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嘉你還能不能見到傳統意義上的芙蓉古村與麗水古街

老管騎跡 發佈 2022-07-31T10:23:04.294457+00:00

在永嘉你還能不能見到傳統意義上的芙蓉古村與麗水古街2022年的7月16日午後,我與一師從海拔千餘米的藤彭嶺,沿南溪-黃坦溪-小楠溪一路下行60餘公里後,在黃昏時刻到了永嘉大若岩的銀泉。在小楠溪里洗去一天的風塵後,當晚夜宿銀泉。

在永嘉你還能不能見到傳統意義上的芙蓉古村與麗水古街

2022年的7月16日午後,我與一師從海拔千餘米的藤彭嶺,沿南溪-黃坦溪-小楠溪一路下行60餘公里後,在黃昏時刻到了永嘉大若岩的銀泉。在小楠溪里洗去一天的風塵後,當晚夜宿銀泉。考慮到第二天(7月17日)仍然是高溫天氣,並且上午與下午都要爬坡,早晨5點不到就出發了。


由銀泉沿南複線-仙清線騎往雁楠公路,當然不想錯過仙清線邊上的芙蓉古村與麗水古街。

芙蓉古村與麗水古街均屬永嘉的岩頭鎮管轄,古村在南、古街在北,座落於岩頭鎮的南北兩側,二地遙相呼應,相距僅一華里余。


或許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的影響實在太大了,我們國人心目中,現代社會裡傳統古村落的理想模樣應該是這樣子的: 現代和傳統都剛剛好,景區接待的設施是現代的,這樣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高效率的運轉體系。通往古村落深處的道路仍然是傳統的,傳統的石頭(板)鋪成的道路方便人們的進出; 房子是本地傳統的民房,村子裡住的是本地的人(最好是兒童、中年與老年一起的村民); 有幾間掛了客棧、餐館牌子的老屋作為本地生活的佐證。房前屋後仍是大片的田地,傳統的田園生活仍然保持著。無論是山村還是平原地區,田野里必定是鋪滿著農作物映照出的、深深淺淺的綠意。低平的部分是成片的稻田,那些稍高處的旱地里招搖著各色的農作物,果實纍纍的玉米、藤葉蔓蔓的瓜田,紫色的茄子、碧綠的青椒、橙黃的老南瓜、鵝黃的黃瓜花、紅色的番茄果……見縫插針又錯落有致地點綴著。

盛夏的稻子在微風中搖曳著,田間的小溪河塘中有鴨子在划水,時斷時續的蟬鳴聲中偶爾有公雞亮著嗓子叫幾聲,黃狗叭在院子裡喘著粗氣,見我們這些陌生人走過,也表現出愛理不理的樣子。村子裡看起來住戶不多,但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可是現代社會恐怕早已經沒有了這樣純粹的「桃花源」了。

無論是芙蓉古村還是麗水古街,入口處都設置了門禁系統,只要你想進到裡面,你就首先需要購買門票。那天因為我們去得早(逛了芙蓉古村後,到麗水古街還不到6:30),門禁處沒人看著,所以享受了一份免費遊覽的福利。

芙蓉古村的整體結構有點類似於正方形,古村坐西朝東,周遭都是用卵石所堆砌的寨牆。從外觀上看,它就像是一座小城堡。遊客從寨門內進入後,首先迎接你的是一條用鵝卵石砌築的主街,這條主街的名字叫如意街,其意就是吉祥如意。村中的民宅多數都是木結構的老屋,與許多傳統的古村落一樣,這些老屋以一、二層為主,外牆大多以卵石和青磚堆砌,也有些外牆粉刷為白色的。參差落差的灰瓦屋頂與白牆青磚呈現出一種樸實素雅的和諧美態。


沿著如意街走到村子的中部,這裡有一處湖泊,湖水清冽,湖中建有一座四角的二層木結構涼亭,有石橋把湖中的涼亭與村子的道路相連。那湖水、涼亭配上村旁不遠處南山山上那像極三朵含苞待放的芙蓉的三座奇峰,你會一下子明白先人把古村取名為芙蓉村的原因。


也許是因為早,也許與其他古村一樣,現在生活在古村中的除了老人還是老人,而且老人還比較少。我與一師在村落中閒逛,見到的都是為數不多的早起的老人,整個古村缺乏必要的生氣。


古村的生活方式沒了,古村也就漸漸地回歸到純粹的自然的建築物了。

至於那個依水而建,隨水勢蜿蜒的長廊古街——麗水古街則是非常地商業化了。古街長廊全長300餘米,弧形的隨水岸而建的長廊下掛著一個個的紅燈籠,和對岸的那些參天的古樹綠影相映。長廊的內側是古老的商鋪,大約有90多間,每間商鋪的店面寬約3多米,進深10來米,它們基本上都是兩層樓建築。


那日,我倆去得早,這些商鋪都還沒有開門。但從它們的招牌和裝修的風格看,應該都是為現代旅遊業服務的現代商業業態。長廊的外側建有美人靠,人們可以在此憑欄眺望檐外的自然風光或者俯觀水中嬉戲的游魚。


我和一師從景區入口走到古街的北端,又從古街的北端走到古街的南端,在古街的長廊里看對岸,那對岸此時就是一個大工地。如果過濾掉施工的嘈雜,那些由樹、塔、湖、堤、廟、山、水、樓、閣等元素構成的多變景觀,還是非常地豐富多彩的。長堤春曉、麗橋觀荷、清沼觀魚、琴嶼流鶯、筆峰聳翠、水亭秋月、曲流環碧和塔湖印月等應該在不同的時節會給遊人不同的感受的。



那些鄉村文士先賢們原來設計建設的這座園林,應該是寄託了他們的山水情懷和耕讀理想的。可現在的這份耕讀理想,在工業化、商品化的大潮中早已漸行漸遠了。只有古街南端南門寨牆邊上高階的「乘風亭」里,仍有二位老人在那裡為鄉鄰遊人提供免費的茶水。

說句實在話,我對芙蓉古村與麗水古街的現狀並不覺得意外。全國稍有名氣的、成了景區的古村落不都是如此嗎?村落是人生活的場所,它與人們一樣一定是會被時代的巨流挾裹著前進的,那怕是他自己還想留在過去,可當他一旦走上公共舞台,唱不唱戲、唱什麼戲就很難再由自己說了算了。


曾經深受「貧困"所害的「本地人」大概不會覺得這有什麼不好,只是我們這些無關痛癢的人在可惜。但是,在整齊劃一的現代性潮流中,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那些少數的、不願意走向現代化、耿介地呆在原地、執著於保留民族傳統的人,是不是像溪流中那些不肯被溪水沖走的石頭?因為這些石頭,才會打破平靜,激起水花,乃至造就浪潮。

別過麗水古街,在岩頭吃過早飯後,從雁楠公路與京嵐線(G104)返程,結束本次二天的騎行。



多謝你的閱讀!文本與圖片均由寫「老管騎跡」的老管頭原創,請尊重原創版權,轉載務請註明!

關鍵字: