什麼呢?首先,經過聯合國大會三分之二的會員國同意。其次,經過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與十個非常任理事國中的九個同意。最後,再經過五個常任理事國全部同意。只有這三個程序都完成,修改後的《聯合國憲章》才能生效。

修改完了,接下來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行動了。

這一步的要做的事,和上一步的變化不大。也就是還得再走一遍之前的流程,即向聯合國提交入常議案,聯合國大會上三分之二的會員國同意,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十個非常任理事國中的九個同意,以及五個常任理事國全部同意。

只有這些全部完成,印度才能入常。

只不過,印度別說入常了,它在第一步,更改《聯合國憲章》的第一個流程就卡住了印度始終無法獲得聯合國大會上三分之二的會員國的同意

上世紀九十年代,印度為了能通過《聯合國憲章》的修改議案從而入常,可謂是不遺餘力。除了不斷改善它與西方國家的關係外,印度還努力加深它與這些國家在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印度在國際舞台上表現得非常積極,除了上述這些歐美國家,非洲、拉丁美洲、東南亞以及中亞都有他的身影

只是,印度儘管做了這麼多努力,但它的國際影響力始終不能擴散出南亞。上世紀九十年代過去,來到二十一世紀後,印度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俄羅斯終於從蘇聯解體的打擊下緩過一口氣來,重新將中亞納入勢力範圍印度在中亞本就不多的影響力基本消失殆盡。再加上東南亞國家的打壓,印度在東南亞的影響力也基本蕩然無存,數年的努力付之東流。

眼見單打獨鬥不行,2004年,印度和德國、日本、巴西組了一個四國聯盟,提交了一份在安理會中增加六個常任理事國,四個非常任理事國的議案

面對這個四國聯盟提交的議案,美國也提交了一份議案,提出只增設兩個沒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本來,這個四國聯盟也就是因為利益才建立的。因為利益互下黑手也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情。

而且,人多勢眾固然說得不錯,這四個國家,每個國家都有一些影響力,說不定可以湊夠聯合國大會三分之二的會員國,從而順利通過議案。但是,可還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人多了,是非也就多了

本來就印度一個的話,反對它的國家也就那麼幾個,但再加上德國、日本和巴西,這幾個國家,尤其是德國與日本,哪個沒有幾個有著深仇大恨的國家反對,有些本來之前不反對印度的國家,為了反對這三個國家,也得反對印度了。在五常似有似無的引導下,義大利、阿根廷、韓國、巴基斯坦、墨西哥等等國家也有了一個聯盟,即「咖啡俱樂部」。成員國中,巴基斯坦本身就反對印度,韓國和日本也有著深仇大恨,義大利反對德國,阿根廷和墨西哥與巴西不對付,於是這次反對的國家就更多了。

印度再次被卡在了第一步無法動彈

此時,印度陷入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印度已經試過了,不與這三個國家合作,單打獨鬥,憑自己一個國家的影響力根本不可能獲得聯合國大會三分之二國家的同意。但與這三個國家聯盟,固然影響力增大,可同樣反對的人也更多了

這些都不行,之後四國聯盟商量後決定退一步,以及爭取非洲國家的同意。也就是,四國聯盟先不直接要四個常任理事國的位置,而是要六個沒有一票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的位置,四個位置自己用,另外兩個位置給非洲國家。

但是,非洲國家和他們的利益也不一致。非洲國家是想要常任理事國的位置,但他們想要的是擁有一票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位置,而不是這個閹割版的常任理事國的位置。而且,兩個位置根本不夠分,這些非洲國家互相看不順眼,怎麼可能會心平氣和的通過和談來分配席位。最後這個方案也是不了了之。

實際上,本來四國同盟就很難入常。

大家都記得聯合國是怎麼成立的吧。本身聯合國就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德國和日本作為法西斯戰敗國,基本上是沒有入常的資格的

不知道印度是怎麼想的,但我感覺四國同盟的其他國家是知道自己基本上是沒什麼入常希望的。他們不過是覺得,建立這個聯盟,再提交一份議案對他們來說也沒有壞處,萬一能成,那就賺了,不成的話,也能提升自己國家的國際影響力。

說多了,話歸正題,折騰了大概一年,印度也算是放棄這個方案了。之後,為了入常,印度基本上是,或與其他國家合作,或單打獨鬥,不過也一直沒什麼進展

直到時間來到了2021年,印度再次向聯合國提交了成為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的申請。這一次,印度終於成功了。在聯合國大會184個國家以及中美俄英法五國的同意下,印度成功當選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非常任理事國和常任理事國自然是有非常大的區別。除了常任理事國是固定的,非常任理事國,每兩年一換,不能連任外,最大的區別就是,非常任理事國沒有一票否決權

綜觀上述內容,我們其實也明白,聯合國大會三分之二的會員國不同意並不是印度不能入常的主要原因。限制印度入常的根本原因就是印度的國力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用一句話形容就是,是五常賦予了聯合國權力,而不是聯合國賦予五常權力。

1945年6月26日,隨著《聯合國憲章》的簽署,中、美、蘇、英、法,這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地位被正式確認。1971年,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91年,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席位。此後,五常基本沒有什麼變化。

接下來,我們看看中、美、蘇、英、法是如何成為五常的?

首先,我們從二戰時來看。現在穩坐五常寶座的中、美、蘇、英、法這五個國家都是在二戰中做出巨大貢獻的國家。蘇聯在東線戰場中花費巨大代價,殲滅了數百萬的德軍。美國為戰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中國將數百萬的日軍深陷在了這個戰場上。英國打破了德軍戰無不勝的神話。法國也有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運動,為同盟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接著來看二戰後,中、蘇、美、英、法的國力。二戰後,美、蘇作為世界的兩極,如果沒有他們的參與,那這個聯合國也就沒有建立的必要了,英國雖然國力大不如前,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當時也是世界大國,有一席之地也不為過,至於法國,在英國想要抱團的強烈要求,美蘇的默許,以及用來制衡德國等原因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也不足為奇。而中國,儘管當時中國積貧積弱,但中國是當時亞洲的大國,也是未來穩定亞洲的重要力量,在美國的支持下,五常自然也包括了中國。

這時候,五常的名額已經分配完畢,但印度此時在做什麼呢

印度仍然是英國的殖民地,沒有在最初成立聯合國時參與進去,那就代表著它只有兩條路可以走。要不然走聯合國的合法程序,也就是之前說的那幾個步驟,但印度始終卡在第一步,無法更進一步。另一條路就是增強國力,用自身實力,逼著五常低頭,將它加進去。

要知道,當初中國雖然是聯合國五常之一,但合法席位卻是直到1971年,隨著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影響的提升,才最終恢復了的。但受制於自身國力,中國當時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也並不大。直到後來,國家發展起來,才形成了如今的局面。這個世界終究是要看實力來說話的

一票否決權不是那麼好拿的,沒有實力,誰會在意你的看法。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國的發展都堪稱迅猛,但綜合國力排在前面的仍是美國、中國和繼承了蘇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的俄羅斯。就算是英法大不如前,但也是排在世界前列的。

五常擁有一票否決權的原因不是因為其他,只是因為他們的實力,只有強大的國力才能保持地位的穩固

印度自然是認為他們的實力已經到達了這個門檻。之前也提到了,印度的國土面積排在世界第七位,人口已經超過了13億,GDP總值也位居世界前列,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有核有航母,是世界第四大軍事強國,與全世界許多國家都保持著友好的關係。他們認為自己國家的實力與自己在國際上的地位並不匹配,入常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印度真的能入常嗎?

印度的經濟確實發展迅速,如今也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但是,在這些的背後,印度的貧富差距也越拉越大有錢人幾乎占據了國家七成的財富,剩下的三成則由剩下的所有人瓜分。首都新德里仿佛是一個鏡子,鏡里鏡外是兩個世界。一邊是現代化都市,高樓大廈密布,來往的人衣冠楚楚,談吐優雅,另一邊是髒亂差的平民窟,擁堵不堪,居住在這裡的人們為生活疲憊地奔忙著。

講到這裡,我們不妨將印度與中國做個對比。

印度的人口目前在13億以上,中國在14億左右

印度的國土總面積位居世界第七,耕地總面積居世界第一,中國的國土總面積位居世界第三,耕地總面積居世界第四。

看起來兩個國家相差不多,甚至於中國的人口比印度還多,耕地面積比印度還少,但最終結果卻是印度的糧食產量還不到中國的一半。

印度的水利工程並不完善,大部分農民用的都是傳統的勞作方式,農民基本就是靠天吃飯。印度是世界糧食出口大國,但卻有約占總人口14.5%的人處於營養不良狀態,明明農民是種地的人,但他們卻常常處於飢餓中。

而印度的教育要怎麼說呢,由於政府的重視,印度的教育有了飛速的發展,尤其是印度的高等教育,可以說在世界都有一定的地位。但這種教育制度是那種犧牲大多數人的教育、全力培養少數精英的制度,本身就存在著不平等性。而且,印度的人才流失非常嚴重,儘管政府採取了一些措施,但還是有大量的高科技人才流向歐美國家。

再來看印度的工業情況。工業的發展也離不開國家法律法規的支持,但印度國內的各個邦卻基本沒有統一的步調,都是各做各的,在這種國情下,印度的工業發展並不樂觀。

而且,工業發展需要開辦工廠,但在印度,70%的土地是私人的,這些土地為地主所有,地主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會阻撓工廠的開辦,工廠幾乎無法開辦,工業也很難發展起來。比如,韓國浦項鋼鐵曾打算在印度辦廠,結果在印度被撞得「頭破血流」,在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時間與金錢後,還是無功而返。

說完印度的工業,我們再來看看印度的軍事力量

印度的海陸空總兵力位居世界第四,但它的很多軍事武器與裝備根本無法自行生產,武器屬於萬國造,戰爭一開啟,會發生什麼,可想而知。

除了武器裝備,還有印度軍隊的士兵素質也值得我們一看。舉個例子,去年五月,印度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上發生了一起火災,事故原因既不是有敵人來偷襲,也不是設備老化,而是因為當時有一個士兵亂丟菸頭所致。這已經不是印度第一起因為士兵違規抽菸而導致的火災了。

印度的確是一個有核國家,先不說在聯合國看來,這是「不合法」的事情了,畢竟,你要是有實力,它就是「合法」的。只從現在印度方面給出的數據來看,印度的核武器水平並沒有想像中的高,也達不到五常的水平。只是水平再不高,這仍是核武器,我們還是要時刻保持警惕。

都說五常是憑藉自身強大的實力才坐穩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位置的,沒有實力,只靠著左右逢源,這個國家的地位是穩固不了的,也是長久不了的。

可以說是聯合國的存在維護了世界的和平,沒有五常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呢?

兩次世界大戰好像告訴了我們答案

聯合國在於提供了一個可以談判的地方,當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國家發生衝突時,不至於直接用武力解決。發生戰爭時,無論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百姓永遠都是受苦受難的那一方。

而且,隨著核武器的發展,現代戰爭也將變得更加可怕。兩個或者幾個有核武器的國家開戰,那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簡直難以想像。

五常的地位可以說很難被動搖。其他國家面對五常,也基本沒有勝算的。五常的領土面積加起來,占據了世界所有國家土地的三分之一,經濟總量占據了世界經濟總量的一半,五個國家的軍費開支加起來占了世界的百分之六十,五常擁有和剩下所有國家對抗的力量。可以說,除非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重新劃分戰後世界格局,要不然,五常的席位幾乎是無法被動搖的。

說了那麼多,印度入常還是只有兩條路,也就是走聯合國大會的「合法」程序,不過印度折騰了那麼多年,依舊未見成效。另一條路就是增強國力,逼得五常不得不答應,印度任重而道遠。

印度代表也曾說過,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應該是某一地區有巨大影響力的國家,法國能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在歐洲的巨大影響力。

當年,中國也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但也因為自身國力不強,國際的影響力也不大,而沒有什麼話語權,即便是擁有一票否決權也不行,沒有強大的國力做支撐,一切都是泡沫。終於,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以及數場對外戰爭的勝利,終於讓世界明白了中國的地位,中國五常的地位才總算穩固下來。

印度的教訓讓我們明白了,國家的強大不是說出來的,紙面上的實力不是最終的實力,像印度那樣根本不行。自身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靠著其他國家的施捨,依附於別國存在,是永遠不可能強大起來的。

話說這裡,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十多年前,西方國家以及國內公知們鼓吹的印度崛起論。包括但不限於「儘管中國比印度發展快,但中國一定會崩潰的」、「印度一定會在十年內超過中國」等等類似的話。

「國外的月亮比國內圓。」在一些公知眼中,國外自然是什麼都好,雖是中國人,心卻國外心。十幾年前,國內公知們大肆貶低中國,吹捧印度,從教育到科技,從農業到工業,從政治制度到民族習性,在這些人眼中,中國沒有一丁點的優勢,不只比不上西方,就連印度也比不上。

記得那時關於西方國家推動印度入常的媒體報導層出不窮。2010年,就有過一次,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印度時就說過要推動印度入常,只是過了一段時間後,我在知道印度和美國簽了一筆120億美元的軍備訂單時,好像就忽然明白了什麼。

好了,本期內容到這裡就結束了,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讚加收藏,也可以在視頻下方的留言區留下您的評論!

如果對此內容感興趣的話,不妨點個關注再走,扇中歷史將持續更新更多更優質的內容。感謝您的觀看,我們下期再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